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外阴丹毒

外阴丹毒(erysipelas of vulva)是一种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外阴皮肤或粘膜的急性炎症。
别名: 外阴淋巴管急性炎症  
英文名: erysipelas of vulva
发病部位: 外阴  
就诊科室: 感染科  
症状: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蝶形红斑   痤疮样皮疹   水泡  
多发人群: 无特殊人群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此病起病急骤,常有寒战、发热、食欲减退等前驱症状,外阴部皮肤红肿、发热、疼痛、烧灼感,并出现有皮疹。皮疹初起时为结节状红斑,然后迅速向周围蔓延。常与周围界限清楚,边缘稍高出皮面,色鲜红,压之褪色。皮疹中心区由红逐渐转为棕黄色、并脱屑,周边有时可有大小水泡,严重时红斑上出现大水疱或坏疽。患者可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持续高热等中毒症状。

病因

1、发病原因 任何使人体抵抗力下降的情况,如长期营养不良,糖尿病,尿毒症等,均可成为本病的发病因素,如患者身体虚弱,免疫功能低下时,病原菌则通过外阴部的擦伤、抓伤创面而侵入感染发病。
2、发病机制 致病菌从外阴皮肤和黏膜的表面微小破损处侵入皮内网状淋巴管后便迅速蔓延,从而引起急性弥漫性炎症,溶血性链球菌毒素不仅可引起局部红肿表现而且可引发全身中毒症状,病变主要位于真皮及表皮,真皮高度水肿,血管及淋巴管扩张,炎细胞浸润,重者表皮内可发生水肿,甚至形成大疱。

检查

1、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或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加快,抗链球菌溶血素增多。
2、组织病理 :真皮高度水肿,毛细血管及淋巴管扩张,结缔组织肿胀,中、小动脉内皮细胞肿胀。管腔为纤维蛋白栓塞,真皮及扩张的淋巴管中有弥漫的炎性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有时可见链球菌,水肿剧烈者可见表皮内水肿或大疱。

诊断

主要依据发病急剧,局部红肿,境界清楚,伴有高热及疼痛等,较易诊断。主要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接触性皮炎 有明显的刺激物及过敏性物质接触史,皮损发生在接触部位,境界清楚,瘙痒明显,病人无全身症状。 
2﹒蜂窝织炎 为细菌侵入皮下组织引起的急性炎症,炎症浸润较深,可有深部化脓、红肿,境界不清,炎症中央红肿最著,破溃后可排出脓液及坏死组织。 
3﹒血管性水肿 发病及消退均较快,局部潮红不明显,无明显性水肿,自觉症状较轻,无全身症状。 
4﹒癣菌疹 发于小腿部的癣菌疹,常呈红斑样,水肿不明显,足癣症状减轻或治愈后症状即随之消失。 
5﹒类丹毒 有接触家畜、鱼类或屠宰工作中受伤史,损害多发生于手部为紫红色,不化脓,不易发生水疱,往往没有明显的全身症状,猪丹毒杆菌培养及接种试验阳性。

治疗

1﹒全身治疗 原则为除去诱发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灶,全身症状严重者应给予必要的支持疗法。 
2﹒抗生素治疗 首选青霉素,可静脉或肌肉注射,体温恢复正常后仍要坚持治疗2周左右。磺胺类药物或其他抗生素也可应用。 
3﹒局部治疗 原则为消炎。局部可选用各种抗生素软膏、丹毒软膏、20%鱼石脂软膏或纯鱼石脂贴敷。患部周围可涂2%碘酊或用0.1%利凡诺溶液湿敷。

预后

1、积极预防治疗预后良好
2、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可引起慢性丹毒。

预防

注意休息,去除诱因, 注意外阴清洁卫生,不要搔抓及热水烫洗,积极治疗股癣。

健康问答

  • 外阴丹毒怎么引起的?
    医生头像
    牛国伟 主治医师 永济市皮肤病专科医院 - 皮肤科
    是一种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外阴皮肤或粘膜的急性炎症。

词条标签

皮肤病  丹毒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牛国伟

永济市皮肤病专科医院 皮肤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推荐词条

蝶形红斑 水泡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668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4月20日 07:14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