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溶血性贫血

溶血是指红细胞遭到破坏,寿命缩短的过程。当溶血超过骨髓的代偿能力时引起的贫血成为溶血性贫血。
别名: 溶贫   溶血过度所致贫血  
英文名:
发病部位: 血液系统  
就诊科室: 血液科  
症状: 少尿   过劳   寒战  
多发人群: 幼儿   任何年龄  
治疗手段: 药物康复疗法
并发疾病: 心肾衰竭   其他休克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溶血性贫血分类不同,临床表现不同

1、急性溶血性贫血常见为急性发病,表现发热、寒战、乏力、重时可能出现休克、少尿、无尿、苍白及黄疸等症状,见于血型不合输血、G6PD缺乏症患者应用氧化剂、AIHA及TTP等,部分病例表现为隐匿性,经数周数月症状渐恢复,症状与先天性溶血性贫血类似,又如某些全身疾病如SLE、支原体肺炎等,溶血性贫血仅为其临床表现之一或以溶血性贫血为首发症状。

2、慢性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其主要表现为贫血、黄疸、肝脾大、间发危象和胆石症。

病因

一、红细胞破坏增加

1、血管内溶血:管内的红细胞被大量破坏,血红蛋白被释放到血液循环,出现血红蛋白血症(hemoglobinemia),血浆中游离Hb(正常0.02~o.05g/血浆)增高(血浆呈粉红色或红色)。

2、血管外溶血:红细胞被脾脏等单核-巨细胞吞噬消化,释放出血红蛋白分解为珠蛋白和血红素

二、红系代偿性增生:溶血后引起骨髓代偿性增生。

检查

一、一般检查 

1、血常规:红细胞计数下降,一般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2、血清间接胆红素增多。
3、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
4、骨髓象。

二、根据发病机制的检查

1、红细胞破坏的检查

2、红细胞代偿性增生的检查

3、针对红细胞自身缺陷的检查和外部异常的检查

诊断

根据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有贫血、红细胞破坏增多、骨髓红系代偿性增生的证据可确定溶血性贫血的诊断及部位,通过详细的询问病史及HA的特殊检查可以确定HA的病因及类型

治疗

一、病因治疗

针对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进行治疗

二、对症治疗

针对HA引起的并发症等的治疗,如输注红细胞、纠正肾衰竭、休克等

预后

本病因发病机制不通过而预后不同

预防

本病预防因疾病类型不同而不同。主要预防溶血性贫血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如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健康问答

  • 溶血性贫血有哪几类?
    医生头像
    冯晔子 副主任医师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 心血管内科
    按发病的急缓分为急性和慢性溶血性贫血;按红细胞破坏的部位不同分为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按病因可以分为红细胞自身异常和红细胞外部异常...所致的溶血性贫血。下拉查看详情

词条标签

贫血  全血细胞减少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冯晔子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推荐词条

寒战 少尿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4673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8年01月29日 15:30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