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检查:
包括涂片检查,培养检查,药敏试验及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测定,抗原检测,基因诊断。
1.涂片检查
2.培养检查:淋球菌培养是诊断的重要佐证,培养法对症状很轻或无症状的男性、女性患者都是较敏感的方法,只要培养阳性就可确诊。
3.抗原检测;
1)固相酶免疫试验(EIA):可用来检测临床标本中的淋球菌抗原。
2)直接免疫荧光试验:通过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直接检测淋球菌外膜蛋白-1。
4.基因诊断
5.药敏试验
在培养阳性后进一步作药敏试验。用纸片扩散法做敏感试验,或用琼脂平皿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用以指导选用抗生素。
6.PPNG检测
β内酰胺酶,用纸片酸度定量法,使用Whatman I号滤纸PPNG菌株能使其颜色由蓝变黄,阳性为P-PPNG,阴性为N-PPNG。
其他辅助检查:
轻度心肌炎者,心电图可见传导阻滞。
二、非淋菌性尿道炎
实验室检查:
1.标本的采集
男性病人取材时要将拭子深入尿道2~4cm,用力摩擦转动;在取宫颈标本时,应先用一个拭子将宫颈口揩干净,再用另一个拭子和细胞刷插入宫颈内1~1.5cm,用力转动以获取细胞。采集标本时应避免接触抗菌剂、镇痛药或润滑剂,因为某些药剂可杀死支原体。
2.衣原体检测
细胞培养仍是检查沙眼衣原体的金标准。但细胞培养费用高,技术难度大,难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因此非培养诊断试验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现已推出很多沙眼衣原体非培养诊断法。最先应用的是抗原检测法,一般为衣原体脂多糖(LPS)及外膜主蛋白(MOMP),检查生殖器标本中衣原体的原体。应用较多的是DFA和酶免疫检查(EIA)。还有几种简化快速抗原检测法,但敏感性较低。
3.支原体检测
支原体可以在人工培养基中生长,由于脲原体具有能将尿素分解为氨的脲酶,当脲原体生长时可使培养基(含0.1%尿素,pH为6.0)的颜色从黄色变为粉红色。人型支原体可将精氨酸代谢为氨,使含有精氨酸的培养基的pH值提高(原pH为7.0),因而颜色也从黄色变为粉红色。脲原体经常在24~48h或更短时间内引起变化,而人型支原体则较慢,但一般在1周内。
其他辅助检查: 涂片染色检查、尿白细胞酯酶试验、沙眼衣原体(CT)检查、细胞学检查、组织细胞培养检查、血清学检查、免疫学检查。
三、梅毒
可分为TP直接检查、梅毒血清试验及脑脊液检查。
1.TP直接检查:
可取病灶组织渗出物、淋巴结穿刺液或组织研磨液,用暗视野显微镜、镀银染色、吉姆萨染色或直接免疫荧光检查等方法。
2.梅毒血清试验:
梅毒血清试验是梅毒主要的检查方法和确诊的主要依据,分为非特异性试验(包括RPR、TRUST和VDRL试验)和特异性试验(包括TPHA、TPPA和FTA-ABS)。
非特异性试验为采用免疫学方法检测血清中的心磷脂抗体,作为梅毒的诊断筛选试验。本试验敏感性高而特异性低。阳性结果时,可初步诊断。定量试验是观察疗效、判断复发及再感染的手段。一期梅毒硬下疳出现后的2~3周内可出现假阴性。
特异性试验即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阳性结果可明确诊断。但常呈持久阳性,不可用于观察、判断疗效。
3.脑脊液检查:
主要用于神经梅毒的诊断,包括白细胞计数、蛋白定量、VDRL、PCR和胶体金试验。一般不作为一期梅毒的诊断方法。
四、尖锐湿疣
1)组织病理改变
表皮呈乳头瘤样增生,棘层肥厚。表面有轻度角化亢进及角化不全。在棘细胞及颗粒层内可见空泡化细胞,细胞胞体较大,有一圆形深染的核,核周空泡化,淡染,在核膜及浆膜间有丝状物相连,使细胞呈猫眼状。空泡化细胞是尖锐湿疣的特征性所见,在棘细胞中、上层更为明显。真皮浅层血管周围中等密度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还可见浆细胞浸润。真皮乳头部血管扩张,乳头增宽,上延。
2)醋白试验
以3%~5%的醋酸溶液浸湿的纱布包绕或敷贴在可疑的皮肤或黏膜表面,3~5分钟后揭去,典型的尖锐湿疣损害将呈现白色丘疹或疣赘状物,而亚临床感染则表现为白色的斑片或斑点。醋白试验对辨认早期尖锐湿疣损害及亚临床感染是一个简单易行的检查方法。对发现尚未出现肉眼可见改变的亚临床感染是一个十分有用的手段。醋白试验简单易行,应作为尖锐湿疣患者的一个常规检查手段,有助于确定病变的范围,进行指导治疗。但醋白试验并不是个特异性的试验,对上皮细胞增生或外伤后初愈的上皮可出现假阳性的结果。
3)阴道镜检查(colposcopy)
阴道镜是特殊的放大镜,主要用于对宫颈阴道部黏膜的观察,可用于外阴及阴道上皮的检查。
4)细胞学检查
主要用于检查女性阴道或宫颈上皮有否HPV的感染。
5)聚合酶链反应(PCR)
取病变组织或可疑部位样品,提取DNA,利用特异引物对目标DNA予以扩增。引物可以是HPV通用引物,亦可以是针对某一型的特异引物。该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但该方法应该在通过相关机构认可或认证的实验室进行开展。
五、生殖器疱疹
实验室检查:
1)细胞学检查
取材后直接涂片,作Wright染色、Giemsa染色或Papanicolaou染色。在多核巨细胞的胞核内找到嗜酸性包涵体时有助于诊断。
此法敏感性仅50%~80%,且不具特异性,疾病初期阳性率高,后期阳性率较低。
2)病原学检查
(1)HSV检查:用荧光素标记的抗HSV-1和抗HSV-2抗体作直接免疫荧光试验,可区分HSV的型别。
(2)HSV抗原检查:也可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蛋白印迹试验或放射免疫试验检测HSV抗原。
(3)HSV核酸检查:包括核酸探针检测法和核酸扩增检测法,后者又分PCR和LCR,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强,且快速、简便,对检测材料要求低。
(4)HSV培养分离:常用细胞培养法,主要用于HSV的进一步鉴定。
(5)电镜检查:取水疱液或病变脑组织制片,在电镜下观察病毒颗粒,阳性率为50%,但HSV与其他疱疹病毒在形态上难以区分。免疫电镜检查较为特异。
其他辅助检查:
血清学检查:主要用于检测抗HSV-1和抗HSV-2抗体,诊断HSV的原发性感染,进行HSV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可采用免疫荧光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印迹试验和放射免疫试验等法检测。在现代,用HSV-2 gD2糖蛋白作抗原检测抗HSV-2抗体,用HSV-1 gDl或gC糖蛋白作抗原检测抗HSV-1抗体,敏感性高,并且可区分抗HSV-1与抗HSV-2抗体。但是,此类检查只能说明患者发生过HSV显性或隐性感染。
六、艾滋病
1)机体免疫功能检查
主要是中度以上细胞免疫缺陷包括:CD4+T淋巴细胞耗竭,外周血淋巴细胞显著减少,CD4<200/μl,CD4/CD8<1.0,(正常人为1.25~2.1),迟发型变态反应皮试阴性,有丝分裂原刺激反应低下。NK细胞活性下降。
2)各种致病性感染的病原体检查
如用PCR方法检测相关病原体,恶性肿瘤的组织病理学检查。
3)HIV抗体检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免疫荧光检测法、免疫印迹检测法、放射免疫沉淀法等,其中前三项常用 于筛选试验,后二者用于确证试验。
4)PCR技术检测HIV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