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先天性感觉性神经病

先天性感觉性神经病是一组由遗传因素引起的以周围神经受损为主的疾病,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从出生时即开始发生的复发性肢端溃疡,手足溃疡常因营养障碍和反复损伤而产生。肢端痛觉减退而触觉存在。
别名: 先天性感觉神经病  
英文名: congenital sensory neuropathy
发病部位: 上肢   皮肤  
就诊科室: 内科   儿科  
多发人群: 所有人群  
治疗手段: 支持疗法
并发疾病: 脊髓空洞症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成人致残性先天性感觉神经病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0~20岁起病,主要累及双足,开始为足底胼胝形成,之后出现水疱、溃疡、淋巴管炎和刺激性疼痛。远端痛温觉缺失,触压觉受累相对较轻,常伴有无汗或少汗。多数患者无任何疼痛,少数可出现双下肢或肩部针刺样疼痛。腱反射多消失或减低,肌力大致正常,少数患者可有腓骨肌和胫骨前肌无力,出现足下垂和跨阈步态,偶见轻微的弓型足。电生理检查示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降低或引不出。
2.儿童致残性先天性感觉神经病
婴儿或儿童早期起病,学步延迟,常有弓型足和共济失调。足趾和手指末端溃疡反复感染形成甲沟炎和趾(或指)头炎。各种感觉均受累,触压觉较痛温觉明显,主要影响肢体远端,有时也可波及躯干。腱反射消失,肢体肌力多正常。
3.先天性痛觉缺失
本病十分罕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缺陷定位于1q,靠近CMT1B型的基因位点,该基因编码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蛋白。全身性痛觉缺失、无汗和直立性低血压。体温可随环境温度变化波动。另有一种先天性痛觉淡漠是指患者对针刺有辨别能力,而且能够区别有害刺激和无害刺激,但对疼痛性刺激无反应,表现漠视,神经系统无器质性改变。
4.家族性自主神经功能不全
患儿出生时即有吸吮困难、无明显诱因的高热和反复发生肺炎。查体可见明显的痛温觉障碍,而触压觉受累相对较轻,腱反射消失,运动障碍较轻。以后逐渐出现自主神经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如瞳孔固定、眼泪少、角膜溃疡、出汗过多、一过性皮肤白斑、手足发凉、直立性低血压、体温异常波动、吞咽困难、食管和小肠扩张等。患儿还可有智力低下和精神发育迟滞。约1/4的患者在20岁左右死亡。

病因

本病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为近亲结婚所致。成人致残性先天性感觉神经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痛觉缺失十分罕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缺陷定位于1q,靠近CMT1B型的基因位点,该基因编码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蛋白。家族性自主神经功能不全,又名Riley-Day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检查

1.临床皮肤检查:本病在出生时即开始发生的复发性肢端溃疡,手足溃疡常因营养障碍和反复损伤而产生。肢端痛觉减退而触觉存在。有些患者完全无汗。受累部温觉减退的程度比痛觉更为显著,但触觉极少受影响;下肢表现比上肢严重
2..血液检查:包括血糖、肝功、肾功、血沉、风湿系列、免疫球蛋白电泳等与自身免疫有关的血清学检查;血清重金属(铅、汞、砷、铊等)浓度检测;对鉴别诊断有意义。血清多巴胺羟化酶减少常作为本病诊断的一项重要的生化指标。
3.基因缺陷分析。
4.其他检查
(1)肌电图检查 多数正常,部分病人表现为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变慢,以下肢较明显。
(2)X线检查 可发现趾骨,跖骨破坏,骨质溶解或增生,骨膜增厚。
(3)肌肉活检正常 或呈失神经性改变,横纹消失,有散在变性的肌纤维,周围神经活检,发现细小无髓纤维几乎完全消失,有髓纤维脱髓鞘。

诊断

1.诊断:
诊断主要依靠特征的临床表现,有家族遗传史,基因缺陷分析、周围感觉神经电生理检查及周围神经活检,有助于确定诊断。
2.鉴别诊断:
①足部溃疡感染:有皮肤化脓感染史,具备炎症的特征红、肿、热、痛,病程久者可累及骨骼;
②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肥胖儿多见,有糖尿病史,血糖、尿糖控制不理想所致末梢神经损害,营养障碍,可见指趾端皮肤、骨破坏;
③慢性骨髓炎:由急性骨髓炎转化而来,早期有急性骨髓炎的临床表现如发热、局部肿痛等

治疗

无特殊治疗方法,主要为对症处理,如避免伤害性损伤、加强营养、调节心血管功能、促进胃肠道蠕动等。对周围神经损害可用神经营养代谢药,如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E、胞磷胆碱、三磷腺苷(ATP)、辅酶A等,以及神经生长因子等药物,或可促进神经功能的改善。对本病所致的溃疡行局部用药治疗。也可配合针灸,理疗等治疗。

预后

照顾周全的患者也可以生存到30~40岁。虽然是遗传性疾病,但相当罕见。多数患儿因肺炎或其他并发症而夭折。

预防

积极做好遗传咨询和宣传优生优育工作,细致调查其家谱,对可疑病例应及早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和周围神经活检。进行遗传咨询。预防措施包括避免近亲结婚、携带者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和选择性人工流产等,防止患儿出生。

健康问答

  • 先天性感觉性神经病应该如何护理?
    医生头像
    王学廉 主任医师 唐都医院 - 神经外科
    1.加强营养,积极治疗溃疡,抗感染。 2.避免高温及其他因素对皮肤的刺激。 3.避免创伤。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王学廉

唐都医院 神经外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393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7年11月27日 13:50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