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溃疡性结肠炎

UC 最常发生于青壮年期,根据我国资料统计,发病高峰年龄为20~ 49岁,男女性别差异不明显( 男:女比约为 1. 0∶1 ~ 1.3∶1)。
别名: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溃结  
英文名: ulcerativecolitis(UC)
发病部位: 大肠   直肠   结肠  
就诊科室: 中医肛肠科   肛肠外科  
症状: 腹痛   腹泻   黏液脓血便   腹胀   食欲不振   贫血   电解质紊乱  
多发人群: 青壮年   男性  
治疗手段: 对症治疗 氨基水杨酸制剂 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 手术 中医的辨证治疗 溃结1号方 溃结2号方 针灸 、 灌肠
并发疾病: 结肠穿孔   中毒性巨结肠   肠狭窄   结肠癌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多在 4~6周以上。黏液脓血便是UC最常见的症状。此外可有以下肠外表现:

(1)消化系统:典型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等,同时具有两项或两项以上症状者占大多数。

(2)全身表现:多发生于中型或重型患者,可有发热、消瘦、低蛋白血症、贫血等表现。

(3)肠外表现:本病可出现肠外表现,常见的肠外表现有骨关节病变、皮肤病变、眼病、肝胆疾病等。其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自身免疫、细菌感染、毒物吸收及治疗药物的副作用有关。

病因

1、中医病因

溃疡性结肠炎主因外感六气、饮食不节,起居不当、热邪与湿毒积滞而发病。病位证素以脾、肠、胃、肾、肝为主;病性类证素中,虚证证素以气虚、阳虚为主,实证证素以内湿、内热(实热、虚热)、血瘀、气滞、气郁为主。

2、西医病因

主要诱因有精神刺激,饮食失调、过度劳累、继发感染、电解质平衡紊乱、免疫失调、遗传因素等:

1、UC的发病有着明显的家族和种族聚集现象。患者近亲( 父母、兄弟姐妹、子女) 患病率高于其他人群 ; 不同种族间的发病率也有着明显差异 : 白人中犹太人为非犹太人的2~4倍,而非白人比白人约少50%。

2、研究证实在 UC 的发病过程中,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都有参与。但各种免疫因素在UC的发病中具体所起的作用以及互相之间的机制现仍未统一。 

3、过多摄入红肉、高脂肪和高糖饮食、饮食结构的改变。

4、心理因素刺激可通过改变胃肠动力、内脏敏感性等加重胃肠道症状,长期处于持续性负性情绪中会使溃疡活动和症状加重。


检查

1、结肠镜检查发现一个以上的下述表现: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黏膜血管脆变,脓性分泌物附着,点状出血,弥漫性、多发性炎性糜烂、溃疡;慢性病变者可见结肠袋囊变浅、变钝或消失、假息肉及桥形黏膜等;

2、钡剂检查发现一个以上的下述表现:溃疡 、肠腔狭窄或结肠短缩;

3、黏膜病理学改变:活动期炎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隐窝上皮细胞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脓肿。隐窝杯状细胞减少,黏膜表层糜烂 、溃疡形成 、肉芽组织增生;缓解期隐窝排列紊乱( 扭曲分枝) 、 萎缩,潘氏细胞化生;

4、血常规、粪常规、过敏原、血清的免疫球蛋白( IgG、IgA、 IgM ) 和炎症因子 IL-6、IL-13等。

诊断

中医诊断:
溃疡性结肠炎一般都具有泄泻、腹痛、粘液脓血便和不同程度的里急后重等共同症候。
西医诊断:UC 缺乏诊断的金标准,主要结合临床、内镜和组织病理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在排除感染性和其他非感染性结肠炎的基础上诊断
( 1 ) 有持 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 、黏液脓血便 4 ~ 6 周或以上,可伴腹 痛 、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或可有关节 、 皮肤 、 眼 、 口及肝 、 胆等肠外表现;
( 2 ) 结肠镜检查发现一个以上 的下述表现: 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 、弥漫性分布,黏膜血管脆变,脓性分泌物附着,点状出血,弥漫性 、多发性炎 性糜烂 、 溃疡; 慢性病变者可见结肠袋囊变浅 、 变钝或消失, 假息肉及桥形黏膜等; 
( 3 ) 或钡剂检查发现一个以上的下 述表现: 溃疡 、肠腔狭窄或结肠短缩; 
( 4 ) 同时伴有明确的黏膜病理学改变: 活动期炎性细胞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隐窝上皮细胞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 、脓肿,隐窝 杯状细胞减少,黏膜表层糜烂 、溃疡形成 、肉芽组织增生; 缓 解期隐窝排列紊乱( 扭曲分枝) 、 萎缩,潘氏细胞化生;
( 5 ) 诊断时应明确疾病的临床类型( 初发型 、慢性复发型 、慢性 持续型和暴发型) 、严重程度( 轻度 、中度和重度) 、病情分 期( 活动期、缓解期) 、病变范围( 直肠炎 、左半结肠和广泛 结肠) 、 肠外表现( 关节 、 皮肤 、 眼部 、肝胆等系统受累) 和并发症( 大出血 、 穿孔 、中毒性巨结肠和癌变等)

治疗

1、西医治疗:主要有灌肠、 口服、静脉注射、手术等疗法

2、中医治疗:主要有汤剂口服与汤剂灌肠等疗法

3、中西医结合治疗:主要有西药口服+ 中药汤剂灌肠,西药口服+ 中药汤剂口服,西药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药汤剂灌肠, 西药灌肠+中药汤剂灌肠, 西药口服+西药灌肠+中药汤剂灌肠, 西药灌肠+中药口服6种治疗方案, 其中以西药口服+中药汤剂灌肠最为常用。

4、最常用的口服西药为柳氮磺胺吡啶,其次为美沙拉嗪 、 思密达 、强的松等 。常用的口服中药有白术 、甘草 、黄连 、木香等 。常用灌肠的中药有黄连 、白头翁 、白及 、黄柏 、地榆等 。相对于单纯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疗法更具有优势 。

预后

1、本病呈慢性过程,大部分患者反复发作,轻度及长期缓解者预后较好。急性暴发型、有并发症及年龄超过60岁者预后不良。但近年由于治疗水平提高,病死率已明显下降。慢性持续活动或反复发作频繁,预后较差,但如果能合理选择手术治疗,亦可望恢复。
2、患者炎症因子中的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的失衡是本病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中药能够通过免疫调节途径降低本病的炎症反应 。在临 床上使用清热燥湿,理气活血的中药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

预防

针对病因采取合理饮食、积极控制感染、调节情志、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等预防措施。摄入益生菌、鱼类和饮食纤维对本病能起到一定防治作用。

健康问答

  • 溃疡性结肠炎可以根治吗
    医生头像
    解岚岚 医师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呼吸内科
    本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可以通过口服药物缓解症状,一般很难根治,除非外科手术

词条标签

腹痛  腹泻  发热  腹胀  中医肛肠科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解岚岚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呼吸内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9681

编辑历史: 4

最近更新:2018年01月24日 16:00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