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钙化上皮性牙源性瘤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也称Pindborg瘤,可分为骨内型和骨外型2种,主要发生于颌骨内,偶见于颌骨外.发生于口底的牙源性钙化上皮瘤,其临床症状与口底皮样囊肿相似。
别名: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   pindborg瘤  
英文名:
发病部位: 口腔  
就诊科室: 牙体牙髓科  
症状: 颌骨逐渐膨大  
多发人群: 20~60岁  
治疗手段: 手术治疗
是否遗传: 不确定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该病发病年龄在20~60岁之间均有发病。性别间无明显差异。绝大多数发生于颌骨内,下颌骨比上颌骨多见,比例约为1:2,最常见的部位是前磨牙或磨牙区。骨内型的临床表现为颌骨逐渐膨大,X线见颌骨不规则放射状透光区,内含大小不等的透光团块,有的伴埋伏牙。骨外型分为实质性和囊性,见于口底、牙龈等处。

病因

本病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源于余釉上皮,也可能为成釉器的中间层细胞或口腔粘膜上皮病变导致

检查

初步了解肿瘤的形态、大小、质地、边 界、活动度、功能状态及转移情况等。 这些对患者的 处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病史采集:采集病史时,应当询问最初症状、时间、部位、生 长速度等。此外,还应了解患者的年龄、既往史、职业 和生活习惯。 这些对肿瘤发病规律及治疗方案的选 择有所帮助。
2、临床检查:检查包括全身情况和颌面部专科情况。 掌握患 者全身营养及精神状态, 有无重要器官的器质性及 功能性疾病。 
3、影像学检查:X 线检查 呈多房透明阴影,伴分散部透光斑点。CT显示上颌窦及相应处牙槽骨形态改变,骨质膨大,部分破坏,内呈软组织密度影,可见多处骨性房隔结构分布,
4、免疫组化:上皮细胞P63、HCK(阳性)、淀粉样刚过染色(阳性)
5、冷冻切片诊断:可用于确定 肿瘤的良恶 性质和术中 肿瘤的边 界。 但冷冻切片较厚, 对肿瘤分型和性质不能完全 确定,仍需石蜡切片确诊。 冷冻切片要求标本新鲜,不进行固定。
6、石蜡切片检查:石蜡切片检查是目前组织病理学诊断中最准确 可靠的方法,其常作为肿瘤诊断的金标准[9]。 对于亚 型多样且不易确定的肿瘤,可辅助免疫组化,以确定 肿瘤组织类型。 牙源性肿瘤的分型及分化程度关系 到治疗方案的确定和患者的预后, 石蜡切片检查报 告中应注明分型等相关情况。

诊断

一、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和典型的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石蜡切片检查是目前组织病理学诊断中最准确 可靠的方法,其常作为肿瘤诊断的金标准。
二、鉴别诊断 
(1)成釉细胞瘤:是最常见的牙源性上皮来源良性肿瘤,占牙源性肿瘤的59.3%,好发于下颌骨体部及升支区。肿瘤一般有结缔组织包膜,但有的包膜不完整,有出芽状生长特点。多房型最多见,大小房相差悬殊,肿瘤边缘局部骨质硬化是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此外,文献报道成釉细胞瘤的牙根吸收者达81%,常呈截断状或锯齿状侵蚀。
(2)牙源性钙化囊肿:也称Gorlin囊肿,本病在发病年龄、部位、影像学表现等都和Pindborg瘤相类似。但Gorlin囊肿来源于牙源性上皮及牙源性间充质,大多数为囊性,镜下见衬里上皮或纤维囊壁中可见成团的“影”细胞(ghost cell)是本瘤的特征表现。
(3)含牙囊肿:当Pindborg瘤呈囊性且内部又有未萌出牙时,同含牙囊肿表现相似,二者需鉴别。含牙囊肿是发生于牙冠完全形成之后,通常牙冠朝向囊腔;而Pindborg瘤常表现为冠周间隙存在,说明牙并非在肿瘤内,或牙冠并非指向囊腔。Pindborg瘤虽是良性肿瘤,但具有侵袭性生长的特点,所以肿瘤常可引起密质骨断裂,术后易复发;含牙囊肿较大时也呈膨胀性生长,但周围骨质连续,刮除术后无复发。

治疗

治疗原则基本治疗是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 合序列治疗,其术后缺损及功能影响较大,一般手术治疗并缺损修复后,应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估,对术后语音、吞咽功能影响较大者,可给予相应的康复训练治疗。 基本治疗结束后, 应进行定期随访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治疗中及治疗后,患者都应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加强身体锻炼,加强营养,保证生理及心理处于积极的状态。 中医中药对肿瘤患者的身体调理及预防复发等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可 根据情况选择应用。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较少见, 其治疗是在肿瘤外正常组织的安全边界行手术切除,强调治疗的彻底性,其预后较好。 牙瘤多在拍片时偶然发现, 混合型牙瘤与组合型牙瘤的治疗都是在切除牙瘤后刮净包膜。 牙骨质瘤常贴于牙根部,当肿瘤较小且无症状时,可暂不治疗,予以观察。 较局限的牙骨质瘤可拔除患牙,刮净肿瘤组织。临床上可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巨大型牙骨质瘤, 可一次或分次刮除,必要时考虑同期植骨修复。

预后

早期明确诊断积极规范化治疗预后良好。

预防

牙源性肿瘤的病因复杂且大部分尚不明确,去除可能的病因,如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等是最好的预防方法。 牙源性良性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卫生宣教和增强大众保健意识、开展防癌普查及易感人群监测等,有助于早期发现可疑病变,并得到及时诊治。在肿瘤治疗的过程中,应重视第一次治疗方案的制定,尽量减少肿瘤的复发因素, 并保证患者一定的生活质量和远期生存率。 将牙源性肿瘤的基础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治疗上,对提高治疗水平有一定帮助。

健康问答

  •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术后饮食注意事项?
    医生头像
    曾海 主任医师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 重症医学科
    避免辛辣刺激,适当饮水、适当吃新鲜果蔬,少量多餐饮食

参考资料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肿瘤外科学组、牙源性肿瘤诊疗指南、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1 年 7 月 第 9 卷 第 4 期.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曾海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重症医学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4913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7年11月13日 17:49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