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阿司匹林诱发哮喘

阿司匹林诱发哮喘(AIA)是由于使用阿司匹林而导致的哮喘发作,是一种对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非甾体抗炎药的不耐受,包括无哮喘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药物后诱发哮喘及原有哮喘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后引发哮喘或加剧哮喘。A
别名: 阿斯匹林诱发性哮喘  
英文名: aspirin-inducedasthma,AIA
发病部位: 常见发病部位为呼吸道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  
症状: 用药0.5~2小时内会出现流涕、结膜充血、面部和胸部皮肤潮红、发疹、恶心、呕吐、腹泻、偶有荨麻疹,与此同时出现胸闷、气喘及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情况下出现休克、昏迷,甚至出现呼吸暂停。  
多发人群: 多发于中年女性,在儿童中少见。此外,易发于支气管哮喘患者。  
治疗手段: 应该立即停用阿司匹林,并且进行吸氧等处理,酌情使用抗组胺药或β受体激动药物,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对重度哮喘应尽早采取机械辅助通气。对于无法避免使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可采取脱敏治疗。
并发疾病: 呼吸停止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该病多发于中年女性,儿童中少见。典型临床症状:使用阿司匹林后数分钟或数小时诱发支气管收缩反应。用药0.5~2小时内会出现流涕、结膜充血、面部及胸部皮肤潮红、发疹、恶心、呕吐、腹泻、偶有荨麻疹,与此同时出现胸闷、气喘及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情况下出现休克、昏迷,甚至出现呼吸暂停,此类患者治疗反应差,若发作,应引起高度重视。

病因

尚不十分明确,目前比较公认的学说是: 使用阿司匹林药物后抑制环氧化酶从而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但不影响脂氧酶的合成,进而产生大量白三烯,白三烯诱发支气管收缩而导致哮喘发作。

检查

(1)是否为原发哮喘患者 
(2)是否为原有慢性鼻炎或鼻息肉患者 
(3)是否产生了阿司匹林不耐受的情况 
(4)是否有哮喘发作的典型症状,如发绀、眼结膜充血、端坐呼吸、气喘、胸闷等。重症患者可能伴有较为严重的血管性水肿或荨麻疹,甚至出现昏迷、休克、呼吸停止。

诊断

阿司匹林诱发的哮喘发作一般较重,并伴有发绀、眼结膜充血、大汗淋漓、端坐呼吸。部分患者在用药后首先出现鼻部卡他症状,如打喷嚏、流涕、鼻塞、鼻痒,继而出现哮喘。有些患者在哮喘发作时还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血管性水肿或荨麻疹,严重者还可出现血压下降、意识丧失等休克症状。若哮喘患者出现下列状况应该高度怀疑AIA的可能:
(1)典型的由阿司匹林诱发的呼吸道症状;
(2)伴有慢性进行性鼻炎;
(3)反复出现的鼻息肉。对于哮喘患者,若产生不耐受阿司匹林的情况就可诊断为阿司匹林诱发哮喘。

治疗

立即停用阿司匹林药物并采取吸氧治疗。一般采取口服激素或者全身静脉滴注激素用药,茶碱等平喘治疗,其缓解时间常需几小时甚至几天。也可以采取吸入白三烯拮抗剂或β2受体激动剂的方法,白三烯拮抗药物具有较好缓解作用,可以明显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肺部功能,有效减少β2受体激动药物以及激素的用量,无不良反应发生。然而对于需要使用大剂量激素的AIA患者或者由于其它疾病而无法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常需采用脱敏疗法。

预后

阿司匹林诱发哮喘重症患者采取端坐呼吸、唇部发紫、大汗淋漓,最严重患者可出现昏迷、休克、呼吸停止甚至危及到患者生命。

预防

应避免再次使用阿司匹林药物。但是,对于无法避免使用阿司匹林药物以及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可以采取阿司匹林脱敏疗法。

健康问答

  • 如何进行阿司匹林脱敏治疗?
    医生头像
    全斌 医师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 急诊内科
    患者口服阿司匹林20mg,2小时后口服40mg,以后每隔2小时增加40mg直到160mg,在给药中药严密观察患者体征、症状以及肺功能...的变化情况,若没有发生反应可每天服用终剂量160mg。患者脱敏后仍需日服一定量的阿司匹林来维持脱敏治疗的效果。此种疗法可使大部分患者在日服300~650mg阿司匹林药物的情况下不诱发哮喘,并且可使患者对其他非甾体抗炎药产生交叉性脱敏。然而对于同时伴有鼻窦炎或鼻息肉的阿司匹林哮喘患者,应该积极采取手术治疗来帮助控制阿司匹林哮喘。下拉查看详情

参考资料

【1】什么是阿司匹林哮喘.[J].医药与保健.2008(10) 【2】周瑛,肖平,张有志,等.阿司匹林哮喘:回顾性分析[J/CD].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2008,2(1):56-59..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全斌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急诊内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168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6年11月11日 16:09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