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老年人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持续高血糖与长期代谢紊乱等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其功能障碍和衰竭。老年人糖尿病一般是指2型糖尿病
英文名:
发病部位: 胰  
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  
症状: 口干   四肢麻木   烦渴、多饮、多尿   皮肤瘙痒   餐后血糖高   神志不清  
多发人群: 老年  
治疗手段: 药物康复疗法
并发疾病: 低血糖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是否遗传: 不确定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典型症状:三多一少症状,即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 
2.不典型症状: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症状不典型,仅有头昏、乏力等,甚至无症状。有的发病早期或糖尿病发病前阶段,可出现午餐或晚餐前低血糖症状。 
3.急性并发症的表现:在应激等情况下病情加重。可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多尿加重,头晕、嗜睡、视物模糊、呼吸困难、昏迷等。
4.慢性并发症的主要表现:
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无视力下降以及下降的程度和时间;是否检查过眼底或眼底荧光造影;是否接受过视网膜光凝治疗。
②糖尿病性肾病:有无浮肿,尿中泡沫增多或者蛋白尿。
③糖尿病神经病变:四肢皮肤感觉异常,麻木、针刺、蚁走感。足底踩棉花感,腹泻和便秘交替,尿潴留,半身出汗或时有大汗,性功能障碍。
④反复的感染:例如反复的皮肤感染,如疖、痈,经久不愈的小腿和足部溃疡。反复发生的泌尿系感染,发展迅速的肺结核。女性外阴瘙痒。
⑤糖尿病足

病因

Ⅰ型或Ⅱ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Ⅰ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

检查

1.血糖  
是诊断糖尿病的唯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2.尿糖
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
3.尿酮体
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 
4.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 
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HbA1c水平稳定,可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 
5.糖化血清蛋白
是血糖与血清白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映取血前1~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6.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
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2型糖尿病早期或肥胖型血清胰岛素正常或增高,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
7.血脂 
糖尿病患者常见血脂异常,在血糖控制不良时尤为明显。表现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
8.各种并发症或伴随症的检查。
微血管病变基础上所致的病理如肾脏病变、眼底病变、神经病变等为糖尿病重要的慢性并发症,但大血管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心、脑、肾等的病变等。

诊断

糖尿病的诊断一般不难,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即可确诊。诊断糖尿病后要进行分型: 1.1型糖尿病 发病年龄轻,大多<30岁,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下,ICA、IAA或GAD抗体可呈阳性。单用口服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 2.2型糖尿病 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

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包括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血糖监测、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的检测和控制几个方面。 

一、饮食疗法是各种类型糖尿病基础治疗的首要措施。饮食治疗的原则是:控制总热量和体重。减少食物中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食物纤维含量,使食物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所占比例合理。控制膳食总能量的摄入,合理均衡分配各种营养物质。
二、运动疗法: 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方法之一。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贵在支持。运动方式、强度、频率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而定。
三、药物治疗:根据作用机制不同,分为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格列奈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α-糖苷酶抑制剂、二基肽酶-Ⅳ(VDPP-Ⅳ)抑制剂等。药物选择应基于2型糖尿病的两个主要病理生理改变——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受损来考虑。此外,患者的血糖波动特点、年龄、体重、重要脏器功能等也是选择药物时要充分考虑的重要因素。联合用药时应采用具有机制互补的药物,以增加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四.血糖监测 

预后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好,预后尚可,病程较长、控制较差的糖尿病人常伴有各种并发症或伴随症。多种感染显然属并发症,酮症酸中毒等可能为本病恶化的严重表现,微血管病变基础上所致的病理如肾脏病变、眼底病变、神经病变等为糖尿病重要的慢性并发症,但大血管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心、脑、肾等的病变和高血压等也密切相关。
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昏迷
二、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 
三、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四、感染常见的有下列几组:
1.皮肤感染:如体癣、指甲癣、足癣及疖痈等化脓性感染很常见,有时可酿成败血症。 
2.结核:特别是肺结核,一旦得病,扩展迅速,蔓延广泛,病灶多系渗出性二酪样肺炎,易成空洞,发病率比常人高3~5倍。随肺结核等控制情况而波动。
3.泌尿系感染:其中以肾盂肾炎、膀胱炎为多见,有时伴真菌性阴道炎,感染不易控制,须与严格控制糖尿病同时进行,方可获得较好疗效。国内坏死性肾乳头炎少见。
4.胆囊、胆管炎、胆石症、牙周炎、牙龈溢脓及鼻窦炎等。

预防

糖尿病的一级预防的目标是预防糖尿病的发生;二级预防的目标是在已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中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三级预防的目标是减少已发生的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1. 识别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年龄 IGT或合并IFG(极高危) 家族史或遗传倾向,代谢综合征或合并IFG(高危人群), 种群 ,超重肥胖与体力活动减少 ,妊娠糖尿病(GDM)史或巨大胎儿生产史, 饮食因素与抑郁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可增加糖尿病发生风险的药物, 宫内发育迟缓或早产, 致肥胖或糖尿病的社会环境。
2. 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 
3. 强化生活方式干预预防糖尿病 具体目标是:
①使肥胖或超重者BMI达到或接近24 kg/m2,或体重至少减少5%-10%;
②至少减少每日饮食总热量400-500大卡(kcal);
③饱和脂肪酸摄入占总脂肪酸摄入的30%以下;
④体力活动增加到250-300分钟/周。
4. 药物干预预防2型糖尿病:不推荐。

健康问答

  • 老年人糖尿病血糖控制越低越好么?
    医生头像
    冯晔子 副主任医师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 心血管内科
    当然不是,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低血糖的风险,尤其是老年人糖尿病,所以一般人血糖控制在6左右,老年人可以放宽到7左右。并非越低越好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冯晔子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691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8年04月26日 17:40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