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术治疗
早期首选手术治疗 ,且可获得较高的长期生存率。Devaiah 等汇总361 例ONB资料发现,接受手术治疗者比未行手术者的总体预后好。1971 年,Doyle等开始应用颅面联合入路的手术方式治疗ONB,该手术可将鼻腔、筛窦、眼眶和上颌窦等处的肿瘤连同前颅底骨和颅内肿瘤一并切除,将5年生存率从应用该手术前的37.5% 提升至82%。Har-El认为,因ONB 具有沿颅底孔、管、裂、缝及神经向颅内侵犯和随血液、淋巴转移至颅内的特性,鼻内和颅底的安全界线很难确定,故对于这一区域的恶性肿瘤应采用鼻侧切开径路以充分暴露病变。为减少术后肿瘤残留,切除肿瘤后可常规应用鼻内镜检查隐匿部位并清除残留肿瘤。
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的开展及其较传统开放性手术具有创伤小、避免面部遗留瘢痕、保证患者良好生活质量的优势,鼻内镜下治疗ONB 的报道逐渐增多。Suriano 等报道, 内镜下手术联合放疗在A、B 期ONB 患者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
2、放疗
嗅神经母细胞瘤具有较高的放射敏感性,单纯放疗可使早期患者的5 年局部控制率达到100%。但也有学者认为单纯放疗疗效欠佳,5年生存率相较于单纯手术组或综合治疗组低,仅为35% ~ 37%。值得注意的是,接受单纯放疗者还包括一部分晚期无法手术的患者,可能影响统计分析的结果
术前放疗能减少肿瘤负荷,降低术中肿瘤种植风险,提高手术切除率。Polin 等分析了34 例ONB 患者资料发现,采用术前放疗者5 年生存率达81.0%。但也有学者指出,病灶缩小后会使手术切缘难以确定,难以获得足够的安全边界。
鼻腔、鼻窦肿瘤具有复杂的解剖结构,判断术后切缘是否干净具有一定难度,术后放疗可减少肿瘤局部复发和提高局部控制率。目前对于放射治疗的靶区范围、照射剂量、分割方式、颈淋巴结预防性照射与否等尚无统一定论。通常照射野范围主要包括整个鼻腔、筛窦、上颌窦、蝶窦以及额窦,有淋巴结转移者还应包括相应的颈部淋巴结引流区,术后放射剂量一般为50 ~ 70 Gy,总剂量≥ 60 Gy 的大野照射可取得较好的肿瘤局部控制率。传统二维照射由于原发病灶邻近重要结构如眼球、视神经及视交叉、脑干等的限制,放疗医生常面临肿瘤局部欠量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视力下降甚至失明、放射性脑坏死、放射性骨损伤等)的两难局面。随着调强放射治疗(IMRT)、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等精确放疗技术的广泛应用,既保证了靶区的精确性、提高靶区剂量,又能减少周围重要器官的损伤。
3、化疗
局部晚期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的报道逐渐增多。术前同步放化疗可减少肿瘤负荷, 提高肿瘤完全切除率。有研究发现,bcl-2阳性表达者的化疗敏感性较阴性表达者高。标准的化疗方案仍处于探索阶段,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相较于其他不含铂类的化疗方案可延长肿瘤的复发时间,提高患者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