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肝海绵状血管瘤

肝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血管瘤中的一类,临床上十分常见,为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生率可达4%-7%。常见于中年患者,多为单发,也可多发。肿瘤直径多在3cm以上,甚至可大到占据整个肝脏。
别名: 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病  
英文名: Liver hemangioma
发病部位: 肝脏  
就诊科室: 肝胆外科  
症状: 体表软组织肿块   腹胀  
多发人群: 中年   女性多见  
治疗手段: 微创手术 介入治疗 微波固化消融术 手术切除
并发疾病: 其他贫血  
是否遗传: 不确定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肝血管瘤生长缓慢,病程常达数年以上。多数患者临床无症状,仅在查体或其他原因行超声或CT等检查时发现。少数肿瘤较大(5cm以上),患者可出现压迫症状,主要是上腹部不适、发热、喛气、腹胀、腹痛等。体格检查可触及腹部包块,质软,与肝脏相连。实验室检查多无异常发现,肝功能不受影响。

病因

原因尚不明确,可能存在致病诱因如:
(1) 毛细血管组织感染后变形,引起毛细血管扩张。
(2) 肝组织局部坏死后,周围血管充血、扩张,最后形成空泡。
(3) 肝内持久性局限性静脉淤滞,引起静脉血管膨大,形成海绵状扩张。
(4) 肝内出血、血肿机化导致血管再通后形成血管扩张。
(5) 先天性血管瘤发育异常,多数有家庭遗传倾向。

检查

实验室检查: 对本病的诊断帮助不大,一般肝功能均正常,酶活性不高。少数患者有红、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切除血管瘤后可恢复正常。血象变化在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病例中较为常见。 
其他辅助检查: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
2.CT扫描 ;
3.放射性核素肝血池扫描;
4.MRI检查;
5.肝动脉造影。


诊断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肝海绵状血管瘤在B超、CT、MRI和血管造影都有其典型的影像学表现,诊断并不困难。但对于较小的或不典型的肝血管瘤需注意与肝癌等肝内疾病鉴别,需要综合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一般需做肝癌血液放免指标AFP检查。

治疗

较小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可不作治疗, 且肝血管瘤发展缓慢,预后良好,是否需要治疗取决于肿瘤的生长速度及临床症状,而非肿瘤的绝对大小。外科手术仍是治疗肝血管瘤最直接和最彻底的手段,但有一定风险。腹腔镜行肝血管瘤切除术,术后常有复发,不宜常规施行。对不能手术切除的有症状的巨大肝血管瘤,也可考虑采用原位肝移植术、微波固化等消融术。肝血管瘤的非手术疗法包括: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或腹腔镜下肝动脉结扎、局部放疗、口服类固醇药物及肌注α干扰素等。

预后

无需吃药,有较小机会存在复发可能,需定期复查。

预防

它作为一种良性的疾病,其病具有长大的趋势,越长越大可能会对毗邻的肝组织造成破坏。文献报道有罕见的肝血管瘤患者有肝血管瘤破裂出血的情况,但是根据我们多年临床工作来看, 我尚未见到肝脏血管瘤破裂出血的个案,因此血管瘤如果不是太大,病人是没有任何 感觉的,因此,绝大多数患者是不需要处理的。但是需要每年定期复查,了解疾病进展情况。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无需其他注意事项。

健康问答

  • 体检发现,7.8年前为3左右,现在5左右,逐渐再长。无症状。如何治疗,是否需要手术?
    医生头像
    杜锡林 主任医师 唐都医院 - 普通外科
    建议完善腹部CT,明确血管瘤位置,然后再决定治疗方案,可观察,对于一些有高位破裂风险及压迫症状的,我们可以采用微创消融的方式去处理,...谢谢下拉查看详情

词条标签

肝脏  介入治疗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杜锡林

唐都医院 普通外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3165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8年01月29日 16:04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