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儿童焦虑症

儿童焦虑症是一组以恐惧不安为主的情绪障碍,患病率高、对儿童功能影响大的心理问题。这类患儿情绪不稳、注意了涣散。学习成绩低下,人格发展受影响;成年后还会出现社交能力削弱,思维贫乏,等各种心理障。
别名: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of childhood   小儿焦虑症  
英文名: anxiety disorder of childhood
发病部位: 神经系统  
就诊科室: 小儿精神科  
症状: 焦虑情绪   不安行为  
多发人群: 儿童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
并发疾病: 睡眠障碍   食欲不振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认知方面 
对于患有焦虑障碍的儿童而言,由于他们的注意力用于不断地寻找威胁或危险了,当这些孩子在外面找不到危险的证据,他们可能会转向自己的身体内部,认知系统的活动时常会导致主体感受到担忧、紧张、难以集中注意力和惊恐的情绪。儿童对自己的学业、伙伴关系、体育运动、自身或父母健康以及即将而临的事物,如一次考试、表演等感到过分的担心,生怕自己做得不好,不能使别人满意;这些儿童有着负性的归因方式,常将适应环境的失败归咎于自己。从消极方而推测事情的结果。儿童对自己情绪的认识能力随年龄而增长,6-7岁以前的儿童不能确切诉说自己的认知,因此负性认知在年幼儿童认知中可能不突出。 
 2、行为方面  
儿童焦虑、恐怖的情绪主要通过行为来表达,他们爱哭闹,好发脾气、不服从、不易安抚,需要父母一再的保证;对恐怖的对象表现出退缩、回避行为,如社交恐怖的儿童不愿进入社交场合,特定恐怖的儿童回避可能遭遇恐怖事物的场所;害怕考试的儿童在考试那天会“生病”,担心自己学业、伙伴关系或害怕与母亲分离的儿童可能拒绝上学。伴随应激反应的强大驱力还包括攻击性和逃避威胁情境的愿望,但由于社会规范,使得这些冲动都无法实现。 
 3、躯体症状  
焦虑障碍儿童常伴有各种躯体症状,涉及各个系统,如化学反应、循环系统反应、汗腺反应以及其他方面的身体系统反应。如心悸、呼吸迫促、出汗、尿频尿急、恶心、呕叶、腹痛、肠激惹综合征,头晕、头痛、失眠、肌肉紧张、容易疲劳等,其中头痛和腹痛最常见,是以自主神经的高度警觉状态为基础的。惊恐发作时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在高度焦虑、紧张、恐惧、激越的情况下,出现濒死感而惊恐万分,甚至会发生昏厥现象,常见于青少年。躯体症状常成为就诊的主要原因,但并非每一个焦虑儿童都出现躯体症状。分离性焦虑和惊恐障碍躯体主诉比恐怖症多,年长儿童比年幼儿童多。

病因

1、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焦虑障碍有着生物易感性,表明儿童一般的易抑制,紧张或害怕的倾向是遗传的。但是几乎没有研究可以肯定特殊基因位置与特殊类型的焦虑障碍有直接联系。双生子的研究发现,总体而言,同卵双生子焦虑障碍的同病率要显著高于异卵双生子。但是同卵双生子一般并不会患有同一类型的焦虑障碍。这一研究结果与认为焦虑性格是遗传的、而障碍类型则与环境影响有关是一致的。基因影响因素的数量被证明是随着焦虑类型的变化而变化的。此外,也有研究发现,父母焦虑水平在低收入家庭中对儿童的焦虑水平预测度高,而在高经济水平的家庭中,父母的焦虑水平并不导致子女的高焦虑。
2、儿童气质类型 
气质的早期差异也许使得某些儿童易发生焦虑障碍。对于新奇事物有着较高阈限的儿童被认为不容易发生焦虑障碍,其他儿童可能在婴儿期就会有先天的过度兴奋或对新奇刺激产生退缩反应的倾向,在学步期则有害怕和焦虑的倾向,在童年早期则对陌生情境有谨慎或退缩的反应倾向。高水平的行为抑制气质也与焦虑、担心、抑郁相关。追踪研究发现行为抑制气质的儿童有发生多种焦虑或抑郁障碍的风险,以后将出现更多的精神病理现象,如社交焦虑、分离焦虑和广场恐惧症。 
 3、儿童依恋类型 
早期不安全的依恋会内化并决定儿童看待世界和他人的方式。如果儿童认为环境是不可靠的、难以获得并充满敌意或威胁的,那么他们之后可能会发展出焦虑和回避性行为。依恋理论认为焦虑倾向与儿童早期的依恋类型有关。Wamen对一组人群从妊娠3个月开始追踪,发现婴儿童期不安全型依恋,在儿童青少年时期易发展为焦虑障碍。 
4、家庭教养方式 
父母的养育方式、父母的期望值、家长自身的焦虑障碍、不安全的依恋都与儿童的焦虑障碍有关。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的焦虑的关系涉及拒绝和控制两个维度,研究者观察到焦虑儿童的父母约束儿童的自主性,对儿童的理解、接受比对照组低,而对子女的指导、强制和否定更多。在遇到需要抉择的问题时,他们鼓励儿童采取回避的态度。父母的过度保护和过度控制使儿童感到世界是危险的,干扰了儿童去探索的能力。

检查

 本病的确诊以临床观察为主,心理测试为辅。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面询确诊。

诊断

一般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3(CCMD-3),分离性焦虑症的标准如下: 
1.症状标准
(1)至少在6个月以上的多数日子里,对不少事件和活动呈现过分的焦虑和担心;
(2)发现难以控制住自己不去担心;
(3)这种焦虑和担心都伴有以下6种症状之1项以上:坐立不安或感到紧张、容易疲倦、思想难以集中或头脑一下子变得空白、激惹、肌肉紧张、睡眠障碍;
(4)这种焦虑和担心不仅限于某种轴Ⅰ精神障碍上;
(5)此障碍并非由于某种物质(如药物)或一般躯体情况(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所致之直接生理性效应),也排除心境障碍、精神病性障碍或广泛性发育障碍的可能。 
2.严重标准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受损。 
3.病程标准起病于6岁以前,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1个月。  
4.排除标准不是由于广泛性发育障碍、精神分裂症、儿童恐惧症及具有焦虑症状的其他疾病所致。

治疗

目前对焦虑障碍的儿童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家庭治疗。 
 1、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对每个患儿均可采用,针对不同患儿个人不同经历和心理需要,通过解释、安慰解决问题。对症状较轻者,仅用此疗法即可治愈;对较重者还需配合其他心理治疗。 
 2、行为治疗  
行为理论认为,异常行为和正常行为一样,也是通过学习而获得并因强化而保持下来的,因此,可以通过另一种学习来消除或矫正这一异常行为。行为治疗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儿童行为问题,特别对于年幼的患儿为一种主要的治疗方法。常用的有系统脱敏法、冲击治疗、暴露疗法、示范法、阳性强化法、消退法等 
 3、药物治疗
 最常见的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类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和苯二氮类药物。药物治疗通常与认知行为治疗结合,或在认知行为治疗无效时使用。 
 4、家庭干预 
 焦虑障碍经常在家长焦虑或家庭关系有问题的背景下出现,这可能会影响到各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强调关注其家庭背景,比起仅仅关注儿童的焦虑障碍,其疗效可能更加巨大和持续。家庭理论认为焦虑症状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表现形式,并认为焦虑症状反映了家庭系统中的一些问题,父母对潜在的害怕所表现出的焦虑及态度通过明显或不明显的方式传递给儿童。家庭治疗主要着眼于家庭中两代间症状传递及精神病理的演变。所以对家庭系统进行干预是减少儿童焦虑症状的关键

预后

本病的预后情况一般比较好。儿童焦虑症一般早发现,早干预治疗效果比较理想的。焦虑被认为是一种贯穿于发育阶段的正常情绪,在一定程度内是适当的并具有保护意义的。大量研究调查了在儿童青少年正常害怕的发育模式,结果表明某些害怕和焦虑在某一年龄段比其他阶段更常见。这些害怕和焦虑一般持续时间不长,不影响儿童的社会功能。

预防

重视儿童心理健康,为母亲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消除家庭环境或家庭教育中的不良因素,克服父母自身弱点或神经质的倾向。提供父母生物反馈疗法(松弛疗法),帮助小儿全身放松训练,配合游戏、音乐疗法等,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育。

健康问答

  • 儿童焦虑症的原因?
    医生头像
    王学廉 主任医师 唐都医院 - 神经外科
    儿童焦虑症主要与心理社会因素及遗传因素有关。患儿往往是性格内向和情绪不稳定者,在家庭或学校等环境中遇到应激情况时产生焦虑情绪,并表现...为逃避或依恋行为。部分患儿在发病前有急性惊吓史,如与父母突然分离、亲人病故、不幸事故等。如父母为焦虑症患者,患儿的焦虑可迁延不愈,成为慢性焦虑。家族中的高发病率及双生子的高同病率都提示焦虑症与遗传有关。下拉查看详情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王学廉

唐都医院 神经外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2368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7年11月23日 18:21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