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咽血管畸形

咽血管畸形是指在正常发育情况下,原始颈内动脉的两个组成部分即第3动脉弓和背主动弓之间有一弯曲,在心脏位置下降时,此弯曲被拉直而不复存在。若未被拉直而持续存在,就会形成咽血管畸形。
英文名:
发病部位: 咽喉  
就诊科室: 口腔颌面外科  
症状: 血管畸形    咽部异物感    舌口及咽部烧灼感  
多发人群: 新生儿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手术
并发疾病: 咽部异物  
是否遗传: 不确定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婴儿出生后早期可出现反流及喂食后发生误吸,待成年后因血管随年龄增长以及血管硬化,症状更为明显;另外由于位主动脉弓和左主动脉韧带、双主动脉弓还可出现气管压迫症状,表现气促和喘鸣。

病因

本病病因是先天性的胚胎发育畸形造成的。胚胎发育期的第4周,腹侧主动脉扩大,称为主动脉囊,分出6对主动脉弓。这6对动脉并非同时产生,当第6对形成时,第1对和第2对已消失。它们的演变是:第1、第2对和第5对主动脉弓基本上退化、消失;第3对主动脉的根部形成将来的颈总动脉;第4对主动脉弓的右侧形成将来的无名动脉,左侧形成将来的主动脉弓,第6对主动脉弓则形成将来的左、右肺动脉和动脉导管。若在演变过程中发生异常,就会发生各种畸形。
1.迷走右锁骨下动脉:当右锁骨下动脉直接起自动脉弓时,经常自左锁骨下动脉起始时远端发出,成为主动脉的第4个分支,通过食管的后面到达右侧,可以压迫气管和食管。
2.右位主动脉弓和左主动脉韧带 :主动脉自左心室发出后不跨越左主支气管,而跨越右主支气管向后,接于降主动脉。右位主动脉本身与肺动脉、动脉韧带共同构成血管环,压迫食管与气管产生相应的症状。
3.双主动脉弓:升主动脉发出两个主动脉弓,在气管之前一个向左,一个向右,各跨越相应的支气管,然后转向食管后联合成降主动脉,形成一个动脉环将气管和食管包围其中,可伴有其他先天性心脏病。
4.无名动脉或左颈总动脉位置异常 无名动脉的起始部位于气管的左侧,其走行通过气管的前方向右,为此引起气管从前向后压迫食管,引起气管狭窄和食管的通过障碍。

检查

1.X线造影检查:双主动脉弓畸形中可见到食管在前后位及斜位片上有双重压迹。正常食管的主动脉压迹位于左侧,而右位主动脉弓除在X线平片上见到主动脉位于右侧外,食管造影前后位亦可见到压迹位于右侧,侧位片上食管后方有一深压迹。迷走右锁骨下动脉造成食管的压迹位于后方,对气管的压迫X线表现不明显。大多数病例无须做主动脉造影术。
2.食管镜检查:镜检可见横越后壁索条状搏动性隆起,以镜端压迫此隆起时,按压迫的轻重程度,右侧桡动脉减弱或消失,压迫解除后恢复正常。
3.CT和MRI检查:可见主动脉弓及其主要分支的解剖畸形。

诊断

1.诊断:根据婴儿出生后早期出现反流及喂食后发生误吸并伴有气管压迫症状、气促或喘鸣。经食管镜检查并结合X线特征,可以确诊。
2.鉴别诊断: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异常,往往从食管后面压迫食管,钡餐造影在食管后壁可见1cm大小半球状充盈缺损,其边界及黏膜面很平滑,有必要和黏膜下肿瘤鉴别。

治疗

症状轻者一般不需要手术。对于症状严重者,为改善和缓解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应行手术治疗。
双主动脉弓因其压迫气管可使气管发育畸形或缺损,故应尽早手术。手术时应认清那一根动脉为主弓,切断较小的那根动脉。若不能确定何者是主弓,只要前弓能维持对主动脉远端的供血,一般选择切断后弓达到食管减压的目的。
如果前弓对气管有压迫,则将前弓固定于胸骨后。右位主动脉弓伴左主动脉韧带可切除左侧的动脉导管或动脉韧带。迷走右锁骨下动脉可结扎及切断位于食管后壁的血管;成人若出现上肢缺血症状,则将远端与右颈总动脉或主动脉吻合。

预后

一般手术后症状可立即得到改善,个别病例可能因食管被压部位出现节段性蠕动缺失,而看不到症状的明显进步。

预防

1.做好优生优育工作,育龄夫妇应该做好孕前检查,避免先天畸形的出现。
2.定时做好产前检查,避免异常新生儿的出生。
3.
孕妇从最好从计划怀孕开始就需要补充叶酸,多吃富含叶酸的食物,常见的有红苋菜、菠菜、生菜、芦笋、豆类、酵母、动物肝及苹果、柑桔等。
 

健康问答

  • 咽血管畸形应该如何护理?
    医生头像
    王学廉 主任医师 唐都医院 - 神经外科
    合理饮食,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注意生活的规律性。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王学廉

唐都医院 神经外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706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7月24日 20:32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