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老年人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是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一种,
别名: 老年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英文名: Primary bone marrow fibrosis in the elderly
发病部位: 骨髓  
就诊科室: 血液科  
症状: 脾肿大   贫血   体重下降   低热   盗汗   消瘦  
多发人群: 老年人  
治疗手段: 综合治疗
并发疾病: 感染   未特指的白血病  
是否遗传: 不确定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主要临床表现:
1.脾肿大甚至巨脾是PMF的最显著特征。 
2.贫血:贫血常导致乏力、易疲劳、心悸、胸闷。 
3.饭后饱胀,消瘦,肚子闷胀不适。
4.出现体重减轻、低热、盗汗等全身症状。

病因

本病病因目前尚不明确。老年人原发骨髓纤维化患者,可能瘀斑造血系统的改变有关。由于髓外造血也可累及其他器官系统。   研究表明原发骨髓纤维化患者髓系细胞由克隆性干细胞分化。但是,骨髓成纤维细胞、T细胞是多克隆的。过度骨髓纤维化的病因仍不清楚。血小板、巨核细胞和单核细胞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TGF -β)、血小板来源的生长因子(PDGF)、白细胞介素1(IL)、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可以导致成纤维细胞生成和细胞外基质的增殖。此外,TGF-β和bFGFβ可能造成了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骨髓微血管生长。   

检查

1.询问病史: 必须仔细询问患者年龄、有无栓塞病史、有无心血管高危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无疲劳、早饱感、腹部不适、皮肤瘙痒和骨痛,有无活动力、注意力、此前 1 年内体重下降情况,有无不能解释的发热(>37.8 ℃)或重度盗汗及其持续时间,家族有无类似患者等。建议采用骨髓增殖性肿瘤总症状评估量表(MPN-SAF-TSS) [2]对患者进行症状负荷评估。
2.实验室检查: 以下实验室检查应作为疑诊 PMF 患者必检项目:①外周血细胞计数;②骨髓穿刺涂片和外周血涂片分类计数;③骨髓活检病理细胞学分析和网状纤维(嗜银)染色;④染色体核型分析;⑤JAK2、MPL 和 CALR 基因突变和 BCR-ABL 融合基因检测,TET2、ASXL1、SRSF2、EZH2、IDH1/2、 DNMT3A 等基因突变作为备选检查推荐[3];⑥血清 EPO 水平测定;⑦肝脏、脾脏超声或 CT 检查。有条件单位推荐应用 MRI 测定患者脾脏容积。

诊断

一、诊断标准 
1.MF分级标准: MF的诊断有赖于骨髓活检,为了保证准确病理分析,活检组织长度至少应1.5 cm,采用石蜡包埋,切片厚度为3~4 μm. MF分级标准采用欧洲MF分级共识标准。
3.PMF的诊断标准: 采用2014年修订的WHO (2008)诊断标准。由于80%~90%的PMF患者有JAK2 V617F、CALR或MPL基因突变,因此,修订标准中将WHO(2008)PMF主要诊断标准中第3条修订为"有JAK2、CALR或MPL突变",在次要诊断标准增加"有克隆性标志(如异常染色体核型)或无反应性骨髓纤维化证据"。导致反应性骨髓纤维化的常见原因有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其他慢性炎性疾病、毛细胞白血病或其他淋系肿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移性肿瘤或中毒性(慢性)骨髓疾患。
二、鉴别诊断
纤维化前期(prefibrotic)PMF应与ET进行鉴别,二者的鉴别主要是依靠骨髓活检病理细胞学形态分析:"真正"ET患者年龄调整后的骨髓增生程度无或轻微增高,髓系和红系造血无显著增生,巨核细胞胞质和细胞核同步增大,体积大至巨大,细胞核高度分叶(鹿角状),嗜银染色纤维化分级常为MF-0;纤维化前期PMF患者年龄调整后的骨髓增生程度显著增高,髓系造血显著增生,红系造血减低,巨核细胞细胞核体积的增大超过胞质,体积小至巨大,成簇分布,细胞核低分叶呈云朵状,嗜银染色纤维化分级常为MF-0或MF-1。 有血细胞减少的纤维化前期和纤维化期PMF应与MDS合并MF进行鉴别诊断:近50%的MDS患者骨髓中有轻~中度网状纤维增多(MF-0或MF-1),其中10%~15%的患者有明显纤维化(MF-2或MF-3),与PMF不同的是,MDS合并MF常为全血细胞减少,异形和破碎红细胞较少见,骨髓常示明显三系发育异常,胶原纤维形成十分少见,而且常无肝脾肿大。

治疗

老年人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面临一系列临床问题,如贫血、脾脏肿大、体质性症状、症状性髓外造血等,应尽早确认这些临床问题并给予适当处理。
1.治疗贫血:
1)HGB<100 g/L时应开始贫血治疗。现今已证实对PMF贫血有效的药物有糖皮质激素、雄激素、EPO和免疫调节剂,但所有这些药物均有不足之处,目前尚未进行临床对照试验。
①雄激素可使1/3~1/2患者的贫血得到改善,糖皮质激素可使1/3严重贫血或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得到改善,因此,伴贫血和(或)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初治时可联合雄激素(司坦唑醇6 mg/d或达那唑200 mg每日3次口服)和糖皮质激素(泼尼松30 mg/d),至少3个月。如果疗效好,雄激素继续使用,糖皮质激素逐渐减量。
EPO治疗PMF的观点尚不统一。有作者对已发表文献进行Meta分析的结论是EPO治疗PMF贫血的有效率为30%~40%。主要适用于血清EPO< 100 U/L的贫血患者,常用剂量为每周30 000~50 000 U。
②沙利度胺单药用量为100~400 mg/d。小剂量沙利度胺(50 mg/d)联合泼尼松(0.5 mg·kg-1·d-1)较单用沙利度胺能提高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来那度胺单药治疗MF的Ⅱ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贫血、脾大和血小板减少的有效率分别为22%、33%和50%。在来那度胺(PLT<100×109/L患者起始剂量为5 mg/d,PLT≥100×109/L患者起始剂量为10 mg/d,连续服用21 d、停药7 d, 28 d为1周期)联合泼尼松(30 mg/d)的Ⅱ期临床试验中,贫血和脾大的有效率分别为30%和42%。
2.治疗脾大:有症状的脾脏肿大患者的首选药物是羟基脲,该药也用于控制有症状的血小板增多和(或)白细胞增多。脾区照射只能暂时获益。脾切除术仍为药物治疗无效的脾脏肿大患者可行的治疗选择。
①羟基脲缩脾的有效率约为40%。羟基脲治疗无效的患者可改用其他骨髓抑制剂,如静脉克拉屈滨(5 mg·m-2·d-1,输注2 h,连用5 d, 1个月为1个疗程,重复4~6个疗程),口服马法兰(2.5 mg每周3次)或口服白消安(2~6 mg/d,密切监测血常规)。相对而言,在PMF治疗中,干扰素-α的耐受性差且疗效有限。
②受累区放射治疗可缓解肝、脾肿大所致的饱胀症状,但症状缓解时间较短(中位期间3~6个月)。脾区照射的总剂量为0.1~0.5 Gy(分为5~10次照射),可出现因血细胞减少而致的10%以上的死亡率。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有症状的脾脏肿大患者可考虑脾切除术。
3.治疗体质性症状: 当前推断细胞因子的异常产生与PMF相关体质性症状和恶病质有因果关系。PMF患者的体质性症状可很严重,须视为一个重要的治疗指征。针对脾脏肿大的治疗常可部分缓解体质性症状。芦可替尼(Ruxolitinib)可显著改善PMF的体质性症状。
4.如何治疗非肝脾内的造血: 胸椎椎体是PMF患者非肝脾性髓外造血(EMH)的最常见部位。其他的部位包括淋巴结、肺、胸膜、小肠、腹膜、泌尿生殖道和心脏。当出现临床症状时,可采用低剂量病灶局部放疗(0.1~1.0 Gy,分为5~10次照射)。目前,低剂量放疗是PMF相关非肝脾EMH的治疗选择。
5.脾切除术: PMF脾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死亡率为5%~10%,术后并发症见于约50%的患者。并发症包括手术部位出血、血栓形成、膈下脓肿、肝脏加速肿大、血小板极度增多和伴原始细胞过多的白细胞增多。考虑脾切除的患者须体能状况良好且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或实验室证据。
脾切除术的指征包括有症状的门脉高压(如静脉曲张出血、腹水),药物难治的显著脾肿大伴疼痛或合并严重恶病质,以及依赖输血的贫血。相反,严重的血小板减少是即将发生白血病转化的标志,切脾对此类患者的总体预后不会有良好的影响。脾切除术前推荐的预防性措施包括给予降细胞药物和抗凝药物。应维持PLT<400×109/L,因为术后可能出现极度血小板增多。建议由有经验的外科小组进行手术。
6.JAK2抑制剂: 2010年首次报道芦可替尼对MF患者有效。2个大系列的Ⅲ期临床试验COMFORT-1和COMFORT-2进一步肯定了芦可替尼在缩脾和改善MF相关症状的疗效,而且证实芦可替尼与现有常规MF治疗药物相比,可显著延长患者的总体生存期。2011年11月和2012年8月,美国FDA和欧盟EMA分别批准芦可替尼用于治疗MF患者。中国(63例)、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国际多中心Ⅱ期临床试验结果基本与COMFORT-1和COMFORT-2相似。英国骨髓纤维化研究和诊治指南(2014)推荐MF患者在以下情况首选芦可替尼治疗:①症状性脾脏肿大;②影响生活质量的MF相关症状;③MF导致的肝脏肿大和门脉高压。治疗前PLT>200×109/L患者推荐起始剂量为20 mg每日2次;PLT(100~200)×109/L患者推荐起始剂量为15 mg每日2次;PLT(50~<100)× 109/L患者推荐起始剂量为5 mg每日2次。前4周不应增加剂量,调整剂量间隔至少2周,最大用量为25 mg每日2次。治疗过程中PLT<100×109/L应考虑减量;PLT<50×109/L或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 109/L应停药。芦可替尼最常见的血液学不良反应为3/4级的贫血、血小板减少以及中性粒细胞减少,但极少导致治疗中断。治疗过程中出现贫血的患者可加用EPO或达那唑。停药应在7~10 d内逐渐减停,应避免突然停药,推荐停药过程中加用泼尼松20~30 mg/d。
7.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 allo-HSCT是目前唯一可能治愈PMF的治疗方法,但有相当高的治疗相关死亡率和罹病率。常规强度预处理的allo-HSCT患者的1年治疗相关死亡率约30%,总体生存率为50%。减低强度预处理者,5年中位生存率约为45%,与治疗相关和复发相关死亡率相近。与之相比,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符合移植条件(IPSS高危或中危-2患者,<60岁)但未行HSCT的PMF患者,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1%~95%和55%~77%。
对于预计中位生存期短于5年且符合移植条件者,应权衡allo-HSCT相关合并症的风险。这将包括IPSS高危(中位生存期约27个月)或中危-2(中位生存期约48个月)患者,以及输血依赖(中位生存期约20个月)或有不良细胞遗传学异常(中位生存期约40个月)的患者。还必须考虑其他可导致allo-HSCT失败的不良因素:红细胞输注负荷,重度脾大,使用非HLA相合的同胞供者,HSCT合并疾病指数(HCT-CI)评分高,高龄,疾病晚期和非HLA完全相合的无关供者。如选择allo-HSCT,应咨询有丰富HSCT经验的医生。
8.急变期的治疗: 该期患者的任何治疗效果都很差,应考虑试验性或姑息性治疗。应考虑对有选择的患者进行强烈诱导化疗,然后行allo-HSCT进行巩固。对于拟行HSCT的患者,HSCT前只要疾病逆转至慢性期,也许不需达完全缓解。

预后

针对中国PMF患者特征修订的IPSS(IPSS-Chinese)或DIPSS(DIPSS-Chinese)积分如下:
① IPSS或DIPSS低危组积0分;
②IPSS或DIPSS中危-1、触诊脾脏肿大或PLT <100×109/L积1分;
③IPSS或DIPSS中危-2积2分;
④IPSS或DIPSS高危积3分。依据积分分为低危(0~1分)、中危(2~3分)和高危(4~5分)三组。低危患者预后最好,中危患者预后良好,高危患者预后最差。

预防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没有更好的预防方法。适当体育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健康问答

  • 老年人原发性骨髓纤维化预后?
    医生头像
    曾海 主任医师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 重症医学科
    针对中国PMF患者特征修订的IPSS(IPSS-Chinese)或DIPSS(DIPSS-Chinese)积分如下:① IPSS或D...IPSS低危组积0分;②IPSS或DIPSS中危-1、触诊脾脏肿大或PLT <100×109/L积1分;③IPSS或DIPSS中危-2积2分;④IPSS或DIPSS高危积3分。依据积分分为低危(0~1分)、中危(2~3分)和高危(4~5分)三组。低危患者预后最好,中危患者预后良好,高危患者预后最差。下拉查看详情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曾海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重症医学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001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7年11月28日 18:00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