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听神经瘤

听神经瘤或前庭神经鞘膜瘤是起源于前庭神经鞘膜,由雪旺细胞增生引起的、具有包膜的良性肿瘤。该肿瘤位于小脑桥脑角内,占小脑桥脑角肿瘤的80-90%。
别名: 前庭神经鞘膜瘤  
英文名:
发病部位: 小脑桥脑脚  
就诊科室: 耳鼻咽喉头颈科   神经外科  
治疗手段: 迷路径路听神经瘤切除术 乙状窦后径路听神经瘤切除术 中颅窝径路听神经瘤切除术 放射治疗 观察随访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耳聋

渐进性,高频、单侧或不对称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是听神经瘤最常见的症状,据报道大约90%的患者如此。该症状通常经历经数月至数年的发展,且伴有与纯音测听损失不成比例的言语分辨率下降。其中有10%的患者,听力损失突然发生。

2.耳鸣

高达70%的听神经瘤患者存在耳鸣。因此,无明显诱因的单侧耳鸣需进一步检查。耳鸣而无听力损失是极为罕见的症状。

3.平衡失调

高达20%的患者可发生眩晕,但此症状与肿瘤的大小成反比。平衡失调即浮动、不稳的感觉比较常见(48%),其发生率与肿瘤的大小成正比。由于前庭神经纤维的破坏通常是缓慢渐进性的,因此,许多患者没有或者仅有轻微的平衡失调症状。90%的患者变温反应缺如。  

4.小脑功能障碍

小脑症状,包括动作失调、共济失调及平衡失调,通常发生在肿瘤晚期。症状往往连续且无间断。下肢的动作失调通常比上肢严重。小脑受累常常包括小脑绒球,它是前庭眼反射的一个环节,从而导致平衡失调、躯干性共济失调,以及眼球震颤。然而,如果肿瘤大到足以影响小脑半球,严重的外侧挤压可导致同侧共济失调性肢体运动、意向性震颤,在极端情况下,还会出现肌张力低下。  

5.三叉神经受累

与听神经瘤相关的典型的三叉神经功能障碍是面中部感觉迟钝或感觉异常。三叉神经症状的发生率为33%-71%。最早的表现是角膜反射消失,然后出现面中部刺痛,并逐渐进展到麻木。  

6.面神经受累

面神经可以耐受肿瘤生长过程中对其的拉伸,临床上不会出现明显的功能恶化,因此,面神经功能障碍多在晚期出现。明显的面神经麻痹出现之前通常先出现抽搐与轻瘫。只有很大的听神经瘤才会造成神经受压导致面神经功能障碍。相反,如果桥小脑角处体积很小的肿瘤却导致了面神经功能障碍,医生应该怀疑面神经鞘瘤或涉及内听道的海绵状血管瘤。 与听神经瘤相关的面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在10%左右。有些患者主诉耳甲腔皮肤感觉减退(Hitselberger征)。

7.后组颅神经和脑干症状

肿瘤压迫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可导致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和误吸。舌下神经受压可导致构音障碍。这些症状仅在肿瘤较大,侵及尾端的颈静脉孔和舌下神经管时出现。如果脑干显著受压影响长束或小脑扁桃体疝向枕骨大孔,对侧功能减弱也可出现。  

8.脑积水和头痛

肿瘤阻塞第四脑室引起脑积水有关的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复视、视乳头水肿及精神状态的改变。脑积水发病率较低,为4%,通常与肿瘤快速生长有关。头痛也可能与压迫,以及内听道内神经、血管及脑膜和岩骨脑膜局部刺激有关。它的发生率也与肿瘤大小有关。通常情况下,肿瘤小于1cm时不会引起头痛,而肿瘤超过3 cm时则高达43%的患者有头痛症状。

病因

听神经瘤或前庭神经鞘膜瘤是起源于前庭神经鞘膜,由雪旺细胞增生引起的、具有包膜的良性肿瘤。据报道,其来源以前庭下神经最常见(高达91%),其余来源于前庭上神经,偶尔也来源于耳蜗神经或面神经。 颅神经之所以比较特殊,是因为它们在离开脑组织后,其鞘膜由少突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组成,而走行数毫米后,变成能够产生髓磷脂的雪旺细胞。对前庭耳蜗神经来说,少突细胞和雪旺细胞交界处(Obersteiner-Redlich区)位于内耳门。尽管神经鞘膜瘤可以发生在以雪旺细胞为鞘膜的前庭神经的任何部位,但大部分前庭神经神经鞘膜瘤发生于此交界处。较之运动神经,感觉神经更富于雪旺细胞,因此,肿瘤易发生于感觉神经如前庭神经。然而,这一观念受到了挑战,目前认为肿瘤通常起源于交界处外侧有髓鞘的神经部分。

检查

1.放射学检查

CT及MRI扫描 CT表现为瘤体呈等密度或低密度,少数呈高密度影像。肿瘤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形,位于内听道口区,多伴内听道扩张,增强效应明显。MRIT1加权像上呈略低或等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第四脑室受压变形,脑干及小脑亦变形移位。注射造影剂后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囊变区不强化。

2.神经耳科检查

由于病人早期仅有耳鸣、耳聋,常在耳科就诊。常用的是听力检查及前庭神经功能检查。

(1)听力检查 有4种听力检查方法可区别听力障碍是来自传导系统、耳蜗或听神经的障碍听力测验,第Ⅰ型属正常或中耳疾病;第Ⅱ型为耳蜗听力丧失;第Ⅲ、Ⅳ型为听神经病变音衰退阈试验。如果音调消退超过30dB为听神经障碍,短增强敏感试验积分在60%~100%为耳蜗病变,双耳交替音量平衡试验有增补现象的属耳蜗病变,无增补现象的属中耳或听神经病变。

(2)前庭神经功能检查 听神经瘤多起源于听神经的前庭部分,早期采用冷热水试验几乎都能发现病侧前庭神经功能损害现象、反应完全消失或部分消失。这是诊断听神经瘤的常用方法。但由于从前庭核发出的纤维经脑桥交叉至对侧时位于较浅部,容易受大型桥脑小脑角肿瘤的压迫,健侧的前庭功能也有10%左右病人可以受损。

诊断

需要与其他桥小脑角肿瘤进行鉴别:

1.脑膜瘤:

后颅窝脑膜瘤通常在岩骨内侧面水平有着更广泛的肿瘤蒂。肿瘤很少侵及内听道,其位置常常与内听道不对称。脑膜瘤常表现为紧邻肿瘤边缘脑膜的增强显影,称之为脑膜尾,而这种现象极少在前庭神经鞘膜瘤中见到。内听道内的脑膜瘤不易与内听道内的前庭神经鞘膜瘤鉴别。  

2.转移瘤:

内听道内转移瘤不易与内听道内前庭神经鞘膜瘤鉴别。转移瘤经常为颅内多发,随着肿瘤的增长,表现出侵袭性特征,比如肿瘤与周围结构清晰边界消失,这些特征有助于与前庭神经鞘膜瘤相鉴别。  

3.后组颅神经鞘膜瘤:

后组颅神经鞘膜瘤表现出与前庭神经鞘膜瘤同样的影像学特性,但它不侵及内听道,而是常常位于颈静脉孔内。  

4.脂肪瘤:

桥小脑角区脂肪瘤在非增强的T1加权像为高信号,该特征使得它很容易与桥小脑角区更为常见的前庭神经鞘膜瘤相鉴别。  

5.面神经鞘膜瘤:

完全位于内听道及桥小脑角的面神经鞘膜瘤不可能与前庭神经鞘膜瘤相鉴别。然而,大部分面神经鞘膜瘤侵及面神经迷路段及膝状神经节,CT扫描可以确认迷路段面神经骨管扩大。  

6.蛛网膜囊肿及表皮样囊肿:

很容易与前庭神经鞘膜瘤鉴别,因为它们在注射造影剂后不增强。

治疗

总体而言,听神经瘤的治疗包括三种主要的方式:外科手术、随访观察及放射治疗。其中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在2015年召开的第7届国际听神经瘤大会上,进一步巩固了手术治疗的主导地位。手术有三种不同的方法,分别为:中颅窝径路、迷路径路及乙状窦后径路。因肿瘤大小、听力及患者年龄等情况不尽相同,所需的手术方法也不同,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做出不同的选择。通常,具有实用听力的较小肿瘤可选择中颅窝径路,对于具有实用听力的较大肿瘤选择乙状窦后径路,而对于没有实用听力的肿瘤则选择迷路径路。

预后

部分患者的肿瘤几乎不生长或者生长缓慢,可给与随访观察的治疗方案。大多数患者都需要性手术治疗。目前科技的进步,肿瘤全切的同时可以保护好面神经的功能,患者生活治疗明显增高。

预防

对于单耳听力下降、耳鸣需及时到耳鼻咽喉科就诊,行内听道MRI检查,尽早发现听神经瘤,及时治疗,这样才能获得好的疗效。

健康问答

  • 听神经瘤为什么要尽早诊治?
    医生头像
    陈正侬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听力下降、耳鸣是听神经瘤主要临床表现。常因无特殊表现,而耽误诊断,从而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肿瘤晚期时,直径常超过 3cm,通常累及后...组颅神经,即第9、10、11对颅神经,而出现声音嘶哑、呛水、吞咽困难、同侧肢体活动不便和步态不稳等症状。虽然此时诊断较为容易, 但已错过最佳治疗机会。   听神经瘤属于良性肿瘤,如果能早期诊断,容易手术切除且手术并发症少。对于早期听神经瘤(小于2cm),面神经 功能保留几率可以达到90%以上,而听功能的保留率也可达到50%左右;而晚期听神经瘤(大于2cm),肿瘤由于与周围脑组织粘连严重而不易完整切除,面 神经功能保留几率仅有50%左右,听功能几乎不可能得以保留。   可见,听神经瘤早期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下拉查看详情

词条标签

耳聋  耳鸣  耳鼻喉科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陈正侬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4286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6年11月21日 16:30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