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是良性的、真性肿瘤疾病,可发生于全身各处,其中约60%发生于头颈部,其次是躯干(25%)和四肢(15%),部分能够自然消退,自然病程经历增殖期、 消退期和消退完成期3期。一般认为非增殖期血管瘤的处理原则为随访观察,但是发生在咽喉部血管瘤部位深在,不易为患者自查观察,并且咽喉部组织功能复杂,临床表现多样, 无特异性症状,同时位置深在,一旦进入增殖期,将有导致局部破溃、 出血误吸、误咽甚至瘤体堵塞气道引起窒息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因此该区域的血管瘤一经发现应当积极处理。
(1)手术直接切除
目前针对血管瘤的治疗方法较多,常见的有直接手术切除,但咽喉区病变较其他区域血供更为丰富,内镜下操作不易控制出血,曾有文献 报 道1例喉咽部血管瘤患者行造影下责任血管栓塞后再行支撑喉镜下瘤体激光切除,术中出血仍超过1000ml; 而开放手术可对喉功能产生较大影响。因此,直接切除在咽喉部应用较少。
(2)硬化剂注射
瘤体内鱼肝油酸钠注射,因其肝肾毒性较强,单次注射不能超过5ml而使其应用受限。无水乙醇注射因疼痛剧烈、水肿明显不宜应用于咽喉部,其他诸如冷冻治疗、放射性核素治疗则多应用于浅表皮肤、 黏膜。
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是目前广泛应用的硬化剂治疗方法。平阳霉素是国产的广谱抗肿瘤抗生素, 控制血管瘤的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胞DNA合成和切断DNA链, 影响细胞的代谢功能, 破坏血窦内皮细胞,从而促进细胞变性、坏死,血管瘤消退。也有研究指出平阳霉素导致血管管壁闭锁的机制是特异性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及管壁,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使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最终闭锁。多年来, 大量临床观察及相关基础实验已经使得平阳霉素注射治疗血管瘤得以广泛应用, 其有效性、 安全性已经获得公认。咽喉部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效果明显, 其机制可能与糖皮质激素本身即为血管生长抑制因子, 可明显抑制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的增殖和移动,且可使血管基膜结构崩解等有关。另外,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 抗变态反应作用, 亦减轻了术后局部肿胀和发热, 防止平阳霉素激发体内热源释放和过敏反应。
注射方法:成人及可配合患儿的口咽、软腭部血管瘤在局部麻醉直视下操作,而深在部位如喉咽部血管瘤及低龄患儿在全身麻醉支撑喉镜下实施治疗,部分患者瘤体局限后改为局部麻醉下完成后续治疗。
(3) 低温等离子射频手术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手术是最近兴起的一种较有效的手术方法, 其原理是将射频刀头与组织间的电解液通过导电递质氯化钠在电极周围形成一个高度聚集的等离子体区, 使靶组织中的细胞在低温下(40-70℃)打开分子键分解为碳水化合物和氯化物,组织凝固坏死,集切、凝、吸、洗功能于一体,在切割、消融的同时可有效止血,且切割温度低, 不同于激光、微波治疗时产生的高温,因而对周边组织特别是咽喉部的热损伤较少,故在治疗脉管类肿瘤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4)也可以激光、微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