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眼肌麻痹性偏头痛

眼肌麻痹性偏头痛(ophthalmoplegic migrain,OM)又称眼肌瘫痪性偏头痛,是一种以反复发作性的眼外肌麻痹和偏头痛为特征的综合征。
别名: 眼肌瘫痪性偏头痛  
英文名: ophthalmoplegic migrain,OM
发病部位: 眼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症状: 反复发作的偏头痛   眼肌麻痹   两眼下视不能   眼睑下垂   头跳痛  
多发人群: 青少年居多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并发疾病: 呕吐  
是否遗传: 不确定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①眼肌麻痹之前出现偏头痛,疼痛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
②偏头痛发生后,随之出现眼肌麻痹。常累及第三脑神经,且瞳孔开大,可伴有上睑下垂,偶可累及第6神经,很少侵犯第4神经。可伴有视网膜出血,视乳头水肿。由此造成全眼肌麻痹者罕见
③偏头痛开始出现好转后,眼球运动障碍反而加重
④症状可持续数小时到10周不止,一般发生迅速,1~4周后逐渐恢复
⑤发作间隔不一,可为数日或数年,一般复发频率越高,其间隔时间一也越短
⑥多为单侧发病,亦可双眼或交替性发生。

病因

眼肌麻痹性偏头痛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约60%偏头痛患者有家族病史,但成年以后起病者,阳性家族史少见。
(2)颅内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有人认为颅内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特别是颈内动脉血管痉挛,造成局部微循环改变,局部缺血,引起沿颈内动脉分布的动眼神经的血管功能障碍导致神经缺血性瘸变而引起眼肌麻痹。
(3)局部压迫与OM:基于少数患者在疾病发作期间颈内动脉血管造影显示海绵窦段收缩.或用去甲肾上腺素能缩短眼肌麻痹时间,推测本病的病因可能是颈内动脉壁水肿或颈内动脉扩张引起头痛和颅神经的压迫性麻痹,而导致眼肌麻痹性偏头痛的发生。
(4)局部炎症与OM:因为副鼻窦与眼眶的解剖位置相近,副鼻窦炎症向周围扩散,易引起眼眶、海绵窦的炎症反应,进而影响颅神经,造成眼肌麻痹。暂时胜动脉炎、视神经炎也可引起本病的发生。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糖等各种实验室检查多为正常。
2.辅助检查
(1)X线检查头颅摄片多无异常发现。
(2)血管造影:部分可显示眼上静脉和海绵窦不全或完全阻塞。

诊断

1.诊断
本病的诊断应具以下条件:
①在儿童及青少年起病;
②有既往偏头痛史;
③眼肌麻痹发生于偏头痛之后;④无全身症状;⑤颈动脉造影、MRJ、CT、手术或尸检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痛性眼肌麻痹,如垂体瘤、蟒窦肿瘤、糖尿病性眼肌麻痹、Tolosa—Hunt综合征等.
2.鉴别诊断
(1)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特点为麻痹开始数天内有同侧眼痛及偏头痛,但瞳孔不麻痹,麻痹于1——2个月后自然恢复,伴有血糖增高及其他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2)颞动脉炎:特点为病侧头部呈持续刀割样疼痛,局部触痛明显,颞浅动脉红肿、发硬呈条索状,可引起动眼神经麻痹。
(3)痛性眼肌麻痹:是海绵窦区及其附近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可引起第Ⅲ、Ⅳ、Ⅵ脑神经不同程度的麻痹和损害,并伴有一侧头痛,其临床表现与眼肌麻痹性偏头痛很相似,依据实验室检查、CT、磁共振成像及颈动脉造影检查可资鉴别。

治疗

1.一般治疗:避免身体疲劳及精神紧张。
2.药物治疗
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三类:
(1)血管扩张剂,如曲克芦丁、复方丹参、654-2等;
(2)应用大剂量B族维生素;
(3)皮质激素对减轻炎性水肿有利。如合并鼻旁窦炎应用抗生素作为辅助治疗。对精神紧张的患者服用小剂量镇静剂。

预后

本病预后良好,一般经过药物治疗后两个月内可恢复健康,但要注意防止其复发。

预防

预防本病,应该注意避免身体疲劳及精神紧张,远离刺激性因素,如抽烟等。

健康问答

  • 眼肌麻痹性偏头痛应该如何护理?
    医生头像
    王学廉 主任医师 唐都医院 - 神经外科
    饮食应以清淡而富有营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牛奶、甲鱼等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和易消化的滋补食品。少吃油腻过重的食物;少吃狗...肉、羊肉等温补食物;少吃不带壳的海鲜、笋、芋等容易过敏的"发物";少吃含化学物质、防腐剂、添加剂的饮料和零食。忌食过酸、过辣、过咸等刺激物。 相关阅读下拉查看详情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王学廉

唐都医院 神经外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691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7年10月26日 19:14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