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中毒

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精神病,抑制狂躁不安。自杀、过量服用是常见的中毒原因。可引起神经、呼吸、心血管等多系统损害。由于本类药物具有高的毒性和治疗比值,急性过量引起死亡并不多见。
英文名:
发病部位: 神经系统   呼吸系统   心血管系统  
就诊科室: 急诊科  
症状: 呼吸抑制   意识障碍   抽搐   血压低   低体温   震颤   视物模糊   口干   心动过速  
多发人群: 精神病患者  
治疗手段: 对症支持治疗。
并发疾病: 呼吸停止   其他休克   心律失常[心律不齐;心律紊乱]   昏迷 NOS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急性中毒:表现为从嗜睡到昏迷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抽搐发作、震颤、肌肉僵 硬、共济失调、瞳孔缩小、视物模糊、口干、鼻塞、呼吸抑制、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尿潴留、便秘、低体温、体位性低血压、粒细胞减少、蛋白尿、肝功能损害、过敏性皮疹等。 
2、慢性中毒:可产生震颤麻痹综合征、迟发性多动症(如舞蹈指划运动,静坐不能,不安宁腿,口、舌、面、须,甚至四肢或躯干节律性或不规则的不自主运动)及肌张力障碍综合征(如牙关紧闭、痉挛性斜颈、动眼危象等)等。有时尚可诱发恶性综合征,表现为突然高 热、多汗、心动过速、血压下降、腹胀、呼吸急促、兴奋躁动或精神萎靡、蒙咙状态,肌强直、震 颤、吞咽困难等。小剂量氯丙嗪可诱发癫痫。此外还可有体位性低血压、中毒性肝炎、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病因

中毒多因自杀、过量服用、误服等原因。造成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毒性。

检查

1、毒物检测:呕吐物、胃液、尿、血液,均可测定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浓度。
2、血生化检查:血糖、肌酐、尿素氮、肝功能、心肌酶、电解质等检查对鉴别诊断及判断病情轻重程度有重要意义。
3、心电图可见心律不齐、PR及QT间期延长、ST段和T波改变。
4、头CT、脑电图:对于排除急性脑血管意外、颅内占位性疾病及癫痫等有重要意义。

诊断

(1)有过量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史。
 (2)有上述神经系统抑制、呼吸抑制为主的临床表现;有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等表现。
 (3)呕吐物、洗胃液、尿液的药物分析可证实本病。

治疗

本类药物中毒尚无特效解毒药,不能有效地用血液透析或 血液灌流清除,治疗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较重时可用苯丙胺、苯甲酸钠咖啡因等。如进入昏迷状态,可用盐酸哌醋甲酯(利他林)40~100mg肌注。如有震颤麻痹综合征时可选用盐酸苯海索(安坦)、氢溴酸东莨菪碱等。若有肌肉痉挛及张力障碍,可用苯海拉明25~50mg口服或20~ 40mg肌注。积极补充血容量,以提高血压。在必要时,可考虑用α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剂。β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剂如异丙基肾上腺素及多巴胺,即使小剂量也可加重低血压,应避免应用。治疗奎尼丁样心脏毒作用(Q—T间期延长、ORS波增宽)可用碳酸氢钠静脉输注;纠正心律不齐,以利多卡因最为适当。

预后

本类药品中毒较常见,但大多经积极处理预后较好,临床较少有死亡者。但如服药量过大,仍可因休克、呼吸抑制等原因致死。

预防

1.严格掌握本类药品适应症及用法用量。
2.医院内存药应标识明确,以免误用中毒。
3.家庭存药应置于儿童不易得到之处,避免儿童中毒。
4.多多关爱精神病患者,并加强监护及用药管理,避免过量服用及自杀等情况发生。

健康问答

  • 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临床常用的有哪些?
    医生头像
    韩顺利 副主任医师 焦煤集团中央医院 - 肺科
    常用的吩噻嗪类可分为3类:脂肪类(如氯丙嗪)、哌啶类(如硫利达嗪)、哌嗪类(如奋乃静、氟奋乃静、三氟拉嗪)。用药过程中如出现与病情不...符表现,应及时就医。下拉查看详情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韩顺利

焦煤集团中央医院 肺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579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9月20日 16:32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