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丹毒

丹毒(erysipelas)是一种累及真皮浅层淋巴管的感染,主要致病菌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诱发因素为手术伤口或鼻孔、外耳道、耳垂下方、肛门、阴茎和趾间的裂隙。
别名: 圣弗朗西斯氏病   phlogosis   hieropyra   Saint Francis' disease   圣弗朗西斯病   流火  
英文名: erysipelas
发病部位: 下肢  
就诊科室: 皮肤科  
症状: 发热   红斑  
治疗手段: 药物康复疗法
并发疾病: 象皮肿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潜伏期2~5天。前驱症状有突然发热、寒战、不适和恶心。数小时到1天后出现红斑,并进行性扩大,界限清楚。患处皮温高、紧张,并出现硬结和非凹陷性水肿,受累部位有触痛、灼痛,常见近卫淋巴结肿大,伴或不伴淋巴结炎。也可出现脓疱、水疱或小面积的出血性坏死。好发于小腿、颜面部。

丹毒的复发可引起持续性局部淋巴水肿,最后结果是永久性肥厚性纤维化,称为慢性链球菌性淋巴水肿。乳癌患者腋部淋巴结清扫术后由于淋巴淤滞,也易反复患丹毒。

病因

丹毒的感染,主要致病菌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细菌可通过皮肤或黏膜细微损伤侵入,足癣、趾甲真菌病、小腿溃疡、鼻炎、慢性湿疹等可诱发本病;轻度擦伤或搔抓、头部以外损伤、不清洁的脐带结扎、预防接种均可能导致此病。机体抵抗力低下(糖尿病、慢性肝炎、营养不良等)均可称为促发因素。

检查

血常规可有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伤口及破损处的拭子革兰染色和细菌培养;血抗链和血白细胞;下肢丹毒应行足趾间皮屑真菌学检查;面部丹毒应行鼻旁窦放射线检查。

诊断

本病根据典型临床表现,结合全身中毒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即可确诊。本病需与接触性皮炎、类丹毒、和癣菌疹相鉴别。

治疗

1. 系统治疗:首选青霉素,疗程10~14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复发性丹毒患者在淋巴管炎的活动期间,大剂量抗菌药物治疗有效,但需要继续以间歇性小剂量维持较长时间以取得完全效果。

2.局部治疗:皮损表面可外用各种抗菌药物。加压治疗可减轻淋巴水肿,有助于预防复发。可辅以物理疗法,如窄波紫外线照射等。

3. 外科疗法:已化脓者,行切开排脓;对以上治疗方案无效的持续性硬性水肿,可推荐用整形外科治疗。

预后

积极治疗预后尚可,但应积极处理附近慢性病灶如(足癣等)。

预防

应积极寻找可导致致病菌进入的皮肤病变如湿疹的搔抓、破损或外伤,一旦发现这些皮肤病变应积极治疗。最常见、易被忽视而未予治疗的易感因素是足癣,可成为细菌进入皮肤的门户。嘱患者勿挖鼻。

健康问答

  • 脚气合并丹毒怎么治疗?
    医生头像
    韩渊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心血管内科
    急性期积极治疗丹毒,病情控制后足量足疗程积极治疗足癣,以减少复发。

词条标签

发热  红斑  流火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韩渊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心血管内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推荐词条

发热 赖梅生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8624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6年09月30日 15:17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