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淋巴瘤样丘疹病

淋巴瘤样丘疹病是一种低度恶性的T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为坏死性丘疹或结节,消退后可遗留浅表瘢痕,皮损具有复发性和自愈性,通常可见不同时期的皮损共存.
别名: 皮肤淋巴瘤样丘疹病  
英文名: lymphomatoid papulosis
发病部位: 躯干及四肢近端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多发人群: 多发于中年,女性稍多见  
治疗手段: 化疗 免疫治疗 中医类 激光治疗
并发疾病: 恶性肿瘤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患者多为成年人,发病多见于40一60岁, 儿童发病率低。皮损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端,也可见于掌跖、头皮及外生殖器,偶发生于口腔黏膜。皮损成批出现数个至数十个,常对称分布。初起为针头至绿豆大淡红、紫红或淡红棕色水肿性丘疹,中央可为出血性,直径一般不超过5~15mm,亦可产生水疱,继而坏死、发黑、破溃、结痂或表面有细薄鳞屑,临床类似于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 

病因

目前病因不明。是一种“潜在”的淋巴瘤。

检查

组织病理示淋巴样细胞浸润早期在真皮上、中部血管及附件周围为主,充分发展时累及真皮深层及皮下。淋巴样细胞不典型,类似MF细胞或R-S细胞。免疫组化显示大的不典型淋巴样细胞有Ki-1抗原。小淋巴样细胞示活化辅助T细胞性。

诊断

1、主要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皮损成批出现数个至数十个,常对称分布。初起为针头至绿豆大淡红、紫红或淡红棕色水肿性丘疹,中央可为出血性,直径一般不超过5~15mm,亦可产生水疱,继而坏死、发黑、破溃、结痂或表面有细薄鳞屑,临床类似于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 
2.组织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

治疗

急性患者可口服雷公藤或泼尼松20mg/d,在2~3周内逐渐减量。慢性患者可试用四环素、抗疟药、紫外线照射或免疫调节治疗。如发生真性淋巴瘤时,则应按淋巴瘤的类型进行治疗。

预后

常有反复,一部分可自愈,一部分可发展成MF、霍奇金病、原发性皮肤CD30阳性大细胞淋巴瘤或其他淋巴瘤。

预防

在生活中,只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就可以减少恶性淋巴瘤的发生。避免病毒感染、适当体育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避免容易导致形成肿瘤的诱发因素,包括放射线,包括辐射,包括有机化合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健康问答

  • 淋巴瘤样丘疹病可以治愈吗?
    医生头像
    孔玉沙 主任医师 周口市中心医院 - 皮肤科
    在不合并其他恶性淋巴瘤的情况下是可以治疗痊愈的。

参考资料

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NCCN指南2015版).

中国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2015 年版).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曾海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重症医学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803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8年01月05日 17:12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