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

快速动眼(REM)睡眠行为障碍(RBD)是指在REM睡眠期肌肉弛缓消失时出现与梦境相关的暴力行为的发作性疾病,不仅会影响患者睡眠质量,导致患者及同床者受到伤害,还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
英文名: 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
发病部位: 颅脑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症状: 梦境扮演   梦呓   喊叫  
多发人群: 中老年人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RBD可见于任何年龄者.多为50—70岁老年人。最小的病例年仅11个月。男性比女性常见,为2-5:1。偶有家族性发病。RBD可以突然起病,也可有长时间的前驱症状,主要表现为睡眠相关的运动和言语(肢体抽动、梦呓、喊叫等)。至少在入睡90min后才会出现RBD的表现,后半夜更明显。发作频率有很大变异,从数个月1次到每晚数次。
RBD患者主要表现是睡眠中突发的、通常是大幅度的运动行为,伴有生动的、内容各异的梦。最常见的行为是在床上挥动胳膊击打、踢腿、说话、喊叫、刻板行为、起床,也可出现磨牙、大笑、唱歌、打电话、夜间行走。这些行为可对本人或同伴造成伤害,如出现瘀血、挫伤、骨折、甚至硬膜下血肿。文献报道79-96%的患者会对自身或同伴造成伤害,其中约32%的患者对自身造成伤害,而64%对同伴造成意外伤害。每次发作持续数秒到数十分钟。在发作期间,患者易被唤醒,且醒后不会出现意识混浊。患者的行为与梦境密切相关。梦境通常是比较生动的,充满剧烈的活动,常存在愤怒或恐惧的体验;多为患者防御不熟悉的人或动物、昆虫攻击,少数为患者攻击他人。
文献报道大约25%--35%的RBD患者曾出现一过性精神疾患,包括情感障碍、人格障碍,特别是外伤后应激障碍。但与健康人一过性精神障碍的发生率(29%一38%)相比没有区别。也有作者报道高达56%的RBD患者存在外伤后应激障碍。

病因

1.发病机制
REM睡眠不同生理成分与不同部位有关,其中肌张力消失与蓝斑周围α核有关;脑桥脚核、基底节、蓝斑、背侧缝际核参与REM睡眠的调控。通过丘脑特异和非特异核团激活皮质,并通过延髓巨细胞网状核、脊髓网状结构抑制脊髓α运动神经元。其中涉及多巴胺能、胆碱能、去甲肾上腺素能、5羟色胺能神经元等。
RBD的病理研究显示蓝斑单胺能细胞严重缺失、脑桥中部胆碱能神经元增多。MRI研究认为脑干结构病变并不能完全解释RBD。曾报道1例特发性RBD的MRS脑干胆碱/肌酐增加,听觉诱发电位双侧Ⅲ波和Ⅴ波延长,提示脑干功能失调。而进一步增大样本的MRS研究,却未能证实这一点。
有学者研究发现RBD与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基因测DQW1(DQW1*05和DQBl*06)有关,而且DQW1与DR2存在解离现象(发作性睡病DQWl与DR2密切相关)。这一研究提示自身免疫机制可能涉及RBD发病。而对RBD患者抗蓝斑抗体的研究显示在蓝斑或其他脑干区域未发现明显反应,因此,人类RBD可能与抗蓝斑抗体无关。但是这并不能排除自身免疫过程的作用。基于动物模型和人类研究,RBD的病理生理机制可能主要涉及脑桥被盖部及其投射通路功能紊乱。
2.病因
RBD是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临床表现,这些病变均可导致无法抑制脊髓运动神经元。这些病变包括:α-突触核蛋白和其他形式的神经变性疾病、食欲素缺乏(发作性睡病)、脑桥结构性病变,以及药物的毒性作用。
α-突触核蛋白神经变性- 见于帕金森病(PD)、多系统萎缩(MSA)和路易体痴呆(DLB)的α-突触核蛋白病变,是RBD的最常见原因。当不存在致病药物或没有共存神经系统疾病时,认为α-突触核蛋白病变是各种称为自发性或特发性RBD的所有病例的原因。

检查

1.神经影像学检查:显示,RBD患者在运动症状出现前就同时存在进行性多巴胺能异常。
2.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功能性MRI和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显示,皮质异常与PD和DLB患者相似。
3.部分RBD患者及PD患者的下颌下腺的自主神经纤维中,可检测到磷酸化α-突触核蛋白沉积物
4.多导睡眠图:在REM睡眠期间颏或肢体EMG有过度的暂时性肌肉活动爆发(将一屏30秒分为10个连续的3秒小屏,其中至少一半的小屏有暂时性肌肉活动爆发)

诊断

1.国际睡眠疾病分类(ICSD)的RBD诊断标准如下:
(1)有睡眠中出现暴力或伤害性行为的主诉。
(2)与梦相关的躯干或肢体活动。
(3)至少有以下1项:
①伤害性睡眠行为;
②行为与梦相关;
③异常行为中断睡眠。
(4)多导睡眠生理监测在REM期睡眠发现以下至少1项:
①下颌肌电张力增加;
②下颌肌电位相性活动增加;
③过多躯干或肢体抽动;
④复杂的行为。
(5)症状与精神疾患无关,但可与神经系统疾病有关。
(6)可同时存在其他睡眠障碍,但不是引起这种行为的原因。以上标准至少要符合(2)和(3)。
2.鉴别诊断:包括睡眠相关的癫痫、混浊性唤醒、梦游、夜惊、梦魇、惊恐发作、夜间阵发性肌张力障碍、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相关唤醒、精神疾病、诈病等。

治疗

本病主要通过药物治疗。
小剂量的氯硝基安定对RBD有明显的效果。每晚口服O.5——2.0mg为有效剂量。服用后,患者睡眠相关的运动行为和梦的质量明显改善,减少了位相性抽动,但肌张力不会完全消失。
褪黑素(mdatonin)也可以使运动明显减少,REM睡眠恢复正常比例,并重新出现肌张力消失。最近报道多巴胺D2-D3受体激动剂pramipexole可减少运动行为,增加肌张力消失的时间,但位相性肌电活动无改变。
还有报道使用胆碱脂酶抑制剂多奈哌齐(安理申)可有效控制RBD症状;在伴帕金森病的RBD患者中。左旋多巴可改善这两种症状。
此外,安定、羟基安定、可乐定、卡马西平等也有部分疗效。在撤去镇静安眠药时会出现急性短暂的RBD表现和REM反弹,要特别注意。另外,对于可能与药物有关的患者,应避免使用相关药物。此外还应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如搬走卧室内危险物品,在床周围、地板上铺上垫子等。

预后

 
多数RBD患者预后较差,80%左右的患者在未来数十年内逐渐发展为突触核蛋白病(如帕金森病)。

预防

本病尚无确切的预防方法,但积极预防和治疗可引发病的原发病,如帕金森病、老年性痴呆、肌萎缩侧索硬化、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脑血管病、脑炎、多发性硬化和脑干肿瘤等,可能会降低本病的发生;同时预防RBD的继发性损伤极为重要,目前主要是采取保护措施,以免在发作时引起躯体意外损伤。

健康问答

  • 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患者与早期神经退行性变?
    医生头像
    王学廉 主任医师 唐都医院 - 神经外科
    RBD 患者与早期神经退行性变一样,表现出细微的行为、认知和自主神经损伤。十年之内,约 50% 的自发 RBD 患者将进展为帕金森障...碍。最终,几乎所有(81% - 90%)的 RBD 患者进展为神经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患者 RBD 的出现往往提示由非震颤型主要亚型、冻结步态到进展期的临床转变过程。对于 RBD 治疗最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低剂量的氯硝西泮或高剂量的褪黑激素于睡前口服。下拉查看详情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王学廉

唐都医院 神经外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8919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7年11月27日 11:01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