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和典型的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石蜡切片检查是目前组织病理学诊断中最准确 可靠的方法,其常作为肿瘤诊断的金标准。
二、鉴别诊断
(1)成釉细胞瘤:是最常见的牙源性上皮来源良性肿瘤,占牙源性肿瘤的59.3%,好发于下颌骨体部及升支区。肿瘤一般有结缔组织包膜,但有的包膜不完整,有出芽状生长特点。多房型最多见,大小房相差悬殊,肿瘤边缘局部骨质硬化是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此外,文献报道成釉细胞瘤的牙根吸收者达81%,常呈截断状或锯齿状侵蚀。
(2)牙源性钙化囊肿:也称Gorlin囊肿,本病在发病年龄、部位、影像学表现等都和Pindborg瘤相类似。但Gorlin囊肿来源于牙源性上皮及牙源性间充质,大多数为囊性,镜下见衬里上皮或纤维囊壁中可见成团的“影”细胞(ghost cell)是本瘤的特征表现。
(3)含牙囊肿:当Pindborg瘤呈囊性且内部又有未萌出牙时,同含牙囊肿表现相似,二者需鉴别。含牙囊肿是发生于牙冠完全形成之后,通常牙冠朝向囊腔;而Pindborg瘤常表现为冠周间隙存在,说明牙并非在肿瘤内,或牙冠并非指向囊腔。Pindborg瘤虽是良性肿瘤,但具有侵袭性生长的特点,所以肿瘤常可引起密质骨断裂,术后易复发;含牙囊肿较大时也呈膨胀性生长,但周围骨质连续,刮除术后无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