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症状为进行性听力减退及耳鸣。
1、渐进性听力减退:开始接触强噪声时,大多感到耳内不适、耳鸣、听觉稍呈迟钝、轻度听力减退,若离开噪声,数分钟后听力恢复,此种现象称之为听觉适应。若在持久、强烈噪声作用下,听觉明显迟钝,经数小时后听力才恢复,此时称之为听觉疲劳,所造成的听力丧失称为暂时性阈移。若进一步接受噪声刺激,易导致听力损伤,不易自行恢复。脱离噪声环境后听力仍不能恢复者称永久性阈移,临床上即称噪声性聋。早期显示4000Hz的听力损失,因此对普通说话声无明显影响,仅在听力计检查中发现。以后听力损害逐渐向高低频发展,听力曲线呈切迹下陷,以后切迹逐渐加深,2000Hz及8000Hz亦受影响,以至听力呈下降斜线,最终导致全频率段听力下降,此时可明显感到听力障碍,严重者可全聋。一般多为两耳对称性听力曲线,不对称者多为并有其他耳疾或个别特殊情况。
2、耳鸣: 耳鸣与耳聋可同时发生,亦可单独发生,早于耳聋出现,常为高音性耳鸣,日夜烦扰不宁。
3、全身反应:可能出现头痛、头昏、失眠、乏力、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心情抑郁、心悸、血压升高、恶心、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
4、长期暴露于强噪声环境,还可引起大脑皮层、交感神经系统、心脏、内分泌及消化系统等组织器官的功能紊乱。
5、耳部检查鼓膜多无异常。纯音测听呈感音神经性聋,早期典型曲线为4000Hz“V”型下降;以后邻近频率受累,曲线呈“U”型;晚期曲线呈下降型。听力损害由高频向语频发展,逐渐加重,然罕有发展成全聋者。噪声性聋多为双侧对称性,若有差别可能与声源方向、体位及原患耳疾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