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非洲锥虫病

非洲锥虫病又称非洲睡眠病。它是由布氏锥虫引起,由舌蝇传播,局限在非洲地区,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性寄生虫病。
别名: African lethargy   African sickness   lethargia africana   非洲昏睡病   sleeping sickness   刚果锥虫病  
英文名: African trypanosomiasis
发病部位: 颅脑   全身  
症状: 长期不规则发热,伴有中枢神经受损为主  
多发人群: 所有人群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潜伏期:罗德西亚锥虫病的潜伏期为2—3周。冈比亚锥虫病的潜伏期较之为长,且时间长短不一。 
2.临床分期:两种非洲锥虫病均可分为三期。 
1)锥虫侵入期:被舌蝇叮咬后2—3d,局部可见一小丘疹,并迅速增大,周边皮肤有红斑及水肿,质地较硬并有压痛,称之为锥虫性“下疳”。直径数厘米,常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下疳”经2-4周后自行消散。挤压“下疳”溢出的水肿液中有时可见锥虫。 
2)锥虫血症期锥虫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可出现发热、头痛、乏力、皮疹、肌肉和关节疼痛以及进行性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可分为局限性和全身性。冈比亚锥虫病淋巴结病变比罗德西亚锥虫病明显,多见于颈部,特别是颈后三角区;罗德西亚锥虫病以锁骨上、腋窝和腹股沟等处多见。肿大的淋巴结直径约1-2cm,质软、活动、无压痛。 
此期患者出现不规则发热或间歇型发热,中间常继以无热期,为时数天或数周,一般多再次发热,感染越重,发热越高,无热期也越短,随着病程推移,发热多逐渐消失。 
患者还可出现不同器官损伤,以心肌炎最为严重,罗德西亚锥虫病更为显著。还可有脾肿大,肝肿大伴转氨酶升高;部分患者可有虹膜睫状体炎、视神经萎缩等眼部病变以及周期性腹泻、贫血、末梢水肿、腹水等表现。 
3)中枢神经受累期:表现为脑膜脑炎。罗德西亚锥虫病患者在起病2~3周即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冈比亚锥虫病则出现较晚,常在起病后数月至数年发生。此期患者体重明显下降,头痛变为持续性,反应迟钝,出现嗜睡(夜间兴奋,白天睡眠)。患者性格改变,淡漠、无表情,也可有妄想、狂躁等精神失常的表现。可出现舌唇颤动、肌肉震颤、步态不稳以及癫痫样抽搐。随着病情进展出现肌肉强直,嗜睡加重,继之昏睡、昏迷。疾病晚期常伴有厌食,全身瘙痒,重度贫血。 
3.两种锥虫病的区别:
两种锥虫病的严重程度及发展过程有所不同。罗德西亚锥虫病发病急、病情重、进展快、病程短。急 
性中毒症状较重:例如高热、明显消瘦、迅速衰竭等。易并发心肌炎或继发感染,常在一年之内死亡。但淋巴结病变较轻。脑膜脑炎发生较早,且进展迅速,有时典型的睡眠症状尚未出现即已死亡。 
冈比亚锥虫病病情较轻,病程常持续多年,中间可有多次发热。淋巴结病变明显。脑膜脑炎出现较晚,且进展缓慢。有时并无急性期症状即已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异常。

病因

 
1.发病病理和机制
锥虫侵人人体后,先在血液和淋巴系统寄生繁殖,遂播散至全身组织器官,后期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绝大部分组织损伤和病理变化系由免疫反应所致;当然还包括虫体引起的炎症反应。
锥虫病的明显变化为B淋巴细胞增生,形成早期的淋巴结病变和脑、心脏等部位的淋巴细胞浸润,并可导致免疫球蛋白增加和免疫复合物的出现。由于锥虫抗原常发生变异,可使锥虫变异株逃避宿主免疫作用,因此血中虫数反复出现时高时低现象。免疫复合物可引起广泛病变,尤其是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等脏器的损害。
病变早期在淋巴结和脾脏,中枢神经系统仅在脑膜,以后累及脑实质,病变继续发展时,可出现全脑炎,最后导致皮层下萎缩。当心脏外膜及内膜受累时,心肌炎常存在,也可有心包炎。病变还可导致肝脏受损及局灶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生。
2.传染源: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虫者,以及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的保虫宿主。
3.传播途径:锥虫病借舌蝇(采采蝇)传播。 舌蝇叮咬病人时,锥虫即随血液到达蝇胃中,并在该处繁殖发育,然后移行到唾液腺发育成感染性锥虫,通过叮咬正常人传播本病。

检查

1.病原学检查:从血液、脑脊液、淋巴穿刺液、“下疳”液或骨髓穿刺液中可见锥虫。
2.免疫学检查:取病人的血清或脑脊液,用间接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检测可见锥虫IgG或IgM抗体。
3.脑脊液检查:可见脑脊液压力增高,细胞数增加(主要是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蛋白含量增高,IgM明显增高,离心后可能找到锥虫。
4.血液检查:可见血浆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IgM总量明显增高(起病后2周即可有10倍左右的增高)。血红蛋白降低,血沉显著增快。
5.心电图检查:可有心肌炎和心律失常的相应表现。

诊断

1.流行病学资料 :
①来自该病疫区;②有被舌蝇叮咬史
2.病原学检查:
从血液、脑脊液、淋巴穿刺液、“下疳”液或骨髓穿刺液中可见锥虫者可确诊。
3.虽未取得病原学诊断依据但免疫学试验有锥虫IgG或IgM抗体 ,且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亦支持诊断者也可确诊。
4.鉴别诊断: 
①锥虫性“下疳”应与其他昆虫叮咬、局部感染性病变等相鉴别;  
②虫血症期应与疟疾、伤寒、回归热等发热性疾病;淋巴结核、淋巴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发热伴淋巴结肿大的疾病相鉴别;
③有心肌损害和相应表现者应与其他病因引起的心肌炎相鉴别;中枢神经受累时,应与脑型疟,病毒性、结核性脑膜脑炎,神经梅毒和其他一些脑脊液中以单核细胞为主的脑膜脑炎相鉴别

治疗

1.支持和对症疗法
①对病情严重,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卧床不起的病人要加强护理,防止褥疮;
②注意维持体液、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③贫血严重者需输血;
④低血浆蛋白者要补充蛋白;
⑤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减轻病人痛苦;
⑥采用美拉胂醇治疗时,为防止反应性脑炎的发生,可同时应用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
⑦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后应复查脑脊液,以确定是否治愈。
2.病原学治疗
1)苏拉明(Suramin):对两种非洲锥虫病的早期疗效良好。但此药不能通过血脑屏障,故对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无效。不良反应有发热、皮疹、关节疼痛、肾脏损害等。为防止超敏反应发生,可在治疗前试注O.1mg。
2)戊烷脒(Pentamidine):本药对早期冈比亚锥虫病疗效良好,对罗德西亚锥虫病的疗效不肯定。。不良反应有低血压、低血糖、呕吐、腹部不适和周围神经炎等。
3)美拉肿醇(Melarsopml,MelB):对两种锥虫病均有效,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本药刺激性大,严禁注于血管之外。不良反应以反应性脑炎最为严重,一般于注射3次后出现,多突然发生,先有头痛、发热、语言困难、抽搐、而后昏迷,死亡率为5%。倘可出现黄疸、严重腹泻、结膜炎与剥脱性皮炎等。
4)二氟甲基鸟氨酸(Difluommethylornithine;DFMO):对冈比亚锥虫病有效,不良反应主要是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停药后多可恢复正常。

预后

本病脑脊液检查结果正常者,经治疗预后良好;脑脊液明显异常者,预后不良;随少数患者也可达到临床治愈,但可能留有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也有复发可能;罗德西亚锥虫病可死于重症心肌炎或肺部感染;两种锥虫病末期多死于继发感染、高度营养不良、癫痫持续状态或心力衰竭。

预防

1.控制冈比亚锥虫病的传播是基础,利用采蝇诱扑机,农药喷洒等杀灭罗德西亚锥虫和冈比亚锥虫,达到预防效果。
2.做好个人防护工作:进入未经处理的采采蝇滋生地区时,应加强个人防护。包括穿长袖上衣和长腿裤,穿着明亮色彩的衣服,睡眠时用蚊帐,使用驱虫剂等,均可防御采采蝇的侵袭。
3.至于采用喷他脒作为化学预防,尚未得到统一的看法。

健康问答

  • 非洲锥虫病吃什么好?
    医生头像
    王学廉 主任医师 唐都医院 - 神经外科
    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2.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 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王学廉

唐都医院 神经外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997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6月05日 11:18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