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主要是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聚集消耗性减少,以及微血栓形成造成器官损害(如肾脏、中枢神经系统等)为特征的一种血栓性微血管病(TMA)。
别名: 血栓形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英文名: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
发病部位: 血液血管   皮肤  
就诊科室: 血液科   内科  
症状: 反复性鼻出血   溶血性黄疸   颅内出血   视网膜出血   皮肤出血点   组织坏死  
多发人群: 女性稍多,但发病高峰年龄是20~60岁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并发疾病: 溶血性贫血 NOS   肾衰   心肌梗塞(急性) NOS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15—50岁较多,中位年龄26—46岁,尤以年轻成人多见。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96%的患者可以发生,表现为皮肤黏膜或内脏、视网膜等部位出血。
1.发热:常在38——40℃,90%以上患者有发热。此类发热、乏力、疲倦及流感样症候群,注意不与其他疾病相混淆。有实验室检查无细菌和病毒感染的证据。发热原因可由于病变侵犯下丘脑、组织坏死、溶血物质释放、抗原抗体反应以及并发感染。
2.出血:主要是血小板减少,以皮肤出血,瘀点、瘀斑、紫癜及视网膜出血最常见,其次是胃肠道及泌尿道,其他部位为;口、鼻、咽、肺等。
3.溶血性贫血:由于毛细血管内纤维蛋白沉着,使管腔狭窄,压挤红细胞使之破碎,因溶血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
4.神经系统受累的症状:脑血管被侵害,出现多种多样、时轻时重、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神经症状。出现的频度依次为精神错乱、头痛、性格改变、轻瘫、失语、昏迷、癫痫发作、感觉异常和视觉异常。较为特征性的表现为一过性的感觉、运动缺陷。有些病例神经系统症状是疾病的早期表现。有些则于发病后数月至数年才有神经系统损害。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与脑组织中广泛小出血和微血管闭塞有关。病变部位主要在大脑半球灰质及脑干的小血管。频繁的全身癫痫发作和昏迷提示颅内有大的出血灶。
5.肾脏病变:一般不严重。可见肾小管透明栓塞,甚至肾皮质坏死而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肾脏损害为人球小动脉、叶问小动脉及肾小球内微血管阻塞所致。
6.其他
A)肠壁血管阻塞、胰腺微血管堵塞引起胰腺炎或胰腺梗死,导致腹痛。
B)眼改变:由于视网膜、脉络膜或晶状体出血和梗塞,可出现视力障碍。
C)可表现心力衰竭和心律紊乱,心电图可有不同类型的传导阻滞和ST-T段非特异性改变,由广泛的微血管损害而呈心肌缺血改变所致。
D)肺部改变:因弥漫性肺泡和间质渗出,可出现缺氧、呼吸衰竭,部分病例可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E)内分泌腺梗死:由于胰岛细胞缺血性梗死和神经垂体损伤,可出现糖尿病和尿崩症。

病因

本病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后者根据有无原发病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遗传性TTP系ADAMTS13基因突变导致酶活性降低或缺乏所致,常在感染、应激或妊娠等诱发因素作用下发病。特发性TTP多因患者体内存在抗ADAMTS13自身抗体(抑制物),导致ADAMTS13活性降低或缺乏,是主要的临床类型。继发性TTP系因感染、药物、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因素引发,发病机制复杂,预后不佳。

检查

1.血象
A)溶血性贫血常较严重,为正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及有核红细胞明显增高,红细胞形态异常和破碎,外周血涂片可见形态和大小各异的红细胞碎片。骨髓红系统增生活跃,红细胞寿命缩短为3——6天,血清胆红素增高呈间接反应。血红蛋白降低,常低于100g/L。血浆间接胆红素和LDH水平升高,并出现血红蛋白血症,LDH和血浆血红蛋白水平可作为每天溶血严重程度的观察指标。
B)白细胞升高伴左移,形态和成熟度正常。白细胞减少和部分可见类白血病反应。
C)血小板减少,常少于8?lO 9个/L,每天计数波动很大
2.血液生化检查:
血清游离血红蛋白和间接胆红素升高,血清结合珠蛋白下降,血清乳酸脱氢酶明显升高,尿胆原阳性。血尿素氮及肌酐不同程度升高。肌钙蛋白T水平升高者见于心肌受损。
3.凝血检查:
APTT、PT及纤维蛋白原检测多正常,偶有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轻度升高。
4.血浆ADAMTS13活性及ADAMTS13抑制物检查:
采用残余胶原结合试验或FRET—VwF荧光底物试验方法。遗传性TTP患者ADAMTS13活性缺乏(活性<5%);特发性TTP患者ADAMTS13活性多缺乏且抑制物阳性;继发性TTP患者ADAMTS13活性多无明显变化。
5.Coombs试验:阴性。
6.脑电图检查:正常,或有弥漫性双侧皮质异常或局限性节律异常。
7.心电图检查:呈ST-T变化,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少见。
8.X线检查:可见广泛性肺泡和间质变性浸润病变。

诊断

 
目前本病的诊断需具备以下各点:
1.具备TTP临床表现。如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精神症状“三联征”,或具备“五联征”。临床上需仔细分析病情,力争早期发现与治疗。
2.典型的血细胞计数变化和血生化改变。贫血、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尤其是外周血涂片中红细胞碎片明显增高;血清游离血红蛋白增高,血清乳酸脱氢酶明显升高。凝血功能检查基本正常。
3.血浆ADAMTS13活性显著降低,在特发性TTP患者中常检出ADAMTS13抑制物。部分患者此项检查正常。
4.排除溶血尿毒综合征(HUS)、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HELLP综合征、Evans综合征、子痫等疾。

治疗

1.治疗原则:本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在诊断明确或高度怀疑本病时,不论轻型或重型都应尽快开始积极治疗。首选血浆置换治疗,其次可选用新鲜(冰冻)血浆输注和药物治疗。对高度疑似和确诊病例,输注血小板应十分谨慎,仅在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出血时才考虑使用。
2.治疗方案:
(1)血浆置换疗法:为首选治疗,采用新鲜血浆、新鲜冰冻血浆;血浆置换量推荐为每次2000ml(或为40——60ml/kg),每日1——2次,直至症状缓解、PLT及LDH恢复正常,以后可逐渐延长置换间隔。对暂时无条件行血浆置换治疗或遗传性TTP患者,可输注新鲜血浆或新鲜冰冻血浆,,注意液体量平衡。当严重肾功能衰竭时,可与血液透析联合应用。对继发性TTP患者血浆置换疗法常无效。
(2)免疫抑制治疗:发作期TTP患者辅助使用甲泼尼龙或地塞米松静脉输注; 伴抑制物的特发性TTP患者也可加用长春新碱或其他免疫抑制剂,减少自身抗体产生;复发和难治性(或高滴度抑制物)特发性TTP患者也可加用抗CD20单克隆抗体,清除患者体内抗ADAMTS13自身抗体,减少复发。
(3)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效果不及血浆置换疗法,适用于血浆置换无效或多次复发的病例。
(4)贫血症状严重者可以输注浓缩红细胞。
(5)抗血小板药物:病情稳定后可选用潘生丁和(或)阿司匹林,对减少复发有一定作用。

预后

本病预后差,病程短,不及时治疗病死率80%-90%,采用PE后,病死率降低为10%-20%。研究表明,TTP患者其ADAMTS13严重缺乏与否,其治疗的反应率和近期存活率是相当的,均可达到80%-90%,但是,ADAMTS13严重缺乏的TTP患者其复发率要比非严重缺乏者高,分别为60%和19%。另外,存在ADAMTS13抑制物的患者,其复发率为57%,而无抑制物者,复发率仅为4%。另有多组临床研究资料表明:ADAMTS13 活性重度减低的患者比ADAMTS13活性非重度减低的患者死亡率低,分别为8%-16%和18%-80%。

预防

1.增强人体的正气,防止情志内伤、饮食失调及外邪侵犯,预防瘀血的形成或产生。
2.及时正确地治疗各种疾病,以免人病入络而导致本病。
3.日常要注意精神愉快,起居有节,注意冷暖,少食肥甘滋腻之品。病轻者,若出血症状轻,可以适当活动,有利于气血的运行。病重者应适当休息,或卧床治疗。

健康问答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饮食原则?
    医生头像
    王学廉 主任医师 唐都医院 - 神经外科
    1.发病较急,出血严重者需绝对卧床。缓解期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劳,避免外伤。 2.慢性紫癫者,则可根据体力情况,适当进行锻炼。 3.饮...食宜软而细。如有消化道出血,应给予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宜凉不宜热。 4.脾虚可稍多进肉、蛋、禽等滋补品,但亦要注意不要过于温补。 5.有热可给蔬菜水果、绿豆汤、莲子粥,忌用发物如鱼、虾、蟹、腥味之食物。下拉查看详情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王学廉

唐都医院 神经外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2357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6月13日 16:15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