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隐球菌病

隐球菌病(cryptococcosis)是一种侵袭性真菌疾病,由单相荚膜酵母菌引起。
别名: 隐球酵母病   新型隐球菌病  
英文名: cryptococcosis
发病部位: 脑  
就诊科室: 感染科   儿科  
症状: 恶心、呕吐、晕眩   抑郁、淡漠、易激动   偏瘫、共济失调、抽搐、昏迷  
多发人群: 儿童  
治疗手段: 药物液体输入
并发疾病: 颅内压增高   脑疝   颅神经炎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隐球菌脑膜炎(cryptococcalmeningitis) 是真菌性脑膜炎中最常见的类型。起病缓慢,不同程度发热、阵发性头痛并逐渐加重、恶心、呕吐、晕眩。数周或数月后可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及颅神经受累的表现,常伴有眼底渗出和视网膜渗出性改变。有时出现精神症状:抑郁、淡漠、易激动。晚期可出现偏瘫、共济失调、抽搐、昏迷等。临床表现颇似结核性脑膜炎,但有间歇性自然缓解。如隐球菌肉芽肿局限于脑某一部位,临床表现与脑脓肿或脑肿瘤相似。
2.肺隐球菌病(pulmonarycryptococcosis) 常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并存,亦可单独发生。起病缓慢,常无明显症状而被忽略。如出现症状,则与肺结核不易区分,如低热、乏力、轻咳、盗汗、体重减轻等,多趋白愈。少数患儿呈急性肺炎的表现,如病灶延及胸膜,可有胸痛和胸膜渗出。X线片可显示单侧或双侧块状病变,亦可为广泛性浸润、支气管周围浸润或栗粒状病变,但不侵犯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肺部感染一般预后良好。 
3.皮肤黏膜隐球菌病(mucocutaneouscryptococcos~s) 皮肤粘膜隐球菌病很少单独发生,常为全身性隐球菌病的局部表现,可能由脑膜、肺部或其它病灶播散所致。皮肤隐球菌病主要表现为痤疮样皮疹、丘疹、硬结、肉芽肿等,中央可见坏死,形成溃疡、瘘管等。粘膜损害见于口腔、鼻咽部,表现为结节、溃疡和肉芽肿样,表面覆盖粘性渗出性薄膜。

病因

1.新型隐球菌属酵母菌,在脑脊液、痰液或病灶组织中呈圆形或半圆形,直径约5~20µm, 四周包围肥厚的胶质样夹膜。该菌以芽生方式繁殖,不生成假菌丝,芽生孢子成熟后脱落成独 立个体。新型隐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存在土壤、干鸽粪、水果、蔬菜、正常人皮肤和粪便 中。在干燥鸽粪中可以生存达数年之久,是人的主要传染源。
2.一般认为该菌可经呼吸道或皮肤粘膜破损处侵人人体,血行播散至脑、骨骼和皮肤。有80%病例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可能隐球菌从鼻腔沿嗅神经及淋巴管传至脑膜所致。正常人血清中存在可溶性抗隐球菌因子,而脑脊液中缺乏,故利于隐球菌生长繁殖。 本病常继发于白血病、淋巴瘤、组织细胞增生症X、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免疫缺陷病和 接受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部分原发患者可无明显诱因。近年随艾滋病发病率的迅速增高,本病的发生率也相应增高。

检查

1,病原体检查
①墨汁染色法:是迅速、简便、可靠的方法,根据受损部位不同取所需检查的新鲜标本,如脑脊液、痰液、病灶组织或渗液等,置于玻片上,加墨汁1滴,覆以盖玻片在显微镜暗视野下找隐球菌,可见圆形菌体,外周有一圈透明的肥厚荚膜,内有反光孢子但无菌丝。反复多次查找阳性率高。脑脊液应离心后取沉淀涂片。
②真菌培养:取标本少许置于沙氏培养基中,在室温或37C;培养3—4天可见菌落长出。 
2.血清学检查     由于病人血清中可测到的抗体不多,因此检测抗体阳性率不高,特异性不强,仅作辅导诊断。通常检测新型隐球菌荚膜多醣体抗原,以乳胶凝集试验(1atexagglutination test)灵敏而特异,且有估计预后和疗效的作用。

诊断

本病的早期诊断对于预后及减少或避免后遗症的发生尤为重要。早期主要依靠临床医师的高度警惕,怀疑出现脑病时应及时行脑脊液检查,如直接墨汁涂片查是否有厚荚膜的菌体,同时行脑脊液培养。

治疗

(一)一般治疗 
1.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病因。
2.严格掌握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用药指征,尽可能少用或不用这些药物。 
3.加强护理和支持疗法,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二)抗真菌治疗
1.制霉菌素(nystatin)
(1)局部用药:可制成油剂、霜剂、粉剂、溶液等,浓度为含制霉菌素10万U/g或/ml基质,依患者具体情况选用一种剂型局部涂擦,每日2~4次。
(2)口服:肠道念珠菌病可给予制霉菌素口服,新生儿每日20~40万U,2岁以下每日40~80万U,2岁以上每日100—200万U,分3—4次饭前服用,疗程7~10日。口服不易吸收,全部由粪便排出。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轻泻。 (3)雾化吸人:适用于呼吸系统念珠菌病,制霉菌素5万U溶于2m10.9%氯化钠溶液中雾化吸人。 
2.二性霉素B(amphotericinB) 为多烯类抗生素,与真菌胞膜上的固醇类结合,改变膜的通透性,使菌体破坏,起杀菌作用。是目前治疗隐球菌病、组织胞浆菌病和全身念珠菌病的首选药物,对曲霉菌病效果较差。
3.5—氟胞嘧啶(5—fluorocytosine) 是一种口服系统性抗真菌化学药物,对隐球菌和白色念珠菌有良好抑制作用。可与二性霉素B合用,治疗全身性隐球菌病,剂量为每日50~150mg/kg,分4次口服,疗程4—6周。婴儿剂量酌减。口服吸收良好,血清浓度高,脑脊液浓度可达血清的64~88%。容易产生耐药性,副作用有恶心、呕吐、皮疹、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肝肾损伤。与二性霉素B合用时可减少耐药性、药量可稍减,毒性反应可减轻,可缩短疗程。 
4.克霉唑(clotrimazole) 为广谱抗真菌药,1~5%软膏皮肤外用。口服易吸收,剂量每日20-60mg/kg,分3次口服。全身性深部真菌感染可与二性霉菌B联合使用。副作用有胃肠症状、兴奋失眠、荨麻疹、白细胞减少、ALT升高等。 
5.酮康唑(Ketoconazole) 合成的口服咪唑类抗真菌药,系咪唑类衍生物。通过抑制麦角甾醇的合成,改变真菌细胞的通透性,导致真菌死亡。抗菌谱广,口服体内吸收良好,毒性反应低,对念珠菌病、曲霉菌病、组织胞浆菌病等疗效均显著。开始剂量:体重30公斤以下者每日口服100mg;30公斤以上每日口服200—400mg;1—4岁者每日口服50mg;5~12岁,每日口服100mg。如小儿每日达400mg高剂量时,可有恶心、呕吐、一过性的低胆固醇血症和肝功能异常。 
6.氟康唑(Fluconaz01) 双三唑类抗真菌药,作用机理和抗菌谱与酮康唑相似,体内抗真菌活性比酮康唑强,生物利用度高,口服吸收好,对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可在脑脊液中达到有效治疗浓度。>3岁每日3~6mg/kg,一次顿服或静滴。副作用有胃肠反应,皮疹,偶致肝功能异常。

预后

可发生伴有肾乳头坏死的肾盂肾炎。除皮肤病变外、骨、腹部脏器或其他组织局限性病变几乎无任何临床症状。可并发肉芽肿,囊肿。少数重症患者可并发脑膜炎,脑水肿,甚至脑疝,败血症等,预后差。

预防

1、应增强机体免疫力外,避免创口感染土壤及鸟粪等。 
2、隐球菌病多继发于其他疾病,原发性较少见。对恶性肿瘤、慢性消耗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和器官移植的病例,一旦发生可疑隐球菌感染,应立即查清病原,及时予以治疗,而且用药时间应适当延长。 
3、注意卫生保健,忌食腐烂变质的梨、桃等瓜果,防止鸽粪、鼠粪污染环境。

健康问答

  • 隐球菌病预防需要注意什么?
    医生头像
    韩渊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心血管内科
    (1)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病因。 (2)严格掌握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用药指征。 (3)加强护理和支持疗法。

参考资料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577~579..

William D,Timothy G,Dirk M. Andrews'Diseases of the Skin: Clinical Dermatology[M]: W. B. Philadelphia,Saunders,10th,ed, 2006:318-319..

词条标签

恶心  呕吐  昏迷  偏瘫  抽搐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韩渊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心血管内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推荐词条

脑疝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3635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7年12月25日 17:05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