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是一种神经鞘脂沉积病。为常染色体阴性遗传,呈家族性,发病率为0,8-2.5/10万,国内多散发病例。
别名: 异染色性白质脑病   异染色性白质萎缩   greefield syndrome   metachromatic leukodystrophy   异染色性白质营养不良  
英文名: metachromatic leukoencephalopath
发病部位: 染色体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症状: 双下肢无力   步态异常   视神经萎缩   斜视   眼震   吞咽困难   共济失调   记忆力减退   周围神经病   视盘苍白萎缩  
多发人群: 儿童  
治疗手段: 支持对症治疗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幼儿型(1-4岁)多见,男多于女,1~2 岁发育正常,后出现双下肢无力,步态异常,痉挛和易跌倒,伴语言障碍及智能减退。病初腱反射活跃,周围神经受累伴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可有视力减退,视神经萎缩,斜视,眼震,上肢意向性震颤和吞咽困难等。
2.少数为少年型,成人型极少。常以精神障碍,行为异常,记忆力减退为首发症状。晚期出现构音障碍,四肢活动不灵,锥体束征,共济失调,眼肌麻痹,周围神经病等。晚期可出现视盘苍白萎缩,个别病例偶见视网膜樱桃红点。

病因

异染色性脑白质营养不良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突变基因位于第22 号染色体上。由芳基硫脂酶A(aryl sulfatase-A)缺乏所引起。

检查

1.头部CT:可见脑白质或脑室旁对称的不规则低密度区,无占位效应,不强化。
2.头部MRI:可见脑室旁或脑白质对称的不规则密度区,T1呈低信号,T2高信号。
3.尿液芳基硫酸酯酶A明显缺乏,活性消失,硫脑苷脂阳性支持本病诊断。

诊断

诊断:婴幼儿出现进行性运动障碍、视力减退和精神异常,CT或MRI证实两侧半球对称性白质病灶,尿芳基硫酸酯酶A活性消失,即可临床诊断。

治疗

目前本病无有效疗法,仍以支持和对症治疗为主。基因疗法用腺病毒等载体将芳基硫酸酯酶A基因转染病人骨髓,但尚处于探索阶段。由于维生素A合成硫苷酯的辅酶,患儿应避免和限制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

预后

本病预后差,婴幼患儿发病后1-3年常因四肢瘫而卧床不起,伴严重语言和认证障碍,可存活数年。成人病例进展相对缓慢,存活时间较长。 多数患儿多次继发感染而于5~6岁病故。少年型和成年型患者进展缓慢,常有周围神经感觉缺失。晚期可有精神和行为异常。

预防

产前进行遗传咨询。预防措施包括避免近亲结婚、携带者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和选择性人工流产等,防止患儿出生。

健康问答

  • 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预后好吗?
    医生头像
    宫雪 医师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 - 内科
    异染色性脑白质营养不良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预后差,婴幼患儿发病后1-3年常因四肢瘫而卧床不起,伴严重语言和认证障碍,可存活数年。成...人病例进展相对缓慢,存活时间较长。下拉查看详情

词条标签

新生儿遗传病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宫雪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 内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553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5月08日 15:32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