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肠道病毒71型感染

肠道病毒71型,简称EV71,是引起婴幼儿手足口病主要病原体之一。EV71在1969年从无菌性脑膜炎儿童脑组织及粪便中首次分离,在1972年被鉴定命名。2008年5月我国正式定为丙类传染病。
别名: EV-71 infections   type71 enterovirus infection  
英文名:
发病部位: 肠  
多发人群: 婴幼儿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并发疾病: 球麻痹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一般表现
一般无前驱症状,多数患者突然起病出现发热,发热同时或1~2d出现手足口病体征(即手掌和足底、臂部出现不痛、不痒、不结痂和不结疤的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大多数患儿1周内自愈。 
2.重症表现
①神经系统表现:中枢神经系统是EV71的主要作用靶器官之一.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也是EV71感染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其主要表现为无菌性脑膜炎、脑炎、脑干脑炎、脊髓灰质炎样麻痹及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等.多发生于5岁以下幼儿,1岁以下婴儿发病率高。
②呼吸系统表现:其严重并发症为神经源性肺水肿和肺出血。表现为患儿起病后1~3d出现呼吸浅快、呼吸节律改变、心动过速、发绀和休克等,朐片异常在短期内加重,其一旦发生,病死率极高,抢救存活,也常留有严重后遗症。另外在EV71感染中,患儿可合并肺炎和支气管炎。个别患儿可能出现严重的间质性肺炎。
③循环系统表现:患儿出现心肺衰竭,表现为持续性心动过速、皮肤花纹发绀、血压下降及外周脉搏消失等。其死亡率极高。另外也可出现心肌炎和心包炎。
④消化系统表现:可出现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甚至出现胃肠道出血。

病因

1.病原:肠道病毒71型属于小RNA病毒科,双链正义RNA病毒属,是一种能引起乳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肠道病毒。该病毒最早于1969年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脑膜脑炎患儿的脑脊液、脑组织和粪便中分离出来,1972年又从美国手足口病患儿的血液标本中分离出来,1992年确定其为肠道病毒71型。
2.传染源:人是肠道病毒71型的重要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感染流行期间,隐性感染者和轻型患儿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3.传播途径: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传播,或接触患者皮肤、黏膜疱疹液、食物、餐具、玩具等被感染。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即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1周内传染性最强。由于病毒从粪便排出的持续时间较短,80%的患儿仅可维持2周左右。
4.易感人群:人对肠道病毒71型普遍易感,多数成人曾获得过隐性感染,故其血液中可存在特异性抗体而具有免疫力。儿童感染率较高,尤其是4岁以下儿童。
5.流行特征:夏、秋季发病率较高,多呈散发性。热带、温带地区人口发病率较高。卫生条件较差地区儿童的发病率较高。脑膜脑炎、瘫痪多发生于3岁以下感染的婴幼儿。在我国,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手足口病,但以春、夏季较多见,冬季发病较少。该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的现象。肠道病毒的传染性较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流行,疫情控制难度较大

检查

1.病毒分离培养:常用猴肾细胞系、人胚肺细胞系、人横纹肌肉瘤细胞(RD)、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等分离培养EV71。
2.血清免疫学:可见患者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IgG抗体滴度升高4倍以上。
3.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可见肠道病毒71型RNA阳性。
4.脑电图检查:严重脑神经损害患者,可出现脑电图异常。

诊断

1.诊断:肠道病毒71型感染根据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既可诊断。
(1)流行病学:春、夏季发病,6岁以下幼儿多见。
(2)临床表现:出现发热,头痛,手、足、口腔黏膜出现斑丘疹、疱疹,咽痛,肌痛,心率快,肺部听诊有哕音,发绀,有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反射等体征。
(3)实验室检查: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多在正常范围,肠道病毒7l型分离、免疫学检测特异性抗体或RT-PCR检测该病毒RNA阳性有助于本病的诊断。目前最常用的是免疫学检查,若患者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IgG抗体滴度升高4倍以上则可明确诊断。
2.鉴别诊断
本病须与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感染相鉴别。
柯萨奇病毒感染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有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心包炎、流行性胸肌痛、疱疹性咽峡炎等,有的病情类似脊髓灰质炎。
手足口病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状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

治疗

1.一般治疗:患者应按消化道传染病常规隔离,卧床休息,予流质或半流质易消化吸收食物,注意保持环境安静和空气流通。 
2.对症治疗:对脑膜脑炎患者应用甘露醇等脱水剂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必要时可应用呼吸中枢兴奋剂、镇静剂等。高热时应用物理与药物降温措施控制体温。对支气管肺炎和心肌心包炎患者应根据病情对症治疗。严重患者可适当应用抗生素,以预防或治疗可能发生的继发性细菌感染。 
3.病原治疗: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病原治疗药物。对早期发热患者,可试用利巴韦林治疗。有研究显示利巴韦林能有效抑制培养细胞内的病毒复制,减轻细胞病变,小鼠实验也显示利巴韦林可降低EV71所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预后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患者多于发病1~2周逐渐康复,仅少数严重患者发生肢体瘫痪、语言障碍、情绪改变等后遗症。手足口病的病死率为0.1%~0.2%,脑炎患者的病死率约为6.0%。 确诊病例的总病死率为6.2%,其中29.5%为瘫痪疾病,65%为延髓性麻痹

预防

1.管理传染源:对患者按常规消化道传染病隔离,隔离期一般为2周。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饮食管理和个人卫生,养成正确的洗手习惯。本病流行期问,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换洗衣被。同一病房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患儿。重型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3.保护易感者:对接触患者的婴幼儿可予肌内注射人血清丙种球蛋白3~6mL预防。目前灭活肠道病毒71型的疫苗正在研制,但尚未供人群预防接种。

健康问答

  • 肠道病毒71型感染并发脑神经损害(延髓性麻痹)的特点有哪些?
    医生头像
    王学廉 主任医师 唐都医院 - 神经外科
    肠道病毒71型感染并发脑神经损害(延髓性麻痹)其特点为: (1)临床特征为 上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症状和体征并存,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与锥...体束征不同的组合感觉和括约肌功能一般不受影响。 (2)具体表现 舌肌萎缩、进食呛咳、饮水从鼻孔呛出、讲话语音不、清声音嘶哑常伴头部侧弯无力;咽反射消失、软腭不能动、舌肌肌束颤动等下拉查看详情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王学廉

唐都医院 神经外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2427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8月15日 12:51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