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大肠腺瘤

大肠腺瘤是指由表现为上皮内瘤变得管状或绒毛状结构构成的境界清楚的良性病变,属于上皮源性的良性肿瘤,组织学上具有肿瘤性上皮细胞核增大,强嗜碱性和不同程度复层排列等特点,腺瘤是大肠息肉最常见的病理类型。
英文名:
发病部位: 结直肠  
就诊科室: 普外科  
症状: 腹痛   腹胀   恶心   呕吐   肠套叠  
多发人群: 男性  
治疗手段: 手术治疗 药物保守治疗
是否遗传: 不确定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大肠腺瘤瘤体较小时多无任何症状,文献报道约50%的管状腺瘤、30%的绒毛状腺瘤没有任何症状,这些无症状的大肠腺瘤多在体格检查或内镜、放射影像学检查中发现,常见的症状有便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等,腺瘤瘤体较大时或伴有并发症,如溃疡形成、肠脱垂、肠套叠时,可出现一系列相关症状。

病因

1.高脂肪饮食可以引起大便中胆酸代谢产物(去氧胆酸、石胆酸)、胆固醇代谢产物(类固醇与类固酮)以及细菌的p—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增加,这些都可能导致大肠腺瘤的发生。
2.长期过量饮酒、吸烟以及生活不规律、精神紧张、压力过大、运动量过少,都直接导致大肠腺瘤高发的原因。而这些因素的重要性都要大于遗传、种族因素的影响。

检查

1.内镜检查及镜下活组织检查:对怀疑结直肠有问题者,首选结肠镜检查,镜下可明确腺瘤的大小、数量、范围、基底情况等,并且对各处腺瘤行镜下取材后送细胞学检查,可明确其具体类型。 
2.血常规检查:病情反复发作,反复便血者,可有红细胞减低等表现,但无特异性。
3.直肠指诊:针对直肠部位的腺瘤指诊为首选检查,但是对于位置较深的检查,该检查手段则不实用。 
4.X线检查:采用气钡双重造影可很好地显示肠黏膜表面细小的凹凸状态,对肠内较小的隆起及凹陷型病变的诊断具有很重要意义,可提高对腺瘤的检出率。 但是气钡造影检查只能明确肠腔内存在占位性病变,具体的类型则仍需要内镜及内镜下活检证实。

诊断

绝大多数的大肠腺瘤早期并无任何自觉症状,多数在结肠镜检查或钡灌肠造影检查时被发现。临床主要的症状为便血,黏液便。根据腺瘤的生长部位,便血可为鲜红色或暗红色,多数与粪便不混,布于粪便表面,出血量一般不多。当 腺瘤位置较高,长期慢性少量的出血,也可出现贫血。较大的结肠有蒂腺瘤偶可引起肠套叠,腹部绞痛。位于直肠内较大的有蒂腺瘤还可随排便脱出肛门外,需要用手帮助还纳。 在多发性腺瘤或腺瘤较大时,还可发生腹痛,腹胀,腹泻等排便习惯改变的症状。偶尔蒂细长的腺瘤可发生蒂部扭转,坏死而自行脱落。 
    腺瘤一般可通过结肠镜或钡灌肠造影检查被发现,明确诊断并无困难。约2/3 的腺瘤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而钡灌肠对于这一范围内的病变往往显示不清,故直肠指检和结肠镜的检查是重要的检查手段。
    综上所述,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可明确诊断。需与下列疾病相互鉴别:
    1.肠结核:大多数患者有原发性结核病灶存在。有午后低热、盗汗、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粪便多呈黄色稀便,带黏液而少脓血,腹泻与便秘常交替出现,0T试验阳性。结肠镜及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 
    2 .结肠息肉:也可出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腹痛等症状,易与结肠癌相混淆,但结肠镜检查及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资鉴别。 
    3.阑尾脓肿:有急慢性阑尾炎或右下腹痛史,可有右下腹压痛及腹肌紧张,周围血象升高,腹部B超或CT检查可发现有下腹液性包块,结肠镜检查或钡剂灌肠X线检查可排除盲肠肿瘤。
    

治疗

根据上述检查及活检病理提示的腺瘤大小、数量、大体类型、病理类型及有无癌变,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1.管状腺瘤
    管状腺瘤大多带蒂,广基者则一般较小,姑多可经内镜行整个腺瘤的完整摘除,如果内镜切除后病理检查报告为腺瘤未发生癌变,则不必做进一步处理而予以随访,如果为腺瘤癌变,则按照一下腺瘤癌变的处理原则进行处理。
2.绒毛状腺瘤
    带蒂的绒毛状腺瘤以及直径小于1cm的广基绒毛状腺瘤也可经内镜行腺瘤的完整切除,如果内镜切除后病理检查报告为腺瘤未发生癌变,则不必做进一步处理而予以随访,如果为腺瘤癌变,则按照以下腺瘤癌变的原则进行处理。直径大于2cm的广基病灶若经内镜切除,往往不易完全切除,穿孔的风险也较大,故多主张手术切除,基于绒毛状腺瘤容易癌变及保留功能的考虑,对于不同部位的绒毛状腺瘤一般应遵循以下手术原则:
    1).结肠绒毛状腺瘤以及部分不涉及保肛问题的高位直肠绒毛状腺瘤,如需开腹手术时,应按照大肠癌根治性手术的范围和规范进行。
    2)距肛7cm以上但可能涉及保肛问题的直肠绒毛状腺瘤 距肛7cm以上但位置相对较低的直肠绒毛状腺瘤,理论上多数能够行保留肛门的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如果无法经内镜治疗,一般应按直肠癌的根治性手术要求行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或拉出术(bacon手术)。但对于位置偏低,刚好在距肛7cm左右的直肠绒毛状腺瘤,考虑到绒毛状腺瘤容易癌变,对于无法经内镜治疗而有无保肛的十分把握者可行经肛或者经骶局部广泛切除(切缘距病灶边缘0.5cm,深度至少达到黏膜下层)。如果术后病理检查报告为绒毛状腺瘤无癌变证据或癌变,但局限于黏膜层未浸润黏膜下层时可不必做进一步处理,而予以随访观察,如果术后病理检查报告为大肠癌,浸润至黏膜下层则需补充行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或者拉出术,甚至miles手术。
    3)距肛7厘米以下的直肠绒毛状腺瘤,如果临床及多处活检均倾向于良性绒毛状腺瘤的诊断,但又无法经内镜治疗时,可先经肛或者经骶行局部广泛切除(要求同上)。如果病灶无法行局部广泛切除,可先行拉出术,待术后病理检查报告再决定进一步的治疗。如果术后病理检查报告为绒毛状腺瘤,无癌变证据或者癌变但局限于黏膜层未侵入黏膜下层时可不必做进一步处理。而予以随访观察,如果术后病理检查报告为大肠癌,侵入至黏膜下层及以下时,则需要补充行miles手术。
3.管状绒毛状腺瘤
    管状绒毛状腺瘤的处理原则视其大体类型而有所区别。带蒂的管状绒毛状腺瘤处理原则同管状腺瘤,广基或无蒂的管状绒毛状腺瘤处理原则同绒毛状腺瘤。
4.腺瘤癌变的处理原则
    1)腺瘤癌变局限于黏膜层,由于黏膜层不存在淋巴管,理论上不会发生淋巴结转移,一般认为进行局部切除即可。
    2)腺瘤癌变穿透黏膜肌层进入黏膜下层,癌细胞侵入黏膜下层后有一定的淋巴结转移率,关于这种情况的处理原则上有一定的争议,一般将管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癌变区别对待。
    管状腺瘤癌变穿透黏膜肌层进入黏膜下层:带蒂的管状腺瘤改变侵入粘膜下层,约只有4%的机会有淋巴结转移,如果肠镜和病理学检查均证实病灶已经完全切除,一般可以不必进一步处理,而密切随访,但如果出现以下三种情况之一的,需要行根治性切除术。    a.癌细胞组织学类型属于高度恶性、分化差者、淋巴管或者血管内见癌栓者、基底或切缘有癌累及或者十分贴近癌灶者,对于广基的管状腺瘤癌变侵入黏膜下层者一般倾向于行根治术。
    绒毛状腺瘤癌变穿透黏膜肌层进入黏膜下层,这种情况可有30%左右的机会出现淋巴结转移,故一般认为均运行根治术。
    管状绒毛状腺瘤癌变穿透黏膜肌层进入粘膜下层:带蒂的管状绒毛状腺瘤癌变侵入黏膜下层处理原则同侵入黏膜下层的带蒂的管状腺瘤癌变。广基或无蒂的管状绒毛状腺瘤处理原则同侵入黏膜下层的绒毛状腺瘤癌变。

预后

如果病理证实为单纯的大肠腺瘤,手术切除可治愈,预后好。但如果属于大肠腺瘤癌变,则预后差。

预防

1.合理饮食,避免高脂饮食。
2.常规体检,尤其是存在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等,条件允许最好行结肠镜检查。
3.积极治疗已有的疾病。

健康问答

  • 大肠疾病的早起信号有哪些?
    医生头像
    冯智军 主治医师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 - 肿瘤介入科
    对于大肠癌如何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大肠癌位居人体大肠深处,其起病也隐秘,早期症状不显,但还是有以下十大预警信号: ... 1.有大肠癌家族史,大肠癌系指结肠、直肠和肛门部位的恶性肿瘤,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是人体错配修复基因缺陷所致,尤其是其父母均患此病者。据报告,约有1/8为家族性癌成员或其后代发生大肠癌。 2.有大肠家族性息肉病史,息肉多是发病于青春期,40岁以后可发生癌变。因此,患者一经确诊为大肠息肉,应尽早做全结肠、直肠切除术,以防癌变。 3.大肠腺瘤息肉患者,超过1cm的大肠腺瘤性息肉,有40-50%的癌变机会,应及时进行切除处理,以阻断息肉恶变。 4.大肠癌患者,术后再现腹部或排便异常,癌胚抗原阳性,应及时做结肠镜检查,以排除大肠多原发癌的存在或肠癌复发。 5.曾患有消化道肿瘤(如胃癌)、乳腺癌等,这些肿瘤与大肠癌的病因同源。 6.中老年人不明原因出现食欲下降、乏力、消瘦者,应做好相关普查和随诊工作,以利于早发现、早诊断。 7.不明原因进行性贫血、面色日渐苍白,已排除其他部位失血和血液疾病者。 8.无原因大便习惯改变,大便习惯改变指排便感觉异常,排便不尽,大便硬烂交替、大便次数多,肛门里急后重、大便变形等,是大肠癌的早期表现症状之一。 9.腹痛,发病初期腹部不适或隐痛,与排便相关。当出现阵发性腹痛,是因为肿瘤使肠腔狭窄粪便通过受阻,多见于中晚期病人,此时腹部可能摸到包块或可见肠形,多伴有腹胀、呕吐、肛门不排气等肠梗阻表现。 10、便血或血性粘液便,凡是便中带暗红色血色及血性粘液便者且持续出现,逐渐增多,具有诊断价值;大便潜血化验多次阳性,具有筛查价值,切勿当做“痔疮”、“结肠炎”出血等对待,这在临床上误诊误治病例中屡见不鲜,教训深刻。下拉查看详情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冯智军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 肿瘤介入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推荐词条

呕吐 腹痛 腹胀 恶心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033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7月07日 03:42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