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肝豆状核变性伴发的精神障碍

肝豆状核变性( 又名Wilson 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肝硬化,锥体外系症状,精神症状,肾脏损害及角膜色素沉着等。主要分为脑型、肝型、其它型及混合型。早
别名: 威尔逊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威尔逊氏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威尔逊氏综合征伴发的精神障碍   Wilson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英文名: Mental disorders associated with Wilson's disease
发病部位: 肝、脑  
就诊科室: 精神科  
症状: 进行性加重的肝硬化、锥体外系症状、精神异常等  
多发人群: 10~20岁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心理治疗
并发疾病: 慢性肝炎   肝硬化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HLD 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按精神障碍症状学分为认知障碍、情绪情感障碍、意志与行为障碍、智能障碍及人格障碍等方面,HLD 患者伴发精神障碍是这几个方面的综合体现,以其中1 种或几种最为突出。 
1 )认知障碍及智能障碍:HLD 伴认知障碍以记忆障碍、注意障碍为主,记忆力下降、注意和运动速度改变。 
2)情绪与情感障碍: 健康人含有 6 种基本情绪( 喜、惊、怕、悲、厌和怒) 面孔照片的辨认能力, HLD 患者对厌、怒和怕情绪面孔的辨别有障碍,认为 HLD 患者存在相对选择性的厌恶加工障碍。HLD 患者的焦虑、敌对性、抑郁、恐怖因子均高于健康人。另外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易激惹、强哭强笑、欣快、情绪低落、情绪高涨及异常焦虑与恐惧,这可能与疾病本身带来的负性情绪及对预后的过分担忧有关。 
3 )行为异常与人格障碍: HLD 所致意志与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缺乏自制力、易兴奋、木僵、行为幼稚、生活懒散、冲动伤人及动作古怪等。

病因

1)生物因素 引起精神障碍的常见的生物因素主要包括遗传、感染、化学物质、年龄、性别及脑和内脏器官疾病,关于 HLD伴发精神障碍产生的生物因素国内外主要比较支持化学物质( 重金属中毒) 、脑及内脏器官疾病两因素,对脑部器质性病变精神障碍( 即脑型) 的报道较多。 
2)心理因素 结合心理学观点任何躯体疾病都可引起一定程度的心理反应,而反应的严重程度、性质及持续时间的久暂,依疾病性质、个体特点和社会支持程度等方面的不同而异。 
3)社会因素 个体处于经常变动的社会环境,在生命不同时期接受不同社会影响,主要表现在社会压力及社会支持两方面。

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清铜蓝蛋白和血清铜降低,尿铜和肝铜含量增高。血清铜氧化酶吸光度检查低于正常值。血清铜蓝蛋白测定降低。24小时尿铜排出量增高。细胞含铜量测定增高。肝功能检查示谷丙转氨酶、麝香草酚浊度试验增高。 
2)角膜色素环:部分于肉眼体检时可看出,部分需于裂隙灯下检查才能看出,有金黄、灰绿、棕褐、棕红、棕绿等不同颜色。 
3)脑电图:肝豆状核变性脑电图和其他弥漫性病变的器质性精神病相似,主要为弥漫性改变,无定位的价值。 
4)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主要表现为Ⅲ-VIPL延长,波幅降低。这可能是铜在脑干弥散性沉积,引起脑干听觉系统的神经元变性及脱髓鞘改变。

诊断

1)肝病史或肝脏病征
2)多发于10-20岁人群,男性稍高于女性
3)逐渐出现认知障碍及智能障碍、情绪与情感障碍、行为异常与人格障碍等
4)角膜K-F环
5)血清铜蓝蛋白和血铜降低,尿铜、肝铜升高,血清铜氧化酶降低。
6)可有脑电图、脑CT、脑MRI异常。

治疗

对于 HLD 精神障碍的治疗,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治疗方案,如同于其他器质性或功能性精神障碍,对症治疗方面抗精神剂治疗仍然是较为常用的,对于 HLD 精神障碍仍是较为常用有段,目前普遍共识是在中西医结合积极驱铜治疗同时联合对症治疗,必要时辅助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1)铜治疗:尽早应用铜螯形化合物制剂,以促进体内铜排除,如:青霉胺 、曲恩汀(三乙撑四胺)、二巯丙醇(BAL)、锌剂等。 2)抗精神治疗:推荐使用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等药物。 
3)中医药治疗:有学者应用中药肝豆汤配合西药驱铜治疗前后 HLD 患者智商的变化,研究发现总体智力水平较疗前显著提高。 
4)积极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预后

预后一般。

预防

本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病,尽管关于本病近亲婚配者发病率较高尚有争议,但也要大力提倡避免近亲结婚。实行优生保护法,对这类不一定、一定或很大可能造成后代发生先天性疾病者,均应避免生育。

健康问答

  • 肝豆状核变性的精神障碍应与哪些疾病鉴别?
    医生头像
    王汉久 主治医师 安徽省儿童医院 - 呼吸内科
    本病应与Alzheimer病、帕金森病、Huntington病、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障碍进行鉴别。   1.与其他脑变性疾病鉴别 本病...有明显的角膜色素环、血铜的变化,CT、MRI检查可见脑基底节改变和明确的肝脏症状可鉴别。   2.与功能性精神病鉴别 本病精神症状以脑器质性损害状为主,如人格改变、痴呆等;锥体外系症状,特征性的K-F环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诊断。下拉查看详情

参考资料

严吕燕,李珑, 王训. 肝豆状核变性精神障碍的研究进展[J]. 安徽医学,2012, 33(11):1578-1580. 高之旭、唐慧琴.肝豆状核变性的精神障碍[J].Hebponar Jexnar, 1977, 3(2):108-111. 吴会晨、蔡永亮.肝豆状核变性精神障碍临床研究进展[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 25(3):258-259..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王汉久

安徽省儿童医院 呼吸内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933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6年11月23日 09:33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