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多发性消化道息肉综合征

消化道多发性息肉综合征(PJS)是一种以皮肤黏膜色素沉着和消化道息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PJS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具有家族遗传性。息肉多为腺性息肉,其癌变率高达50%。
英文名:
发病部位: 小肠   大肠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症状: 皮肤黑斑   息肉  
多发人群: 有家族史  
治疗手段: 手术
并发疾病: 息肉恶性变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主要有3大特点。
1)黑色素斑: 皮肤黏膜色素斑是PJS患者独有的特征。黑色素斑 为散在分布的黑色、棕黑色圆形斑块,不高出皮 肤表面,常发生于红唇、唇黏膜和颊黏膜。目前 尚未见黑色素斑恶变的报道。
2)消化道多发性息肉:多见小肠和结肠,也可发生于胃十二指肠; 多发,黄豆大小,圆形或卵圆形;消化道息肉可 引起肠梗阻、出血和肠套叠等并发症。消化道息 肉可能发生癌变。
3)家族遗传性:PJS为常染色 体显性遗传性疾病,30%~55%的PJS患者有阳性家 族史,其他PJS患者可为散发性家系。患者后代男 女各有50%具有本病的遗传基因。

病因

PJS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主要致病基因 为肝激酶(liver kinase,LK)B1 [又称丝氨酸/苏氨 酸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STK)11]基因,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基因和p53基因。有学者认为,PJS的致病机制为LKB1 基因突 变引起LKB1 -AMPK-mTOR信号转导通路障碍,进 而影响细胞代谢、生长、增殖和程序性死亡,最 终导致PJS的发生。

检查

主要依靠胃镜、结肠镜、胶囊内镜检查,分别用于胃十二指肠、结直肠、空回肠息肉诊断。对于PJS小肠息肉,胶囊内镜为的首选。而双气 囊电子小肠镜主要用于内镜下息肉切除或联合外科手术治疗。主要表现为:多见小肠和结肠,也可发生于胃十二指肠;多发,黄豆大小,圆形或卵圆形;消化道息肉可引起肠梗阻、出血和肠套叠等并发症。消化道息 肉可能发生癌变。合并肠套叠及肠梗阻的患者,B超可进行快速、初步的检查。CT对肠套叠及肠梗阻的判断较好,MRI可对息肉大小、位置进行判断,适合小肠息肉患者术前评估。消化道造影有利于显示肿块及狭窄 的程度。

诊断

PJS诊断标准 
①胃肠道息肉≥3个,且组织学符合PJS的特点,即起源于黏膜肌层的平滑肌像树枝样延伸至息肉的黏膜下层,称为PJ息肉;
②具有PJS家族史且伴有PJ息肉的发生;
③具有PJS家族史且有典型的皮肤黏膜色素沉着;
④典型的皮肤黏膜色素沉着且伴有PJ息肉的发生。

治疗

较小息肉而无症状者,可内科保守治疗, 定期随访,每隔1 ~ 2年定期检查。息肉小于2cm的,可在内镜下逐个切除息肉,若息肉带蒂,可行内镜下 圈套电切治疗,而蒂较粗者可予黏膜下注射后切除, 创面予钛夹夹闭预防出血。息肉较大者(大于2cm 以上)且有症状者尽早行肠切开单纯息肉摘除术,解除肠梗阻及肠套叠。结肠、直肠内息肉较大且密集到无法切除者,可行全结肠切除术,保留部分直肠及肛门功能。
PJS患者的皮肤黏膜黑斑可采用手术切除、冷 冻、磨皮、电干燥和激光等治疗,但会引起瘢痕和色素改变。用波长752nm调Q开关紫翠宝石激光治疗PJS黑斑,不良反应小并且不留瘢痕。

预后

有家族史及诊断明确的患者均应积极随访,早期诊断、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恶性肿瘤的可能。PJS病人必须坚持常年随访。

预防

①10~20岁病人,每2~3年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男性病人每年行睾丸检查1次,如有异常,行B超检查;
②20岁后女性病人每年行乳腺检查、宫颈巴氏涂片、子宫内膜活检以及盆腔B超,每2年行乳腺钼靶检查;
③25岁后所有病人每2年行结肠镜检查

健康问答

  • 结肠有1cm大小的息肉,需要处理么
    医生头像
    薛双峰 副主任医师 新沂市人民医院 - 普外科
    最好处理的,有的息肉是有恶变的倾向的,做个镜下切除就可以了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薛双峰

新沂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推荐词条

息肉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457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7年12月25日 12:03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