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见于年龄>60岁的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病变范围、缺血速度、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对细菌感染的内在抵抗力和不同类型的缺血性肠病而不同。
2.缺血性结肠炎由于血供不足,结肠对缺血的耐受性较小肠为差,黏膜层首先受累,突发腹痛、腹泻和血便。腹痛是其最主要的症状,腹痛往往呈绞痛样,通常位于下腹及左下腹,以后出现水样便和血便,检查发现左下腹压痛、肌紧张、白细胞增高。
3.缺血性结肠炎一般为非坏疽型肠病,可分为:
①一过性,可逆性;
②慢性,非可逆性:慢性节段性肠炎和结肠狭窄。一过性缺血性结肠炎最多见,症状比较轻,数日内可消失,1——2周内组织学上和功能上均可完全恢复。结肠黏膜或黏膜下层的损伤表现为水肿、黏膜下出血,可能有部分黏膜坏死,坏死黏膜剥脱后出现多发性浅表溃疡。慢性非坏疽型缺血性结肠炎损伤的范围较大,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损伤达肌层,经数周或数月恢复。腹痛常因进食而诱发或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