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贝尔面瘫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贝尔麻痹是最常见的面神经疾病,可能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炎症导致周围性面瘫。
别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特发性面神经瘫痪   贝尔麻痹   面神经炎  
英文名: Bell Palsy,facial neuritis,diopathic Palsy
发病部位: 面神经  
症状: 眼睑闭合不全   鼻唇沟变浅   口角下垂  
多发人群: 孕妇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物理疗法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任何年龄、季节均可发病。 
2.急性起病,病情多在3 d左右达到高峰。 
3.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侧周围性面瘫,如受累侧闭目、皱眉、鼓腮、示齿和闭唇无力,以及口角向对侧歪斜;可伴有同侧耳后疼痛或乳突压痛。根据面神经受累部位的不同,可伴有同侧舌前2/3味觉消失、听觉过敏、泪液和唾液分泌障碍。个别患者可出现口唇和颊部的不适感。当出现瞬目减少、迟缓、闭目不拢时,可继发同侧角膜或结膜损伤。

病因

Bell麻痹是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尚无明确病因,诊断需除外其它病因。但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面神经麻痹的主要病因是潜伏在颅神经节的疱疹病毒(单纯疱疹型病毒和带状疱疹病毒)被激活所致。利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已经从急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面神经中检测出疱疹病毒。其他病因包括:外伤、肿瘤、中耳炎或胆脂瘤、新生儿疾病、罕见和少见疾病。

检查

2016-02-29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 关于实验室检查提出
1. 对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不建议常规进行化验、影像学和神经电生理检查。
2. 当临床需要判断预后时,在某些情况下,神经电生理检测可提供一定帮助。

诊断

1.急性起病,通常3 d左右达到高峰。 
2.单侧周围性面瘫,伴或不伴耳后疼痛、舌前味觉减退、听觉过敏、泪液或唾液分泌异常。 
3.排除继发原因。

治疗

一、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对于所有无禁忌证的16岁以上患者,急性期尽早口服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促进神经损伤的尽快恢复,改善预后。通常选择泼尼松或泼尼松龙口服,30~60mg/d,连用5d,之后于5d内逐步减量至停用。发病3d后使用糖皮质激素口服是否能够获益尚不明确。儿童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恢复通常较好,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否能够获益尚不明确;对于面肌瘫痪严重者,可以根据情况选择。 
2.抗病毒治疗:对于急性期的患者,可以根据情况尽早联合使用抗病毒药物和糖皮质激素,可能会有获益,特别是对于面肌无力严重或完全瘫痪者;但不建议单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抗病毒药物可以选择阿昔洛韦或伐西洛韦,如阿昔洛韦口服每次0.2~0.4g,每日3~5次,或伐昔洛韦口服每次0.5~1.0g,每日2~3次;疗程7~10d。 
3.神经营养剂:临床上通常给予B族维生素,如甲钴胺和维生素B1等。 
二、眼部保护 
当患者存在眼睑闭合不全时,应重视对患者眼部的保护。由于眼睑闭合不拢、瞬目无力或动作缓慢,导致异物容易进入眼部,泪液分泌减少,使得角膜损伤或感染的风险增加,必要时应请眼科协助处理。建议根据情况选择滴眼液或膏剂防止眼部干燥,合理使用眼罩保护,特别是在睡眠中眼睑闭合不拢时尤为重要。 
三、外科手术减压  
关于外科手术行面神经减压的效果,目前研究尚无充分的证据支持有效,并且手术减压有引起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手术减压的时机、适应证、风险和获益仍不明确。 
四、神经康复治疗 
 可以尽早开展面部肌肉康复治疗。 在国内临床上,经常采用针灸和理疗等方法来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但是不同的专家对针灸和理疗的疗效和时机尚持不同意见,还需要设计更加严格的大样本临床试验进行证实。

预后

总的来说,面神经麻痹即使不治疗也预后较好, 约有3/4患者恢复正常功能,仅有1/10患者遗留轻微后遗症,但仍有1/6患者遗留有中至重度面肌无力、挛缩、偏侧面肌痉挛或面肌联合运动。部分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预后更好, 94%能完全康复。但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部分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预后较差。在不经治疗而恢复的患者中大部分患者发病后3周内得到明显的改善,如果这一时期未恢复,那么可能在起病4~6个月后才见恢复,此时已经发生神经再生长和再支配。6个月时就会明显区分出是否遗留中至重度后遗症。约有10%的病人可能会复发,平均潜伏期约为10年。

预防

 防止面部受凉、劳累。因眼睑闭合受到影响,需注意预防眼部并发症,如避免灰尘、大风和外伤,避免剧烈活动。

健康问答

  • 贝尔面瘫会遗留后遗症吗?
    医生头像
    陈添 副主任医师 乐清市人民医院 - 内分泌内科
    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极少数患者会遗留后遗症。

词条标签

面瘫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陈添

乐清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内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2929

编辑历史: 3

最近更新:2018年04月03日 17:52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