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小儿学校恐怖症

学校恐怖症(school phobia)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儿童心理疾病,多见于7—14岁中小学生。它是指儿童对学校特定环境异常恐惧,强烈地拒绝上学的一种情绪障碍,是恐怖症中的一个特殊类型。
别名: 儿童恐学症   pediatric school phobia   儿童学校恐怖症  
英文名:
发病部位: 心理  
就诊科室: 小儿精神科  
症状: 强迫恐怖症   抑郁   嗜睡  
多发人群: 儿童  
治疗手段: 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 系统脱敏法
并发疾病: 非器质性嗜睡症  
是否遗传: 不确定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患有小儿学校恐惧症的学生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腹痛、哮喘发作、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出汗、手抖、尿急等,但这些躯体症状不能通过相应的体格检查或实验室检查及时发现。病程中后期儿童可能还会伴有家庭暴力倾向,如通过损坏物品、攻击父母、自伤等行为来达到不去学校的目的。当被允许留在家里情绪会马上平静好转,接着情绪会逐渐消极倦怠,到最后变得情绪低落消沉、倦睡。后期可能伴随有某些精神症状,如幻听幻觉、心境不良和抑郁等。

病因

小儿学校恐惧症发病年龄有3个高峰,且与其病因密切相关。5——7岁为第1高峰,这一阶段可能与分离性焦虑有关;11——12岁为第2高峰,可能与学生进入学龄期,上学功课多、压力增大或重新适应学校新环境及与新同学交往困难等因素有关;14——15岁为第3高峰,可能与学生进入青春期身心发展不平衡等因素有关。产生学校恐惧症的原因比较复杂,先天素质、家庭、学校教育不当以及不良的社会环境等都可能成为此症的诱因。
1.遗传因素:
孩子拥有父母的遗传基因,也遗传了父母的体貌、个性及情绪反应等相关特征。在早期研究中曾对299名患有广场恐怖症的母亲进行家族病史研究,发现其子女比健康母亲所养育的子女更容易发生学校恐怖症。因此,患有学校恐惧症的儿童,其父母往往也带有某些神经症等相关倾向。
2.分离性焦虑:
有研究者认为,部分学校恐惧症儿童拒绝上学是由分离性焦虑引起的,尤其是年幼儿童,其拒绝上学的实质是害怕与父母分离。当与家庭主要成员分离或是预感到将要与他们分离或是刚刚与他们分离,就会出现强烈的过度应激反应(哭闹、焦虑、悲痛、情感冷漠、社会退缩等)。这些儿童大多对父母依赖性很强,感觉与父母在一起才有安全感,当与父母分离时,就会因害怕、恐惧而产生不安的情绪,甚至在与自己主要家庭成员分离时(如离开家到学校)就会伴有明显的躯体症状,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
3.自身原因:
此类儿童大都心理发育不健全,从小受到父母过分的保护和溺爱,对父母的依赖性强,在生活上和精神上独立性差。他们的性格可能有胆小、害羞、敏感、多疑、特别爱面子、脆弱以及经不起批评等特点。他们因为性格原因,过分依赖父母,导致对学校集体生活不感兴趣甚至没有信心。
4.家庭因素:
这些学生的父母大都工作很忙,无法兼顾到孩子的学习、生活等方面,所以通常会委托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有的甚至把孩子交给雇佣的保姆长期照顾,导致这些孩子严重缺乏家庭的温暖。孩子们可能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也为了让父母多陪自己一会,就装出生病的样子(比如,肚子痛、头痛等)以留住父母。
现在大多家长对孩子常抱有很高的期望,往往超出孩子的心理承受程度,进而造成孩子心理失衡,逐渐对学习产生焦虑的情绪,害怕上学。有的家长可能因为太急于求成,甚至因孩子的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而随意训斥、讽刺或打骂,长此以往会使孩子的心理过于紧张,也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其中一些儿童害怕因为学习失败而受到家长批评,久而久之,产生害怕学校、恐惧上学的情绪。研究表明,75%学校恐惧症学生的家长对成绩过分重视。家庭其他因素和学校恐惧症可能也有密切的关系,其中包括儿童的出生顺序、家庭成员的多少、父母的婚姻状况、社会地位等。
5.学校因素:
对学校产生恐惧心理的大多是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学生不能适应老师的教学方式,学习成绩差,因此不受老师关注,甚至常遭到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歧视,从而有一种自卑心理,这也是学生产生学校恐惧症的原因之一。另外一些可能是由于年级的增高、知识理解层次越来越深,学习任务日趋加重,每天要应付排满的课程,甚至是老师为了学生的考试成绩强行延长课堂时间或是另行补课,使他们感到了学校学习上的压力,再加上家长望子成龙的愿望,双休日又额外增加了补习班,在这种不堪重负的情况下,学生产生了想逃避学习,恐惧学校学习的念头也就不足为奇了。
6.某些疾病:
某些疾病也与学校恐惧症相关,在第4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中,与学校恐惧症相关的精神疾患有广泛性焦虑障碍(GAD)、分离性焦虑障碍(SAD)、社交恐怖症(SP)、节律性睡眠障碍(CRSD)、适应障碍(AD)、抑郁(DD)等。此外,在学校恐惧症患者中,有些儿童伴有奇怪的疲劳现象、积极性低;学习、记忆功能低下;睡眠障碍;出现头痛、腹痛、低热以及淋巴结压痛等躯体症状I61。这些现象与成人慢性疲劳症候群症状有类似性。因此,现认为儿童慢性疲劳综合征(CCFS)可能与学校恐惧症有关。

检查

本病一般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发现,当须除外其他疾病时,可做X线胸片、B超等检查。
本病临床上可通过对起病诱因、临床表现、家庭环境、在校表现、精神检查、情绪和(或)焦虑、社会功能等方面对儿童进行评估。
一般情况的调查量表:
1.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用于鉴别与智能低下有关的拒绝上学儿童。
2.艾森克个性问卷,用来了解儿童基本的人格特征。
3.家庭环境量表,用来了解儿童所生长的环境因素,来评估这种因素对儿童可能造成的影响。
评定儿童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及行为问题的量表:
1.儿童社交焦虑量表,用以评价儿童社交能力及伴随的焦虑症状及其严重程度。
2.儿科用焦虑评定量表,儿科精神药理学焦虑障碍研究组织研究发现,该量表可有效应用于儿科临床医师评定儿童焦虑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并可用于治疗前后对照的评定。
3.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选量表:1999年修订的一种儿童焦虑症状的筛查表,用于评估9-18岁儿童青少年自评焦虑障碍,并可作为辅助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的临床诊断、科研及流行病学调查的筛查工具。
4.Achenbach儿童行为筛查量表,主要由父母通过儿童最近半年的表现来评定儿童社会能力及行为问题。
5.儿童自我意识量表,用于儿童自己对自身行为、情绪、能力、躯体状况进行评价。
6.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使儿童根据自身情况回答来评定其焦虑、抑郁症状及其程度。
针对学校恐惧症国内尚无特殊的相关量表,在国外应用的相关量表有:
1.拒绝上学评估量表(SRAS),可用来评估拒绝上学的儿童消极性情绪(如恐惧,焦虑,抑郁)的刺激因素,对社会或环境的脱离,引起注意的行为或典型的分离性焦虑,不去学校的真正原因。
2.学校环境自我功能问卷(SEQ-SS),首次提供了儿童对引起焦虑的条件的处理能力,如做学校的作业,处理离开学校的问题,因为上学而与父母分离等,进行自我评估,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诊断

对于学校恐惧症的诊断,目前ICD系统、DSM系统和CCDM系统,均没有给出明确的诊断标准,这给学校恐惧症的有关研究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这类研究常由研究人员自行设定入组诊断标准,而并无国际上的统一,常将恐惧症诊断标准与明显的拒绝上学表现相结合作为入组标准。李雪荣主编的《现代儿童精神医学》中,提出了Bery、Nichols和Pritchard提出的四条诊断学校恐惧症的标准:
1.去学校产生困难;
2.严重的情绪焦虑;
3.父母知道他们在家;
4.缺乏明显的反社会行为。我国的临床研究常采用这组标准来选择研究对象。

治疗

小儿学校恐惧症的治疗常需要综合治疗,主要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2个方面。
1.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学校恐惧症的首选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系统脱敏法、快乐疗法、家庭治疗、暴露疗法等多种治疗方法。
1)支持性心理疗法:
对患儿加以疏导、鼓励,耐心询问学校恐惧症患者的焦虑,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害怕的事物,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并给予耐心的指导与解释,设法改善相应的环境条件以及传授相关知识帮助他们克服对学校、教师等的恐惧。
2)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是行为疗法的1种,也是应对学校恐惧症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行为治疗的基本理念是人的行为都通过学习而习得、改变、增加、消除,它是以减轻或改善患者症状或不良行为表现为目标的一类心理治疗技术的总称。在这里需要学校和家长积极配合,有计划、有目标地使学生减轻对学校的恐惧心理。如从协助学生一起完成作业或任务,逐渐到让学生自主做作业;当学生的作业等没有完成或是出现错误,我们也不要加以指责,避免给他们压力;也可由老师给学生补习落下的功课,平时多鼓励学生,另外学生与老师关系的改善也会减轻学生的压力;可以经常请同伴到家中一起和孩子做功课,以增加与同学相处时间,进而改善同学间的关系,增加学生在学校沟通、交流的机会;给学生多创造一些自主选择的机会,让他们学会独立地应对问题,学会取舍,对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我们也要给予尊重与理解。
3)快乐疗法:
一般学校恐惧症患儿大都是儿童,他们都比较爱动,因此最佳的心理治疗方式是让其自由发展,让他们体验快乐,忘记痛苦。尽量让他们感受人生积极的方面,快乐地享受生活。可以带领他们参加一些课外趣味活动,如旅游、体育活动、去游乐场等游玩,感受他们应有的快乐童年,逐渐消除对学校的恐惧感。
4)家庭治疗法:
家庭治疗是矫正学校恐惧症的一个关键环节。学生在儿童期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最长,所以调适学校恐惧症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父母的个性特征、处世方式等都会对儿童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应降低对孩子的要求,要转变对孩子过严、过急、打骂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克服恐惧情绪。此外,应改变家长过于溺爱孩子的教育方式,多与孩子沟通交流,营造轻松的家庭教育氛围。对于父母也存在某些心理问题的,要对他们与孩子共同给予心理治疗。
5)暴露疗法:
又称“满灌疗法”,暴露疗法不需要进行任何放松训练,将学校恐惧症儿童逐渐暴露于他们所恐瞑的环境中,以迅速校正他们对学校恐惧的错误认识,并消除伴随由这种刺激引发的习惯性恐惧反应。要经常鼓励孩子直接面对他们所恐惧的对象和事物,指导他们如何自我调适。孩子害怕去学校,应尽量采取各种方法督促其去学校,逐渐帮助其调整心态。但因为暴露疗法对患者的身心冲击比较大,可能儿童一时无法面对,所以须谨慎使用,要注意相应配套的安全措施。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矫正学校恐惧症的有效方法之一,尤其是对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儿童。但药物治疗并不能作为一种孤立的方法来实施,而是要将其与心理治疗紧密结合才能取得最佳效果。目前,选择性5-羟色胺阻滞剂(SSRIs)因其不良反应少,服用方便,已经代替传统的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成为治疗学校恐惧症的一线药物。研究表明,SSRIs能有效缓解儿童的焦虑障碍、抑郁等症状。

预后

本病经过合理的干预治疗后,可获良好预后。其中治疗中医务人员、父母和教师充分合作是成功的关键。

预防

1.注意对孩子的个性培养:从小培养儿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儿童拥有开朗、乐观、坚强的性格和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家长和教师对胆小、细心、忧郁的孩子不宜要求过于严格。相反,要劝导这些孩子处事不要过分认真,让他们了解“生活必然有成功,也有失败”的道理,对预防本症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2.对孩子期望不应太高:家长切勿对这类孩子期望太高。由于这类孩子的性格特点,决定了他们经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较差。因此,期望太高易使这些孩子在不良的性格基础上增加心理压力,促发学校恐怖症。
3.及早发现和治疗:一旦发现孩子有学校恐怖症的迹象.要与学校教师取得联系,了解患儿害怕上学的原因,同时采取谈心的方式,尽可能地了解所有与他们上学有关的情况。注意开导,不要采用简单的恐吓办法,不要随便用“赖学”、“装病”等语言刺激儿童,从而强迫孩子去上学。如孩子经常诉说头痛、腹痛,并出现呕吐、心悸等症状以及出现无名原因的疲劳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排除患儿躯体疾病,解除其思想顾虑,必要时采用药物治疗。此外,如伴有明显情绪焦虑、抑郁时,应立即去儿童心理门诊,请儿童心理医师进行心理治疗,也可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焦虑、抗抑郁药,以利于心理治疗的进行。

健康问答

  • 小儿学校恐怖症应该如何护理?
    医生头像
    王学廉 主任医师 唐都医院 - 神经外科
    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患学校恐怖症的孩子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在找到原因后,要有针对性地请儿童心理医师进行心理治疗。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王学廉

唐都医院 神经外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推荐词条

嗜睡 抑郁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988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6月12日 15:03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