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新生儿面神经麻痹

新生儿面神经麻痹常由于胎头在产道下降时母亲骶骨压迫或产钳助产受损所致。面瘫部位与胎位有密切关系,常为一侧、周围性,眼不能闭合、不能皱眉,哭闹时面貅对称,患侧鼻唇沟浅、口角向健侧歪斜。
别名: 面神经瘫痪   新生儿面神经炎  
英文名:
发病部位: 面  
就诊科室: 新生儿科  
症状: 口角歪斜   不能皱眉   哭闹时面貅对称   鼻唇沟浅  
多发人群: 新生儿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是否遗传: 不确定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新生儿面神经麻痹与胎位有密切关系,发病一侧面部呆板麻木,不能做蹙额、皱眉、露齿、鼓腮等动作,口角向健侧喎斜,患侧鼻唇沟变浅,露睛流泪,少数患者初起时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严重时可出现舌前1/3味觉障碍和听觉过敏。

病因

新生儿面神经麻痹的病因除先天性畸形外,可因妊娠后期胎位不正而面部受压所致,或产程中由于产道狭窄不当的产钳助产等造成颞骨外面神经损伤。新生儿面神经麻痹主要分为3种类型:
(1)先天性面神经麻痹:包括胚胎发育中出现的发育障碍,导致面神经麻痹或伴随其他症状。
(2)出生前获得性面神经麻痹:是由于影响神经发生的宫内环境或因素的结果。
(3)出生后获得性面神经麻痹:从感染、创伤、到颅内和颅外各种病因的颅骨疾病。

检查

1.运动检查
(1)抬眉运动:检查额枕肌额腹的运动功能。重度患者额部平坦,皱纹一般消失或明显变浅,眉目外侧明显下垂。
(2)皱眉:检查皱眉肌是否能运动,两侧眉运动幅度是否一致。
(3)闭眼:闭眼时应注意患侧的口角有无提口角运动,患侧能否闭严,及闭合的程度。
(4)耸鼻:观察压鼻肌是否有皱纹,两侧上唇运动幅度是否相同。
(5)示齿:注意观察两侧口角运动幅度,口裂是否变形。
(6)努嘴:注意观察口角两侧至人中的距离是否相同,努嘴的形状是否对称。
(7)鼓腮:主要检查口轮匝肌的运动功能。
2.静止检查
(1)茎乳突:检查茎乳突是否疼痛或一侧颞部、面部是否疼痛。
(2)额部:检查额部皮肤皱纹是否相同、变浅或消失,眉目外侧是否对称、下垂。
(3)眼:检查眼裂的大小,两侧是否对称、变小或变大,上眼睑是否下垂,下眼睑是否外翻,眼睑是否抽搐、肿胀,眼结膜是否充血,是否有流泪、干涩、酸、胀的症状。
(4)耳:检查是否有耳鸣、耳闷、听力下降或过敏。
(5)面颊:检查鼻唇沟是否变浅、消失或加深。面颊部是否对称、平坦、增厚或抽搐。面部是否感觉发紧、僵硬、麻木或萎缩。
(6)口:检查口角是否对称、下垂、上提或抽搐;口唇是否肿胀,人中是否偏斜。
(7)舌:检查味觉是否受累。

诊断

1.诊断:新生儿出现一侧、周围性,眼不能闭合、不能皱眉,哭闹时面貅对称,患侧鼻唇沟浅、口角向健侧歪斜等临床症状,排除其他疾病既可以确诊。
2.鉴别:
(1)中枢性面瘫:系对侧皮质-脑桥束受损所致,因上组面肌末受累,故仅表现为病变对侧下组面肌的瘫痪,并常伴有该侧的偏瘫。
(2)面神经管邻近部位的病变:如中耳炎、乳突炎、中耳乳突部手术及颅骨骨折等,除周围性面瘫外,可有其他相应的体征和病史。
(3)茎乳孔以外的病变:因面神经出茎乳孔后穿过腮腺支配面部表情肌,故腮腺炎症、肿瘤、颌颈部及腮腺区手术均可引起周围性面瘫。但除面瘫外,常有相应疾病的病史及特征性临床表现,无听觉过敏及味觉障碍等。

治疗

1.治疗本病主要是注意保护角膜,多数患儿在生后1个朋能自行恢复,无需特殊治疗。
2.
病毒感染可用抗病毒、营养神经、糖皮质激素、B族维生素等药物。
3.按摩,用手按摩面瘫面肌,缓解症状。
4.手术治疗:个别因神经撕裂持续未恢复者需行神经移植或神经转移术治疗。

预后

本病预后一般良好,常在起病1~2周后开始恢复,多数病人在数周内恢复。约2.7%病例可复发,复发次数越多,完全恢复的可能性越小。如恢复不完时,瘫侧面肌可发生挛缩、痉挛或异常联带运动。

预防

本病的预防主要是做好孕期保健工作,孕妇要远离刺激性因素,避免使用辛辣刺激的食物,按时产检,分娩室选择专业正规的医院,避免出现新生儿面神经麻痹。

健康问答

  • 新生儿面神经麻痹的护理?
    医生头像
    王学廉 主任医师 唐都医院 - 神经外科
    避免空调、电扇直吹身体;轻拍、轻按面部、耳后、颈部的一些重要穴位,增加患儿的机体能力。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王学廉

唐都医院 神经外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205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7月26日 16:58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