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先天性动静脉瘘

先天性动静脉瘘形成于胚胎发育期。在胎儿血管发育中期,动脉不仅与伴随静脉同行,且与周围的毛细血管间有广泛的吻合。出生后,上述吻合支逐渐闭合,代以动,静脉各行其道的主干。
别名: 先天性动静脉畸形  
英文名:
发病部位: 血管  
就诊科室: 血管外科  
症状: 幼儿期有轻度软组织厚,   胀痛   盆骨倾斜。脊柱侧曲  
多发人群: 儿童  
治疗手段: 手术治疗
并发疾病: 脊柱侧弯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在婴幼儿期,一般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度软组织肥厚。发育期可出现明显的临床表现,主要有:
1、由于动、静脉血流量增加,刺激骨骺,致使患肢增长,软组织肥厚,伴有胀痛。因两侧下肢长短不一可以出现跛行、骨盆倾斜及脊柱侧曲。
2、患肢皮肤温度明显升高,多汗,可伴有皮肤红色斑块状血管瘤。
3、浅静脉扩张,一般无震颤及血管杂音。
4、由于静脉高压致远远端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湿疹,甚至形成静脉性溃疡,或远端动脉缺血致组织坏死。在皮肤破损时可以引发严重出血。

病因

先天性动静脉瘘形成于胚胎发育期。在胎儿血管发育中期,动脉不仅与伴随静脉同行,且与周围的毛细血管间有广泛的的吻合。出生后,上述吻合支逐渐闭合,代以动、静脉间异常通道。在婴幼儿期呈隐匿状态,至学龄期后,随着活动量增加和进入发育期则迅速发展和蔓延,可以侵犯邻近的肌肉、骨骼及神经等组织。

检查

在婴幼儿期,一般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度软组织肥厚。发育期可出现明显的临床表现,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出生后或自幼即出现下肢软组织较肥厚,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加重,并有肢体粗大,增长,皮温升高,多汗等临床表现,即可作出临床诊断。
检查:
1、周围静脉压明显升高,静脉血含氧量增高。
2、患肢X线平片可见骨骼增长,增粗。
3、动脉造影显示:患肢动脉主干增粗,血流加快;动脉分支增多,紊乱且呈扭曲状;静脉早期显影。

诊断

诊断标准:
1、双下肢不等长,患肢略长,肢体粗大,皮温升高,多汗。
2、周围静脉压明显升高,静脉血含氧量增高。
3、患肢X线平片可见骨骼增长,增粗。
4、动脉造影显示:患肢动脉主干增粗,血流加快;动脉分支增多,紊乱且呈扭曲状;静脉早期显影。

治疗

1.局限的先天性动静脉瘘,手术效果较好。但大多数患者为多发性瘘,散在分布,定位困难,而且可以是多支主干动脉与静脉间存在交通,因此手术难以彻底,术后易复发。
2.当骨骺尚未闭合,双侧下肢长度差异大且有明显跛行者可考虑作患肢骨骺抑制术。以胀痛为主要症状者,可使用弹性长袜,以减轻症状。并发下肢体静脉性溃疡者,可作溃疡周围静脉剥脱和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以改善局部静脉淤血,促使溃疡愈合。个别病情严重的,可根据造影提示,沿主干动脉解剖并结扎动静脉间吻合支,可获得一段时期的症状缓解。

预后

一般局限动静脉瘘经手术治疗后预后良好;多发性动静脉瘘则易因定位困难即交通支纵横交错等干扰因素较多而易复发。

预防

1.妇女在妊娠期间避免一切影响胎儿发育的不利因素,如化工污染、不良辐射、吸烟、饮酒等;
2.均衡饮食,调摄情志。

健康问答

  • 先天性动静脉瘘多发于那类人群?
    医生头像
    郝高庭 主治医师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 骨科
    先天性动静脉瘘形成于胚胎发育期。婴幼儿期呈隐匿状态,多发于儿童、青少年。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郝高庭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骨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617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2月23日 12:25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