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室检查
(1)血象
①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出血初期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稍增高,十几小时以后,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逐渐下降,出血后2~3天最显著。
②网织红细胞。出血后2~3天开始增高,6~11天达高峰,可升高至0.05~0.1。
③血涂片。可见多嗜性红细胞和大红细胞增多,休克时可见少量有核红细胞。上述变化多在出血后15天内消失,否则出血仍在继续。
④白细胞。急性失血2~5小时内白细胞迅速增高,可达(10~35)x109/升,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并有核左移,出血严重者,外周血涂片可见幼稚白细胞变化,多在出血后3~5日恢复正常。否则提示出血继续或有并发症存在。
⑤血小板。出血时,血小板减少,出血60分钟后血小板开始上升,可达(500~1000)×10^9/L。
(2)骨髓象:
①红细胞系统增生极度活跃,以中幼红细胞增生为主。
②粒细胞系统增生相对减少。
③粒红比例降低。
④骨髓细胞外铁减少或消失。
⑤各系统各阶段血红细胞比例、形态一般正常。
2.B超:对判断内出血很有价值。 比如探测腹腔内脏器破裂出血等。
3.纤维支气管镜:可能发现支气管肺癌、气管黏膜病变,有可能通过血迹判断出血部位。
4.纤维胃镜、结肠镜、小肠镜:可能发现消化道溃疡、肿瘤、食管静脉曲张等。
5.心脏、血管超声:可发现血管畸形、动脉瘤、动脉夹层等。
6.血管造影:可发现相应部位的血管畸形及出血部位。
7.诊断性穿刺:对内出血可能是简单、迅速、有效的诊断手段。
8.影像学检查:对明确病变、出血部位、出血量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