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小角膜

小角膜(microcornea)是一种角膜直径小于正常,同时常伴有其他眼部异常的先天性发育异常。
英文名: microcornea
发病部位: 角膜  
就诊科室: 角膜病科  
症状: 曲率半径增大  
多发人群: 儿童  
治疗手段: 综合治疗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小角膜的主要症状表现
一、小角膜变 早期,可有弥漫性或扇形、周边程度较低的基质浸润,内皮后伴有或不伴有KP。随着基质层炎症反应的加重,基质层和上皮层水肿加剧,常呈毛玻璃样外观。前房反应和患者的症状也加剧。新生血管常侵入基质层内。 若在几周或数月之后不进行治疗,基质层的炎症和血管化将达到高峰,然后消退,逐渐地血管闭塞,萎缩的血管则在角膜基质内留下幻影血管,表现为灰白色纤细状物. 炎症消退后,多数患者角膜可恢复透明,少数患者角膜可遗留厚薄不等的深层瘢痕。
二、特异性征象 结核性小角膜:炎症影响角膜前中基质层,基质浸润趋向于周边部,且常呈扇形分布和伴有扇形角巩膜炎。 麻风性小角膜:表层无血管性的小角膜是其特征性的损害,常从颞上象限开始。始为小而分散的上皮下混浊或前基质层混浊;以后融合成弥散性的前基质层混浊;最后,血管侵入,向角膜混浊区延伸,形成特征性的麻风血管翳。角膜神经可发生节段性的增粗,形成“串珠状”。

病因

小角膜的主要病因病机
一、西医学的认识 小角膜可能与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有关。梅毒螺旋体、麻风杆菌、结核杆菌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是常见的病因,虽然致病微生物可以直接侵犯角膜基质,但大多数病变是由于感染原所致的免疫反应性炎症。 该病的发病机制被公认为是宿主对感染原的免疫反应,而不是病原活动感染的直接结果,该病属于Ⅳ型(迟发型)变态反应。
二、中医学的认识 多因肝经风热或湿毒蕴结,熏灼风轮,气血凝滞,漫生翳障而成;或邪毒久伏,耗损阴液,虚火上炎所致;亦可由脾虚气弱,不能化生水谷精微以润泽黑睛而患本病。

检查

一、病史 有无角膜刺激症状及外伤史,局部和全身是否用过皮质类固醇;有无慢性泪囊炎、内翻倒睫等眼病及有关的全身疾病。 
二、眼部检查 小角膜刺激症状严重者,特别是小儿,可先滴表面麻醉剂后再行检查。对有穿孔危险者,检查时切忌压迫眼球。对角膜表层损伤,利用荧光素染色法很容易查见,利用放大镜或裂隙灯更易查出小角膜变部位和形态。 必要时作角膜知觉检查和泪液分泌功能检查等。

诊断

诊断依据:
⑴角膜横径小于10 mm,角膜扁平,前房较浅,眼球往往相对较小。 
⑵视力差或弱视,或有高度远视。

治疗

1、治疗为矫正远视或早期行弱视训练,如无其它合并症不需特殊处理。
2、因易发闭角型青光眼,在该病易发年龄阶段可行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以预防。

预后

积极治疗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延误治疗或有合并症闭角型青光眼预后稍差

预防

避免近亲结婚,提高产前诊断技术,预防遗传患儿的出生,提高优生率。

健康问答

  • 如何预防小角膜?
    医生头像
    曾海 主任医师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 重症医学科
    避免近亲结婚,提高产前诊断技术,预防遗传患儿的出生,提高优生率。

词条标签

小角膜  角膜病科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曾海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重症医学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575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4月22日 17:10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