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血友病乙

血友病乙又称血友病B,是血友病其中的一种,为凝血因子Ⅸ(FⅨ)缺乏,由相应的凝血因子基因突变引起。
别名: 遗传性因子Ⅸ缺乏症   Christmas病   血友病B   血浆凝血激酶成分缺乏症  
英文名:
发病部位: 血液系统  
就诊科室: 血液科  
症状: 儿童关节损伤后出血不止   反复性鼻出血  
多发人群: 儿童  
治疗手段: 综合治疗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血友病A和血友病B的临床表现相同,主要表 现为关节、肌肉和深部组织出血,也可有胃肠道、泌尿道、中枢神经系统出血以及拔牙后出血不止等。 若反复出血,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关节畸形和(或)假 肿瘤形成,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外伤或手术后延迟 性出血是本病的特点。根据患者凝血因子活性水 平可将血友病分为轻型、中间型和重型。轻 型患者一般很少出血,只有在损伤或手术后才发 生;重型患者自幼可有自发性出血(可发生于身体 的任何部位);中间型患者出血的严重程度介于轻 型和重型之间。
                                              血友病A和血友病B的临床分型

病因

为凝血因子Ⅸ(FⅨ) 缺乏,由相应的凝血因子基因突变引起,FⅨ为一种单链糖蛋白,被Ⅺa等激活后参与内源性FX的激活。FⅨ基因位于X染色体长臂末端(Xq26-q)。

检查

实验室检查:
1. 血小板计数正常、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 凝血酶时间(TT)正常、出血时间正常;血块回缩试 验正常,纤维蛋白原定量正常。
2. 重型血友病患者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延长,轻型血友病患者APTT仅轻度延长或 正常。
3. 确诊试验:确诊血友病有赖于FⅧ活性(FⅧ∶ C)、FⅨ活性(FⅨ∶C)以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 (VWF∶Ag)的测定。血友病A患者FⅧ∶C减低或缺 乏,VWF∶Ag 正常,FⅧ∶C/VWF∶Ag 明显降低。血 友病B患者FⅨ∶C减低或缺乏。
4. 抑制物检测:若患者治疗效果不如既往,应 检测凝血因子抑制物。对于儿童患者,建议在首次 接受凝血因子产品后的前 20 个暴露日每 5 个暴露 日检测1次,在21~50个暴露日内每10 个暴露日检 测1次,此后每年至少检测2次,直至150个暴露日 。 此外,患者接受手术前必须检测抑制物。 
(1)抑制物筛选:采用APTT纠正试验,即正常血浆和患者血浆按1∶1混合后,于即刻和37 ℃孵育 2 h后分别再测定APTT,并与正常人和患者本身的 APTT 进行比较,若不能纠正应考虑可能存在抑制 物 。
(2)抑制物滴度(以FⅧ为例):确诊抑制物必须 测定抑制物滴度。将不同稀释度患者血浆与正常 血浆等量混合,孵育2 h,测定残余FⅧ∶C。能使正 常血浆FⅧ∶C减少50%时,则定义为FⅧ抑制物的 含量为1个Bethesda单位(BU),此时患者血浆稀释 度的倒数即为抑制物滴度,以“BU/ml 血浆”表示。 如 果 在 1~4 周 内 连 续 2 次 用 Bethesda 法 或 者 Nijmegen法检测发现患者抑制物滴度≥0.6 BU/ml, 则判定为阳性 。若抑制物滴度>5 BU/ml,则为高 滴度抑制物;若抑制物滴度≤5 BU/ml,则为低滴度 抑制物 。
5. 基因检测:建议对患者进行基因检测,以便 确定致病基因,为同一家族中的携带者检测和产前 诊断提供依据。此外,可以通过基因突变判定患者 产生抑制物的风险。

诊断

1.临床表现:关节、肌肉和深部组织出血,也可有胃肠道、泌尿道、中枢神经系统出血以及拔牙后出血不止等。 若反复出血,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关节畸形和(或)假 肿瘤形成,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外伤或手术后延迟 性出血是本病的特点。根据患者凝血因子活性水 平可将血友病分为轻型、中间型和重型。轻 型患者一般很少出血,只有在损伤或手术后才发 生;重型患者自幼可有自发性出血(可发生于身体 的任何部位);中间型患者出血的严重程度介于轻 型和重型之间。
2.实验室检查: 
①APTT延长,PCT缩短; 
②TGT延长,不能被钡吸附正常血浆纠正;
③FⅨ抗原及活性明显减低。
3.携带者及胎儿产前诊断 采用FⅧ:C、FⅨ定量检测、PCR及基因芯片技术等,可对携带者及胎儿作出诊断,以利优生优育。

治疗

一、治疗原则和方案 血友病患者应该在血友病诊疗中心接受综合 关怀团队的诊疗与随访。如果发生急性出血,为避 免延误治疗,可以在综合关怀团队的指导下在附近 的医疗机构接受治疗或者在家庭进行自我注射。家庭治疗可让患者立即注射凝血因子,实现最理想 的早期治疗,其结果是减少疼痛、功能障碍以及远 期残疾,并显著减少因并发症导致的住院。家庭治 疗必须由综合关怀团队密切监管,且只有在患者及 其家属得到充分的教育和培训后才能开始进行。
血友病患者应避免肌肉注射和外伤。禁服阿 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以及所有可能 影响血小板聚集的药物。若有出血应及时给予足 量的替代治疗。患者应尽量避免各种手术,如必须 手术时应进行充分的替代治疗
1、血 友病B的替代治疗首选基因重组FⅨ制剂或者病毒 灭活的血源性凝血酶原复合物,在无上述条件时可 选用新鲜冰冻血浆等。每输注 1 IU/kg 体重的 FⅨ 可使体内 FⅨ∶C 提高 1 IU/dl,FⅨ在体内的半衰期 约24 h,要使体内 FⅨ保持在一定水平需每天输注 1次(具体替代治疗方案见表)
                           获取凝血因子不受限时的替代治疗方案

2. 如何实施替代治疗 根据替代治疗的频次可以分为按需治疗和预 防治疗(规律性替代治疗) 。预防治疗是血友病规 范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维持正常关节和肌肉 功能为目标的治疗。预防治疗可以分为三种:①初 级预防治疗:规律性持续替代治疗,开始于第2次关 节出血前及年龄小于3岁且无明确的关节病变证据 (查体/影像学检查);②次级预防治疗:规律性持续 替代治疗,开始于发生2次或多次关节出血后,但查 体/影像学检查没有发现关节病变;③三级预防治 疗:查体和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关节病变后才开始 规律性持续替代治疗
预防治疗方案:
①Malmö 方案 (大剂量方案):每剂 25~40 IU/kg,血友病B每周2次;
②Utrecht 方案(中 剂量方案):每剂 15~30 IU/kg,血友病B每周2次。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 前几年试行了以下低剂量方案,血友病 B:FⅨ制剂 20 IU/kg体重,每周1次。
3. 并发症的处理 
(1)抑制物的处理:抑制物的累计发生率在重 型血友病A患者为20%~30%,轻型和中间型血友病B患者低于5%。抑制 物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和非遗传两大类。遗 传因素主要有基因突变、种族和家族史等;非遗传 因素包括外伤史、暴露日、输注剂量、药物品种及治 疗策略等。遗传性因素是抑制物产生的前提和基 础,非遗传因素是抑制物产生的触发因素,二者共同参与了抑制物的发生、发展,也决定了抑制物的 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
急性出血的治疗:对于血友病B患者,低滴度者可以加大剂量使用 FⅨ制剂,高滴度者使用基因重组的活化FⅦ制剂控 制出血。
免疫耐受诱导治疗(ITI):ITI 是指让抑制物阳 性患者长期规律性频繁接受凝血因子产品,从而达 到外周免疫耐受 。总体而言,血友病B抑制物阳性患 者ITI成功率仅为30%且有过敏反应及不可逆性肾 损伤风险,因此血友病B抑制物患者在实施ITI时应 慎重
目前经典的ITI治疗方案主要有三种:
①Bonn 方案:该方案是大剂量ITI方案,通常给予FⅧ剂量 为 100 IU/kg,每天 2 次,对于高危出血患者同时给 予活化凝血酶原复合物(aPCC)50 IU/kg,每天2次; 该方案一直使用到抗体滴度低于 1 BU/ml。
②Van Creveld(荷兰)方案:该方案基于低剂量 FⅧ输注 25 IU/kg,隔日1次输注,随之剂量每次减少30%,最 终减至 10~15 IU/kg,每周 3 次。
③Malmö方案:该 方案基于 FⅧ输注联合免疫抑制治疗,在初始抗 体高滴度的患者,采用该方案时建议使用免疫 吸附方法使抗体滴度低于 10 BU/ml 后开始 ITI 治疗。治疗时给予口服泼尼松[(50~150)mg/d× 2 d]+环磷酰胺[(12~15)mg · kg-1 · d-1 ×2 d,以后 (2~3)mg · kg-1 · d-1 , 共治 疗 8~10 d],也 可 加 用 静 脉 丙 种 球 蛋 白 0.4 g·kg-1 ·d-1 ×5 d;给予大剂 量输注 FⅧ,维持体内 FⅧ∶C(40~100)IU/dl 2~3 周,然后每周预防性输注FⅧ 2~3次 。对于因各 种条件限制不能进行 ITI 的患者,目前一般不主张 单用免疫抑制剂[14] 。有学者探索使用利妥昔单抗 以降低抑制物滴度。
有以下几种情况者 ITI 疗效较好:
①抑制物既 往峰值<200 BU/ml;
②ITI 前的抑制物滴度<10 BU/ml;
③年龄<8 岁;
④开始 ITI 前抑制物滴度降至<10 BU/ml的时间<2年,反之疗效不佳[14] 。对于 抑制物滴度在 5~10 BU/ml 的患者应立即开始 ITI; 对于抑制物滴度>10 BU/ml 的患者,一般情况下应 该等 FⅧ抑制物滴度降至 10 BU/ml 以下后开始 ITI。如果等待 1~2 年后 FⅧ抑制物滴度仍然没有 降至 10 BU/ml 以下(等待期间不应再给患者使用 FⅧ制剂),或者患者有危及生命的出血时,也要开 始ITI
ITI 疗效评估:
①完全耐受:抑制物持续阴性 (<0.6 BU/ml)且 FⅧ回收率>66%、FⅧ半衰期>6 h。 
②部分耐受:抑制物滴度<5 BU/ml,FⅧ回收率< 66%/半衰期<6 h,但是使用 FⅧ治疗可以阻止出 血。
③无效:不能达到完全或者部分耐受。一般来 说,在 3~6 个月内抑制物滴度下降不足 20%、经过 3~5年ITI后抑制物滴度仍>5 BU/ml是提示ITI无效 的指标
(2)血友病性关节病的处理:血友病性关节病 是指由于反复关节出血导致关节功能受损或关节 畸形。考虑到现实情况,除非患者及其家庭经济能 够承受,不宜积极推广关节置换等矫形手术。如果 要进行手术,必须要由有经验的血液科专科医生、 骨科专科医生、出凝血实验室技术人员以及康复科 医师等组成综合关怀团队,以保障患者围手术期的 各项指标评估、手术方案的确定与顺利实施以及术 后的康复等 。慢性关节滑膜炎伴反复关节出血 的患者可以采用放射性核素滑膜切除,但必须在有 条件的医院由有经验的医生进行操作。
(3)血友病性假肿瘤的处理 :血友病性假肿 瘤是发生在血友病患者中一种少见但致命的并发 症,其本质是发生在肌肉或骨骼的一种囊性包裹的 血肿,通常是血友病患者发生出血后凝血因子替代 治疗不充分而长期慢性出血的结果。目前认为血 友病假肿瘤包含两种不同的病理类型:第一种发生 在周围长骨,尤其是生长发育中的儿童长骨,主要 是在骨内形成并扩展,可以突破骨皮质扩展;第二 种是发生于骨盆周围区域,通常是由软组织血肿逐 渐发展而来,可以变得巨大,侵蚀破坏临近的骨骼 及脏器。通过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容易了解假肿瘤 的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解剖位置,从而制定治疗 方案。
假肿瘤治疗的目标应该是彻底清除假肿瘤,尽 可能重建正常解剖结构。清除假肿瘤最理想的方 法是完整的切除,通常从囊壁的周围开始,但是某 些重要的器官(如输尿管等)往往会包含在假肿瘤之内,因此很容易造成损伤。为了减少重要脏器的 损伤,可以将临近重要器官的囊壁保留。在进行任 何侵入性检查或者手术时,应该由血液科医师进行 评估,需要检测凝血因子抗体及回收率。围手术期 及术后需要综合关怀团队合作,以防止并发症的发 生和假肿瘤复发。
(4)血液传播性感染:目前常见的血液传播性 病毒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 炎病毒等。这些病毒感染后,除了可能导致免疫缺 陷和肝硬化外,还可导致肿瘤的发生率增加。一旦 罹患有关感染,建议患者在血友病综合关怀团队的 指导下进行相应抗病毒治疗。
4. 其他药物治疗 
(1)1-去氨基-8-D-精氨酸加压素(DDAVP):每 次剂量一般为 0.3 μg/kg,用 50 ml 生理盐水稀释后 静脉滴注,20~30 min 滴完,每 12 h 1 次,连续 1~3 d 为1个疗程。DDAVP多次使用后疗效差,效果不佳 时应及时补充FⅧ制剂。此药主要用于轻型血友病 A,少数中间型血友病A患者可能也有效。用药期 间应监测FⅧ∶C。不良反应包括暂时性面色潮红、 水潴留等。由于水潴留等,此药在幼儿慎用,2岁以 下儿童禁用。 
(2)抗纤溶药物:常用药物有氨甲环酸、6-氨基 己酸、止血芳酸等。泌尿系统出血时禁用。避免与 凝血酶原复合物同时使用。
5. 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 可以促进肌肉、关节积血吸收,消炎消肿,维持 正常肌纤维长度,维持和增强肌肉力量,维持和改 善关节活动范围。在非出血期积极、适当的运动对 维持身体肌肉的强壮并保持身体的平衡以预防出 血至关重要。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应该在有经验 的理疗师指导下进行。

预后

本组疾病尚无根治疗法。发病年龄越早预后越差;主要死亡原因是意外损伤,其次为手术后失血;器官内出血或颅内出血也是死亡危险因素。

预防

由于本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因此预防更为重要。血友病的出血多数与损伤有关,预防损伤是防止出血的重要措施之一,医务人员应向患者家属、学校、工作单位及本人介绍有关血友病出血的预防知识。对活动性出血的患者,应限制其活动范围和活动强度。一般血友病患者,应避免剧烈或易致损伤的活动、运动及工作,减少出血的危险;建立遗传咨询,严格婚前检查,加强产前诊断,是减少血友病发生的重要方法。

健康问答

  • 血友病患者何时开始依法治疗?
    医生头像
    曾海 主任医师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 重症医学科
    至于何时开始预防治疗,建议在发生第一次关 节出血或者严重的肌肉出血后立即开始。如果发 生颅内出血,也应该立即开始预防治疗

参考资料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中国血友病协作组——血友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中华血液学杂志2016年5月第37卷第5期.

世界血友病联盟——血友病管理指南(第二版)(中文翻译)——世界血友病联盟官网.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曾海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重症医学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529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7年11月08日 17:27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