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缺血性结肠炎

缺血性结肠炎是供应结肠的小血管因多种原因造成血液灌注不足引起的结肠缺血性损伤,是缺血性肠病(亦称缺血性肠系膜血管病)中最多见的一种。
别名: ischemic colitis, IC   
英文名:
发病部位: 肠  
就诊科室: 普外科   外科  
症状: 肚子疼   恶心   便血   腹泻  
多发人群: 老年人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手术
并发疾病: 高血压   动脉硬化   心脏病 NOS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症状:
缺血性结肠炎由于血供不足,结肠对缺血的耐受性较小肠为差,黏膜层首先受累,突发腹痛、腹泻和血便。腹痛是其最主要的症状,腹痛往往呈绞痛样,通常位于下腹及左下腹,以后出现水样便和血便,检查发现左下腹压痛、肌紧张、白细胞增高。
2.体征:
常有左下腹或下腹部压痛,但相对症状而言,体征严重程度较轻。如果有反跳痛.则提示肠壁全层缺血。疾病初期肠鸣音活跃,晚期肠鸣音减弱。
3.缺血性结肠炎一般为非坏疽型肠病,可分为:
1)一过性,可逆性;
2)慢性,非可逆性:慢性节段性肠炎和结肠狭窄。一过性缺血性结肠炎最多见,症状比较轻,数日内可消失,1—2周内组织学上和功能上均可完全恢复。结肠黏膜或黏膜下层的损伤表现为水肿、黏膜下出血,可能有部分黏膜坏死,坏死黏膜剥脱后出现多发性浅表溃疡。慢性非坏疽型缺血性结肠炎损伤的范围较大,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损伤达肌层,经数周或数月恢复。腹痛常因进食而诱发或加重。

病因

1.血管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导致的血管粥样硬化,是引起缺血性结肠炎的最常见原因。另外,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结缔组织疾病等引起的肠道小动脉炎症及血管损伤也可导致肠壁缺血。一些药物,如洋地黄类、麦角、血管升压药等通过收缩血管导致肠缺血。 
2.正常血流量减低:如左室功能障碍、低血压休克、脱水、出血和腹泻等导致低血容量使肠血管灌注下降。口服避孕药等增加血液黏稠度也可引起肠壁血管低灌注而出现缺血。 
3.肠管因素:肠梗阻、肠粘连、肠系膜扭转、长期顽固性便秘及灌肠可导致肠腔内压力增高、肠壁血流量降低,从而发生肠缺血。也有一些找不到明确的病因。

检查

1、血常规及生化检查:缺血性结肠炎没有特异的血化验异常。常有血白细胞轻度或中度增高,大便潜血阳性,CRP升高、血沉加速,也可有乳酸或乳酸脱氢酶、磷酸、肌酸磷酸激酶、碱性磷酸酶等增高。 
2、结肠镜检查:依据病程,内镜表现可分为三期,
①急性期(发病72h内):黏膜苍白水肿、淤斑、黏膜下出血、糜烂、假瘤形成,严重者可有不规则浅溃疡形成;
②亚急性期(72h一7d)溃疡形成,溃疡呈纵行或匍行,一般较浅,溃疡表面多覆污秽灰黄色渗出物;
③慢性期(发病2周以上)表现为慢性炎性改变,血管网消失,黏膜呈颗粒状,少数可见瘢痕及肠腔狭窄,个别病例仍有未愈合的溃疡存在。 
3、腹平片:急性腹痛病人需行腹平片排除肠梗阻、肠穿孔等急腹症。在缺血性结肠炎,腹平片可有非特异性改变,如结肠积气、黏膜增厚,重症肠坏死者的肠壁甚至门静脉可出现气影。结肠穿孔者可见腹内游离气体积聚,需行急诊剖腹探查术。 
4、钡剂结肠造影:主要表现有肠黏膜紊乱、不规则、皱襞增厚,有溃疡时,管壁可见锯齿状改变或龛影。黏膜下出血明显者可出现拇指压痕征或假瘤征。慢性期可表现为肠管腔狭窄、管壁僵硬、肠管痉挛。当怀疑有肠坏疽或肠穿孔时禁用钡灌肠检查。 
5、腹部CT及MRI:有诊断有一定帮助,可除外其他严重的病变。该病时病变肠段管壁增厚,肠管胀气扩张。MRI及CT对肠道缺血诊断的敏感性相当,对于肠系膜小血管的小血栓栓塞诊断意义不大. 
6、超声:简便易行。可以发现受累肠管的位置、结肠壁的厚度、肠壁分层及肠周脂肪以及有无腹腔积液的异常回声。但是肠管积气常会影响观察。 
7、肠系膜血管造影:肠系膜动脉造影很少能显示缺血性结肠炎患者肠血管闭塞和戚肠段血管充盈不良现象.对结肠缺血的诊断不如结肠镜等检查,临床上不作为首选检查方法。但在以下情况下血管造影对诊断及鉴别诊断有意义:一是考虑急性肠系膜缺血且不能通过临床表现与缺血性结肠炎明确鉴别,二是病变单独累及右侧结肠.提示肠系膜上动脉阻塞时。

诊断

缺血性结肠炎诊断主要基于:
1.年龄大于60岁病人,尤其是既往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便秘、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基础疾病的病人。或长期口服避孕药的女性;
2.有突发性腹痛,继而出现便血、腹泻等典型临床表现;③结肠镜、钡灌肠检查见相应表现。
本病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容易造成误诊,需要与其他疾病如急性肠梗阻、肠穿孔、急性腹膜炎等急腹症、炎症性肠病、肿瘤及结核等相鉴别。缺血性结肠炎诊断以下几点有利于与溃疡性结肠炎相鉴别:多见于老年;病变呈节段性分布,受累黏膜与正常黏膜分界清楚:直肠受累少见;病变在较短时间内缓解明显。缺血性结肠炎诊断还须与抗生素引起的急性出血性结肠炎相鉴别。

治疗

1.缺血性结肠炎治疗应以减轻肠道缺血损伤、促进损伤组织修复为目的。对绝大多数患者保守治疗有效。
2.保守治疗包括:禁食、肠道休息、去除诱因、静脉补液、经验性使用抗生素等。
3.对中、重度缺血性结肠炎经验性选择广谱抗生素,覆盖需氧和厌氧大肠杆菌,以减少细菌异位和脓毒症。
4.当出现肠梗阻表现时,应置入鼻胃管胃肠减压,以减轻腹痛和呕吐症状。抗血小板药物在缺血性结肠炎治疗中的作用尚不明确,通常不应用。
5.对已证实存在高凝状态的患者应给予抗凝治疗,但是其获益尚未被证实。
6.若经过上述处理,症状不缓解,或出现明显腹膜炎、肠穿孔或局部肠腔狭窄、肠梗阻等情况时,应及时手术治疗。严重的结肠缺血或栓塞行病变肠段切除术,同时行肠吻合术或临时作回肠或结肠造口术,并要考虑保留肠管应有良好的血液循环。

预后

本病预后取决于病变的程度、部位和合并症。一过性的、自限性的缺血常侵及黏膜和黏膜下层,预后良好。伴有透壁性梗死的暴发性缺血预后差,可进展至坏死和死亡。85%的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经保守治疗,病情于l或2d内改善,l或2wk内完全缓解,但是仍有少部分患者出现腹膜炎或临床表现恶化,需行急诊手术治疗。

预防

1.多参加室内外活动,避免久坐,同时养成规律的生活起居。
2.少食辛辣刺激性食品,避免吃肥肉、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食品,多吃蔬菜、水果等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健康问答

  • 缺血性结肠炎应该如何护理?
    医生头像
    王学廉 主任医师 唐都医院 - 神经外科
    1、要饮食有规律,一日三餐做到定时定量,不过分饥饿、不暴饮暴食,这样有利于肠道消化平衡,避免因无节制饮食而致肠道功能紊乱。 2、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少油腻为基本下拉查看详情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王学廉

唐都医院 神经外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150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7年11月27日 17:49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