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外耳道真菌病

外耳道真菌病(otomycosis)又叫真菌性外耳道炎(otitis externa mycotica)
别名: 外耳道真菌感染  
英文名: otomycosis
发病部位: 外耳道  
就诊科室: 耳鼻咽喉科  
症状: 外耳道疼痛   瘙痒  
多发人群: 免疫力低下人群  
治疗手段: 综合治疗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外耳道真菌感染有时可无症状,其常见症状主要包括: 
1. 外耳道不适,胀痛或奇痒。 
2. 由于真菌大量繁殖,堆积形成团块可阻塞外耳道引起阻塞感。 
3. 真菌团块刺激,外耳道可有少量分泌物,患者感外耳道潮湿。 
4. 外耳道阻塞,鼓膜受侵,患者可有听觉障碍,耳鸣,甚至眩晕。 
5. 如病变损害范围较大或较深,可有局部疼痛。 
6. 有些真菌引起的改变以化脓和肉芽肿为主。严重的可致面瘫。 
7. 真菌可致坏死性外耳道炎。 
8. 有些真菌感染可引起全身低到中等发热。

病因

在自然界中存在种类繁多的真菌,尤其在温度高、湿度大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孳生繁殖更快。一些真菌侵犯人的外耳道,在下列情况可为外耳道真菌病的致病因素: 
1. 正常人的外耳道处于略偏酸性的环境,如由于耳内进水或不适当地用药,改变了外耳道PH值,有利于真菌的孳生。 
2. 游泳、挖耳等引起外耳道的炎症,中耳炎流出脓液的浸泡,外耳道分泌物的堆积和刺激,真菌得以孳生繁殖。我科接触的病人中多数为在洗浴中心或理发店内找人采耳传染所致,与其采耳、修脚工具多人共用,消毒不严有关。 
3. 全身性慢性疾病,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全身长期大剂量应用抗生素,都为真菌的孳生提供了条件。 
4. 近年来抗生素的不正确使用和滥用,也增加了真菌感染的机会。 外耳道真菌病常见的致病菌有酵母菌、念珠菌、芽生菌、曲霉菌、毛霉菌、放线菌、青霉菌等。来自CADIS一组资料报道40例真菌性外耳道炎中,近平滑念珠菌占42.9% ,黑曲菌为35.7%,40%的人发病前用过抗生素。

检查

1、分泌物涂片、真菌培养,可以帮助判断致病菌的种类,必要时需作活组织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和治疗。 
2、听力检查可以得知其对听力的影响程度。

诊断

外耳道的真菌感染经检查根据外耳道所见就可作出判断。要了解感染的真菌的种类应作真菌培养或涂片检查。有些要经过活组织检查才能作出诊断。

治疗

1、 以局部治疗为主。清除外耳道内的污物,保持外耳道干燥。局部应用广谱抗真菌药物,待获得真菌培养结果后应尽快选用敏感的抗真菌药物。病情严重者给予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
2、采用高清耳内窥镜下配合专用清理工具,将外耳道内真菌块、脱皮清理干净(这一步非常关键,这是真菌生长的基础,就像植物与泥士一样),特别是外耳道前下角隐避处,只有在耳内窥镜下才能看清楚及清理干净。清理干净后再注入抗真菌药膏并涂均匀。

预后

大多数患者积极治疗预后良好。延误治疗或者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预后差。

预防

1、耳内禁进水及滴药不当,避免耳内潮湿,易使真菌生长。 
2、不进食海鲜及饮酒。 
3、避免不洁采耳。 
4、规范的治疗,避免长时间的使用耳内抗生素及激素。

健康问答

  • 如何预防外耳道真菌病?
    医生头像
    曾海 主任医师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 重症医学科
    1、耳内禁进水及滴药不当,避免耳内潮湿,易使真菌生长。 2、不进食海鲜及饮酒。 3、避免不洁采耳。 4、规范的治疗,避免长时间的使用...耳内抗生素及激素。下拉查看详情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曾海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重症医学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2128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7年11月27日 17:04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