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乳房丝虫病

乳房丝虫病(filariasis of breast)是血丝虫寄生于乳房的淋巴管中,造成淋巴管阻塞而发生的丝虫性肉芽肿。男女均可患病,但以女性居多。本病以乳房结节为临床特征,有时不易与癌区别。
英文名: breast filariasis
发病部位: 乳房  
就诊科室: 感染科  
症状: 乳房红肿热痛   单个或多个乳房结节或肿块   轻微疼痛和压痛  
多发人群: 女性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手术
并发疾病: 乳房肿块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乳房丝虫病多因丝虫在乳房淋巴道内寄生,可导致闭塞性淋巴管炎及由成虫代谢产物或虫体碎片所引起的嗜酸性肉芽肿,因此可出现单侧或双侧乳房结节或硬块,黄豆至蚕豆大,表面皮肤轻度发红,有早期尚软晚期较硬无压痛,结节在外上象限多见,易误诊为乳腺纤维瘤、小叶增生或乳癌。


病因

本病的主要病原虫是班氏丝虫及马来丝虫,其主要传染源实血中有微丝蚴的病人或带虫者。但有人在猴、狗、猪及一些野生动物淋巴系统中亦发现有该两种丝虫,故动物保虫宿主亦可能存在。传播班氏丝虫的主要蚊种是淡色库蚊、致乏库蚊,其次是中华按蚊。传播马来丝虫的主要蚊种是中华按蚊及雷氏按蚊嗜人血亚种,沿海地区东乡伊蚊亦能传播班氏和马来丝虫病。

检查

1.早期过敏反应:早期过敏反应时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高达(10-20)×10^9/L,嗜酸粒细胞达20%以上,但慢性期嗜酸粒细胞明显增高者不到10%。如伴感染,中性粒细胞亦可增高。
2.血检:通常采用外周血液,采血时间以晚上9时至凌晨2时为宜,如夜间血中微丝蚴超过150条/60μ,则白天血中亦可检到微丝蚴。可用耳垂采血3大滴(约60μl)涂厚血片,或鲜血1大滴(约20μl)涂片低倍镜下检微丝蚴,亦可静脉采血将红细胞溶解后离心浓集吸取沉渣等方法检查。胸腔液、心包液甚至乳糜痰中偶亦可查得微丝蚴。
3.乳糜试验:对疑为乳糜痰、乳糜胸腔积液等标本,常用苏丹Ⅲ染色证实。
4.免疫学试验:免疫学试验由于存在假阳性等问题,其实用价值一直存在争议,但近年来丝虫病的免疫学诊断取得一定进展。
(1)抗原皮试:用犬恶、班氏或马来微丝蚴、感染期蚴虫或成虫制成的抗原行皮试,阳性率达90%以上,抗原特异性也较高,但对血吸虫病有轻度交叉反应。
(2)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两者均有较高的阳性率,可作流行病学调查,但由于转阴的时间较长,故不能考核疗效,亦不能区别以往感染或活动性感染。
(3)斑点酶联试验(Dot-ELISA)和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andwich-ELISA): 检测丝虫患者血清中抗原,特异性分别达96%、94%,并且两者均能检出活动性感染患者。此外还有用非放射性标记DNA探针、PCR加非放射性标记DNA探针或重组抗原-抗体测定对丝虫病诊断有一定帮助。
其他辅助检查
(1)X线胸片:可见肺纹理增加,散在粟粒状(犬恶微丝蚴常在肺内集聚形成嗜酸粒细胞灶点)、片状阴影或有胸腔积液征。在肺动脉寄生的犬恶丝虫死亡后,被血流冲至肺部,常致肺梗死或肺肉芽肿,形成孤立、圆形、边界清楚、无钙化或空洞、直径1-2cm的硬币样阴影,好发于两肺下叶,但以右下肺多见。
(2)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可疑患者用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可找到微丝蚴。

诊断

1.诊断:在流行区人群中,通过寄生虫学技术检发现微丝虫,即可诊断。
2.鉴别诊断:本病需要与乳腺癌、乳房结核、乳房脂肪坏死相鉴别。
(1)本病做乳腺肿块穿刺细胞检查和病理切片可查到丝虫微丝蚴,而乳腺癌、乳房结核和乳房脂肪坏死中无丝虫或微丝蚴虫体,这是鉴别本病的根本。
(2)本病患者都有丝虫病流行区居住史,而乳腺癌、乳房结核、乳房脂肪跟此无关。

治疗

1.病原治疗
(1)乙胺嗪:对丝虫的成虫及微丝蚴均有杀灭作用,其疗效对马来丝虫病较班氏丝虫病优,但不良反应前者较后者重。口服后在肠内迅速吸收,在体内代谢,几乎全部由尿排出。服药1剂48天后血中已难觅乙胺嗪的踪迹。其远期疗效较近期疗效佳。治疗期间由于大量杀灭丝虫成虫及微丝蚴,故可出现畏寒高热、头痛、全身肌肉疼痛、皮疹,甚至喉头水肿等过敏反应。偶亦可有肝脾肿大疼痛、血尿、蛋白尿,过敏反应多在服药后6-8小时出现,抗组胺药、阿司匹林、糖皮质激素等可治疗或减轻反应。
(2)左旋咪唑:对班氏及马来丝虫病均有近期疗效,但远期疗效较差。如与乙胺嗪联用可加强疗效。不良反应较乙胺嗪大,主要是发热、头痛、四肢酸痛、乏力等,发热一般在39℃以下,热程2-3天,停药后消失。
(3)呋喃嘧酮:对班氏丝虫成虫及微丝蚴均有显著的杀灭作用。其不良反应与乙胺嗪相仿。
(4)单剂量乙胺嗪或单剂量乙胺嗪加单剂量伊维菌素 单剂量乙胺嗪或单剂量乙胺嗪加单剂量伊维菌素治疗,说明两药治疗丝虫病均有效,但联合用药疗效更佳。
2.对症治疗
早期过敏反应出现的发热、咳嗽、哮喘等。
可用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扑尔敏)、氯雷他定或西替利嗪(仙特敏)及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如因胸腔积液导致胸闷、气急等则应胸穿抽液。
3.手术治疗
对进过药物治疗的患者,乳腺结节仍不消失者,可行丝虫结节单纯切除术,术前应用乙胺嗪治疗,可防止术后出现新的结节。

预后

本病预后较好,早期乳房丝虫病一般不危及生命,如果尽早诊断、治疗,则可很快恢复。

预防

采取群体性反复筛查、群体性药物治疗、选择性治疗、乙胺嗪药盐普服等多种防治措施相结合的大规模综合防治,但因我国原来丝虫病流行区分布广泛,防治中可能存在个别薄弱环节,境外的传染源输入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而且尚遗留了不少慢性丝虫病人。因此,今后还须建立全覆盖的网络监测系统,进行有效的监测。 在丝虫病流行区普查普治患者及带微丝蚴的人,搞好防蚊、灭蚊工作,对预防丝虫病具有重要意义。

健康问答

  • 乳房丝虫病应该如何护理?
    医生头像
    王学廉 主任医师 唐都医院 - 神经外科
    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病人的主观积极性,保持乐观精神,避免紧张情绪。 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注意...生活的规律性。 合理饮食,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下拉查看详情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王学廉

唐都医院 神经外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推荐词条

乳房肿块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820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7月24日 10:16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