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柯萨奇病毒A组病毒感染导致,起病急骤。主要通过呼吸道,肠道途径传播。表现为咽痛,高热,厌食,呕吐等临床表现。
别名: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英文名:
发病部位: 咽部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   小儿呼吸内科   儿童口腔科  
多发人群: 2-10岁儿童  
治疗手段: 中西医结合治疗 对症治疗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在婴儿常发生呕吐和惊厥,起病2日内口腔粘膜出现少数(很少多于12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在以后的24小时内水泡破溃变为浅溃疡,直径一般在5mm以下,1-5日内愈合。

病因

本病病原体种类很多,以柯萨奇A组病毒(1~6,8,10,22),疱疹病毒,EB病毒较多见,当劳累过度,过敏体质,气温突变,身体受凉或某些物理,化学因素等刺激,使身体免疫能力低下,易患此病。

检查

需要结合口腔内窥镜检查、血常规检查。

诊断

根据急性发热起病,口腔有丘疹水疱性损害及培养出柯萨奇或埃可病毒,即可诊断,它与一些口腔有水疱的病毒性疾病鉴别,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高,取咽部疱液或大便,经组织培养或接种于乳鼠可得致病病毒,同时可取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进行特殊的中和抗体,补体结合或血凝抑制试验,以助确诊。

治疗

本病以中西医结合或以中医为主治疗效果较好。治疗并不复杂,由于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抗细菌类药物对病毒也无效,治疗以中药辨证论治、抗病毒、对症处理为主。可用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西药抗病毒,但作用有限,存在一定的副作用;疱疹性咽峡炎中医辨证属湿热喉痹,多为外感湿热,上攻咽峡所致,常用解毒利咽、化湿退热的治法,可辨证选用甘草泻心汤、甘露消毒丹等方剂;合并心肌损害者,应适当卧床休息,使用护心药。还可以利用加压或超声雾化吸入抗病毒类药物、撒入锡类散、冰硼散、西瓜霜喷雾剂等进行咽峡局部治疗;发热时可用羚羊角粉清火退热防惊风,也可用物理疗法降温,体温超过38.5℃时可以用托恩、美林等退热药;体温超过39.5℃、有呕吐、惊厥、影响饮食睡眠时可以配合输液支持疗法及对症中枢性降温措施;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时提示合并细菌感染,可配合使用抗细菌类药物,否则不宜使用抗细菌类药物。

预后

预后:柯萨奇病毒有自限性,一般过一段时间就会好,而且对同一种亚类的病毒具有终身免疫力。

预防

疱疹性咽峡炎为儿童夏季常见病,预防此病,家长要注意保持孩子个人和室内的卫生,尽量不带孩子去嘈杂的公共场所。

健康问答

  • 怎么区分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
    医生头像
    宫雪 医师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 - 内科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由肠道病毒引起,只是表现的部位不同或感染的病毒类型不同而已。单纯疱疹性咽峡炎,根据卫生部诊断标准:无皮疹者...是不能够诊断手足口病的。门诊中有很多疱疹性咽峡炎的病人,他们大多工作生活在人群聚集的环境,还有一家子都得了疱疹性咽峡炎。这是因为疱疹性咽峡炎本身就有较强的传染性,能通过不同的途径感染。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大人一样能够被传染,只不过大人表现的症状轻或是隐性感染。反之大人隐性感染后也一样能传染给孩子。成人大多不发热,个别家长手足也出现疱疹,有的是因为嗓子痛、咳嗽,来就诊时大约都拖了5-7天了,错过了早期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期。下拉查看详情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宫雪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 内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4704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2月22日 14:44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