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反复的肠炎、结肠息肉等病史。
2.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如排便次增多,腹泻与便秘交替等,有粘液便或粘液脓性血便。
3.反复发作的肠梗阻症状
4.乙状结肠镜检查发现局部官腔占位
出现上述表现时要警惕本病的可能,而最终的确诊仍然是靠乙状结肠局部肿物的活检结果。
鉴别诊断:
(1)乙状结肠管状腺瘤:是圆形或椭圆形的息肉,表面光滑或有分叶,大小不一,但大部分直径在1厘米以下。80%有蒂。组织学表现为多数管状腺腺体,未成熟细胞分布于腺体的所有水平。可有不同程度的间叶样变,有时亦有少量乳头增生。其癌变率在1%~5%左右。
(2)乙状结肠绒毛状腺瘤:较管状腺瘤少见,绝大多数为单发。一般体积都较大,直径大多在1厘米以上,大部分为广基,约10~20%可以有蒂。表面呈暗红色,粗糙或呈绒毛状突起或小结节状,质软易碎,触之能活动,如触及硬结或固定,则表示有癌变可能。分布以直肠最多,其次为乙状结肠。组织学表现为上皮呈乳头样生长,中心为血管结缔组织间质,亦伴随上皮一起增生,分之成乳头样生长,上皮细胞多间变明显。其癌变率较管状腺瘤大10倍以上。
(3)血吸虫性肉芽肿:我国属于血吸虫病高发区,血吸虫病侵及肠道、形成肉芽肿,可致肠道梗阻、
甚者发展致结肠癌。血吸虫病肉芽肿致结肠梗阻的几率为35%、致结直肠癌的发生率为6%,血吸虫性肉期中的病变多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