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哮喘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哮喘是由于接触各种变应原所引起的哮喘,常见的变应原包括尘螨、花粉、食物、真菌等。常见症状有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多数患者自行或经过治疗后缓解。
英文名:
发病部位: 呼吸系统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  
多发人群: 儿童   青少年  
治疗手段: 内科治疗
并发疾病: 急性呼吸衰竭   哮喘持续状态   缺氧症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症状:发病初期常有咽痒、鼻痒、喷嚏、流涕、眼部发痒、流泪等,继而出现气喘、憋闷、呼吸困难,伴咳嗽、咳痰。严重者端坐呼吸,大汗淋漓,有濒死感,症状反复发作,多在夜间,清晨发作严重,可自行缓解,也有持续1~2日之久。面色青紫,呼气时间明显延长。
2.体征:发作时胸部呈过度充气状态,有广泛的哮鸣音,呼气音延长。但在轻度哮喘或非常严重哮喘 发作,哮鸣音可不出现。严重哮喘患者可出现心率增快、奇脉、胸腹反常运动和发绀。非发作期体检可无异常。发作时可并发气胸、纵隔气肿、肺不张;长期反复发作和感染可并发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源性心脏病。

病因

是由于接触各种变应原所引起的哮喘,常见的变应原包括尘螨、花粉、食 物、真菌等。其发病的关键因素是病人具有特应性体质,接触变应原后引起气道的高反应性及慢性炎症,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

检查

(一)痰液检查:如患者无痰可通过高渗生理盐水雾化吸人诱导咳痰的方法进行检查。涂片显微镜下可见较多嗜酸粒细胞。
(二)呼吸功能检查
1、通气功能检测:在哮喘发作时呈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呼气流速指标显著下降,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以及呼气峰值流速(PEF)均减少。肺容量指标见用力肺活量减少、残气量增加、功能残气量和肺总量增加,残气占肺总量百分比增高。缓解期上述通气功能指标可逐渐恢复。
2、支气管激发试验:用以测定气道反应性。常用激发剂为乙酰甲胆碱、磷酸组胺。吸入激发剂后其通气功能下降、气道阻力增加。运动亦可诱发气道痉挛,使通气功能下降。激发试验只适用于FEV1在正常预计值的70%以上的患者。在设定的激发剂量范围内,如FEV1下降>20%,可诊断激发试验阳性。通过剂量反应曲线使FEV1下降20%的吸入药物累积剂量(PD20)或累积浓度(PC20),可对气道反应性增高的程度做出定量诊断。
3、支气管舒张试验:用以测定气道气流受限的可逆性。常用吸入型的支气管舒张剂有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如FEV1较用药前增加>15%,且其绝对值增加>200ml,可诊断为舒张试验阳性。
4、PEF及其变异率测定 :PEF可反映气道通气功能的变化,哮喘发作时PEF下降。此外,由于哮喘有通气功能时间节律变化的特点,常于夜间或凌晨发作或加重,其通气功能进一步下降。若昼夜(或凌晨与下午)PEF变异率≥20%,则符合气道气流受限可逆性改变的特点。
(三)动脉血气分析:哮喘发作时由于气道阻塞且通气分布不均,通气/血流比值失衡,可导致肺泡一动脉血氧分压差增大;严重发作时可有缺氧,PaO2降低。过度通气可使PaCO2下降,pH上升,表现为呼吸性碱中毒。病情进一步发展,如重症哮喘,气道阻塞严重,缺氧加重并出现CO2潴留,PaCO2上升,表现呼吸性酸中毒。如缺氧明显,可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四)胸部X线检查:哮喘发作早期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充气状态;在缓解期多无异常。
(五)过敏原的环境调查:过敏性哮喘患者的特异性诱因绝大多数为吸人性过敏原,其种类极为复杂,与患者所处的环境关系非常密切,故在为变态反应性哮喘患者作特异性诊断时,配合必要的患者家庭调查或工作环境调查,对于明确致病诱因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六)特异性过敏原的检测:哮喘患者大多数为变应性体质,可查出对多种过敏原和刺激物敏感。查出过敏原应结合病史才有助于对患者的病因诊断,指导患者避免或减少对该致敏因素的接触。
1、体内试验 
①皮肤点刺或皮内试验:用于指导避免过敏原接触和脱敏治疗,临床较为常用。需根据病史和当地生活环境进行选择,用可疑的过敏原浸出液对患者进行皮内点刺检查。皮试阳性提示患者对该种过敏原过敏。
②吸人过敏原激发试验:验证过敏原吸入引起的哮喘发作,因过敏原的制备未达到标准化,无明确的量化标准,同时该项检测有一定的危险性,目前临床较少应用。体内试验应尽量防止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
2、体外试验:体外检测特异性IgE(RAST和ELlSA),适用于以下情况:
①皮肤损害较广泛,无法完成皮肤试验的患者;
②因服用药物或其他原因影响皮肤试验结果的判断;
③皮肤试验曾出现过严重的过敏反应。皮肤试验和体外试验均为测定特异性IgE以确定病因的方法。皮肤试验对诊断I型变态反应相当有价值,且价格低廉,出结果快,应当作为首选。

诊断

1、询问病史:包括起病的诱因,发作经过,能否自行缓解,既往发作情况、是否有过敏史等。
2、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过敏原有关。 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3、 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如心源性哮喘、感染性哮喘等。
上述患者再经过过敏原的体内和体外诊断,能够发现致敏过敏原的可诊断变态反应性支气管哮喘。

治疗

1、脱离变应原。
2、西医治疗:
(1)特异性免疫治疗:特异性免疫治疗,因其针对性强,故疗效肯定,特别是近年来采用变应原高度纯化、高免疫原、低变应性的标准化抗原制剂,进一步提高了防治疗效。采用特异性免疫治疗, 宜在发病季节前的3~4个月开始,因其一般在应用3个月后才能逐渐产生预期效果。
(2)色甘酸钠:该药可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并能稳定嗜酸细 咆膜、巨噬细胞膜,起到预防气道炎症的作用。MDl:1mg/揿或 5mg/揿,每次2~3揿,每天 3~4次。或干粉(胶囊)吸入,20mg/ 粒,每次1~2粒,每日3~4次。
(3)酮替芬:该药能拮抗组胺、白细胞三烯、血小板激活因子等炎性介质;并能稳定肥大细胞膜、稳定嗜碱细胞膜;阻断钙离子通 酋;抑制炎性细胞的活性和抑制IgE依赖介质的释放。对儿童疗效尤佳。一般用量:<3岁,每次0.5mg,每日2次;>3岁,每次1mg, 每日1~2次。连服3—6个月为1疗程。
(4)支气管舒张药:如β2受体激动剂,常用的有沙丁胺醇、特布他林、沙美特罗等;茶碱类,常用氨茶碱、多索茶碱等;抗胆碱药物,常用噻托溴胺、异丙托溴胺等。
(5)糖皮质激素:中、重度哮喘发作时首选。常用甲泼尼龙、地塞米松、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等。可局部雾化吸入,亦可全身用药。
3、中医治疗 
中医中药在预防哮喘发作方面有其独到的优势,如用药得当可取得满意疗效。根据中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传统理论, 治疗上以扶正固本,温补脾肾为立法之本,或佐活血化瘀之品。现代研究表明,补肾法能增强免疫功能,亦可调节丘脑-垂体一肾上腺皮质功能,而获得平喘的远期疗效,并防止季节性复发。可根据 病情选用金匮肾气丸、参蛤散、七味都气丸等加减,配合服用金水 宝(冬虫夏草制剂)、蛤蚧定喘丸。

预后

难以彻底治愈,主要在控制发作。及时脱离过敏原,并及时处理,一般预后良好。但如长期接触,哮喘可反复发作。重者甚至因呼吸衰竭危及生命。

预防

1.首先应根据病史及特异性过敏原皮试或特异性支气管激发试验,查清具体的诱发病因,针对具体的诱发病因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
2.避免变应原的接触:     
(1)对花粉过敏的病人应在花粉飘散季节易地治疗或尽量避免屋外活动。
(2) 对室尘或尘螨过敏的患者,宜经常打扫卫生,保持室内清洁。 清扫工作应由其家属来做,对居室的每个角落应进行彻底清扫,以 尽量减少室尘和降低室内尘螨的浓度。平时清扫卫生时宜尽量使 用湿布擦拭门窗、家具,或使用吸尘器吸取室尘。不要用于布及鸡 毛掸子,以免扬起尘土。室内的家具应力求简单洁净,不宜使用沙 发,不铺地毯,以免藏匿灰尘和为螨虫生存提供条件。
(3)对皮毛过敏的患者,室内不要养狗、猫等动物。被褥及枕芯不 宜充填羽绒、皮毛。
(4)有的患者每食入特定的食品则诱发哮喘,诸如海虾、海鱼等。 一旦明确某一食品可诱发哮喘,就不应当再吃。
(5)大量调查结果发现,空气中真菌数量与局部环境卫生条件的 好坏有重要关系。在一些大酒店的面包房、食品库和卫生条件好的 生产调示车间空气中的真菌数量明显减少;在卫生条件差的自由 市场,污物堆周围可查到大量的真菌,居住在潮湿的房间尤其是条 件较差的地下室中,及在农村的草堆、地窖、霉烂的蔬菜、水果、粮 食、食品;室内发霉的旧衣服、旧被褥等物都容易生长繁殖真菌,放 散出大量的孢子到空气中。由于孢子产生的数量甚大,吸入后极易 发生过敏反应。除引起哮喘外还可引起过敏性肺泡炎。所以哮喘病 人应尽量远离这些环境。
(6)变应性哮喘的病人存在着气道高反应性,对刺激性异味 特别敏感,虽然并非是特异性过敏原,但也可诱发哮喘。所以,室内 不宜喷洒香水、置放樟脑丸、油漆、汽油等,避免存在炊烟、香烟烟 雾。同时,当患者外出时也要尽量注意避开以上刺激性气味。

健康问答

  •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哮喘常见的变应原有哪些?
    医生头像
    韩顺利 副主任医师 焦煤集团中央医院 - 肺科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哮喘是由于接触各种变应原 所引起的哮喘,常见的变应原包括尘螨、花粉、食 物、真菌等。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韩顺利

焦煤集团中央医院 肺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3936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8月15日 09:56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