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脑动脉盗血综合征

脑动脉盗血综合征是指由于主动脉弓及其相应的大动脉近端狭窄闭塞,使其相应的远端动脉内压力下降而产生虹吸作用,导致临近动脉 的血液逆流来补偿病变动脉的供血,结果出现临近动脉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症状。
英文名:
发病部位: 脑动脉  
就诊科室: 血管外科  
症状: 皮肤苍白   头晕   无力  
多发人群: 中老年  
治疗手段: 综合治疗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一、脑动脉盗血综合征临床分型:
1、颈内动脉盗血综合征 当一侧颈内动脉闭塞或严重狭窄时,健侧颈内动脉血流通过前交通动脉流入患侧,出现健侧颈内动脉系统缺血表现;或椎-基底动脉血流经后交通动脉逆流入患侧颈内动脉,产生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表现。双侧颈内动脉闭塞则由椎基底动脉和颈外动脉代偿供血,可同时有大脑及小脑受损表现。图1为左侧颈内动脉闭塞,右侧颈内动脉血流通过前交通动脉流入左侧颈内动脉,出现右侧颈内动脉系统缺血表现。图2为左侧颈内动脉闭塞,右侧颈内动脉血流通过后交通动脉或椎基底动脉流入左侧颈内动脉,出现后循环缺血表现。


2、椎-基底动脉盗血综合征 当椎-基底动脉明显狭窄或闭塞时,可引起颈内动脉系统血流经后交通动脉逆流入椎-基底动脉进行代偿,出现一侧或双侧颈内动脉系统缺血表现。
3、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临床上最常见,锁骨下动脉或头臂干的起始处的近心端的狭窄或闭塞,由于虹吸作用,引起患侧椎动脉中的血流逆行,进入患侧锁骨下动脉的远心端,导致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发作和患侧上肢缺血的症候群。此类型,男性多见,年龄多大于50岁。并且左侧损害者多见,原因尚不明确,这可能是由于左锁骨下动脉在主动脉的起始处所成角度大易受血流冲击所致。 图3为左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狭窄或闭塞,通过右侧锁骨下动脉-右椎动脉-椎基底动脉流入左侧椎动脉,供应左侧锁骨下动脉血液,当左侧手臂活动增加时候,引起后循环缺血,出现头晕、复视等症状;图4为左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闭塞,后交通较发达时,通过后交通-椎基底动脉流入左侧椎动脉,供应左侧锁骨下动脉血液。 图5为椎动脉造影,可见左侧椎动脉逆向血流。

二、脑动脉盗血综合征临床症状:
以上示意图已经表明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健侧的血液除要供应健侧的组织外还要通过后循环额外供应患侧的血液,所以导致健侧的组织缺血表现,如头晕头痛复视等。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当患侧上肢活动时出现椎-基底动脉缺血或缺血症状加重,并且还会出现上肢缺血症状,表现为感觉异常,无力,皮肤苍白,易疲劳、酸痛等,少数引起手指发绀或坏死。临床上出现以下的体征就要当心这个病了,如患侧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或伴有肱动脉或锁骨下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还有患侧上肢血压降低,双侧上肢收缩压脉压差>20 mmHg。锁骨上窝可闻及收缩期杂音。

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病因,以中老年人多见,多存在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抽烟等等。 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动脉炎也是其中一个,以多发性大动脉炎常见,以青中年女性多见,多累及锁骨下动脉近端,导致狭窄或闭塞。 先天性的疾病如胎儿期锁骨下动脉发育不良,患儿发育常伴有心脏其他大血管的畸形。 还有比较少见的原因,如医源性、外伤性等等。还有一种是转移性癌栓,较少见。

检查

1、彩色多普勒超声(CFDS) :当血管狭窄到一定程度时,可导致通过该处的血流速度增加,多普勒回波信号的频率及音调增高,此时,二维灰阶超声成像可显示血管狭窄的位置。随着血管狭窄程度的加重,血流的层流状态受到干扰,会出现“频谱增宽”,最常见于狭窄远端的湍流区。若同侧颈总动脉完全闭塞,出现同侧颈外动脉血流逆流入颈内动脉内,在整个心动周期内,颈外动脉中可探及明显的反流信号。 如同侧锁骨下或头臂干近心段闭塞时,血液流动方向为对侧椎动脉→基底动脉→患侧椎动脉→患侧锁骨下动脉的远心段,在整个心动周期内,锁骨下动脉可探及反流信号
2、经颅多普勒超声(TCD):TCD 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依据为:
①狭窄段血流速度加快,狭窄越严重流速越快,但狭窄< 25%流速可无变化;
②狭窄远端血液流速降低;
③侧支循环的血流变化;④频谱图形异常;⑤血管杂音颈内动脉收缩期血液流速峰值( IPSV ) 是检测颈动脉狭窄最有价值的参数。锁骨下动脉起始段管腔见低回声充填,血流信号消失。起始段内膜不规则增厚或斑块形成,彩色血流束变细频谱检测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大于120cm/s。
3、数字血管造影(DSA): 颈动脉狭窄的DSA 检查应包括主动脉弓造影、双侧颈总动脉选择性造影、颅内段颈动脉选择性造影、双侧的椎动脉选择性造影及基底动脉选择性造影。锁骨下动脉狭窄DSA重点观察主动脉弓、两侧锁骨下动脉及颈总动脉等血管。若出现锁骨下或头臂干上,椎动脉起始部的近心段有严重狭窄(多为管腔的85%)或几乎闭塞,甚至同时可见造影剂经对侧椎动脉上行至基底动脉,又下行(逆流)至患侧锁骨下动脉的远心段更可确诊。DSA 能显示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的颈部和颅内血管,其优点是空间分辨力高,能准确检出动脉狭窄的程度和范围。狭窄段动脉壁不规则提示斑块表面有溃疡形成。DSA 可显示狭窄远端的血流状况和侧支循环情况,观察不同时相的血液动力学改变。DSA 亦可作为治疗手段,进行颈动脉介入放置内支架手术,并评价介入治疗的疗效。DSA 检查的缺点是具有创伤性、辐射及对造影剂过敏。造影术中有0.5%~3%继发脑卒中的危险,可能导致血管痉挛、出血和动脉硬化斑块脱落等严重并发症,且不能观察脑实质的继发性改变。DSA 无法判断斑块的性质,且由于血管狭窄形状与成像投影角度的关系,可以造成假阳性,不能显示各种角度的狭窄情况


  


诊断

1、诊断:
脑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主要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可见椎动脉反向血流信号。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显示病变的部位和程度,椎动脉血流方向则是临床筛查常用的检查方法。 CTA和MRA既可以显示病变的部位和程度又可全面了解主动脉弓及其主要分支动脉的形态。 DSA是诊断脑动脉盗血综合征的金标准
2、鉴别诊断
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只是由于程度较轻,尚未引起症状而已,因此容易造成动脉硬化的诱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吸烟都与本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 
2.心脏神经官能症:病人常诉心前区疼痛,位于心尖部或乳头下,位置局限,表现为针刺样,持续仅数秒钟,含用硝酸甘油无效或立即"见效"、或10分钟以上才"见效";患者常有叹息状呼吸、手心和腋下多汗、心悸、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

治疗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症状轻者无需手术治疗,但要避免患侧上肢剧烈活动。临床症状较重者或反复发生脑供血不足者,锁骨下动脉狭窄>70%者或闭塞者,可考虑经皮血管内成形术+支架治疗。而慢性完全闭塞,动脉严重扭曲,动脉严重钙化,斑块易脱落者为禁忌证。狭窄部位过长或狭窄程度高者易导致手术失败。手术前应考虑患者的全身状况,心肺功能及有无其他严重疾病,年龄>80岁者手术风险增加。术后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 根据病因治疗原发病。老年发病者,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要病因,应每晚服抗血小板药,常用药为阿司匹林100 mg,对于有出血倾向者、尿酸高者禁用,病情严重者可以早晚均服抗血小板药,每日服降胆固醇药,控制高血压,中药治疗,避免高脂饮食等。大动脉炎活动期考虑免疫抑制药,常用药为糖皮质激素。夹层动脉瘤可使用抗凝或介入治疗。 急性脑缺血发作1天内通常不用抗高血压药,除非有其他严重疾病,如脑梗死后出血、主动脉夹层、急性心肌梗死、肺水肿、高血压脑病、心力衰竭。收缩压≥220mm Hg或舒张压≥120 mm Hg要适当降压,先降颅内高压(20%甘露醇脱水),如果血压下降没有达到目标值(血压降低10%-15%),再降血压。要知道患者平时血压是多少,注意个体化的差异与治疗。有学者提出急性脑缺血,尤其大面积脑梗死、脑水肿高峰在发病后第3天,1周左右消失,因此主张对于脑动脉狭窄>70%并且病情严重者7天内禁用血管扩张剂,此时血管扩张剂可能导致“盗血”现象加重。

预后

早期明确诊断,积极规范化进行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延误治疗或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预后不佳。

预防

对促成动脉粥样硬化的诱因如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应防止粥样病变的加重。此外,禁止吸烟,避免夜以继日地加班工作以及过度负重。应该根据个人的体质,参加适量的运动,有利于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但应避免力不从心的剧烈运动或竞争性运动以免发生意外。

健康问答

  • 脑动脉盗血综合征宜吃哪些食物?
    医生头像
    曾海 主任医师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 重症医学科
    1.宜吃高钙类的食物; 2.宜吃高蛋白类食物; 3.宜吃高维生素C类的食物。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曾海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重症医学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推荐词条

头晕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527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7月20日 16:53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