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褐黄病

褐黄病又称黑尿酸症,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代谢缺陷病。以黑色尿,全身结缔组织和软骨的色素沉着及关节病变为临床特征。自幼发病,到中年前后才出现典型皮肤变黑。
别名: 加罗德综合征   黄褐病   加罗德氏综合征   黑酸尿症   alkaptonuria  
英文名: ochronosis
发病部位: 皮肤、粘膜、肌腱  
就诊科室: 皮肤科  
症状: 衣裤黑染   皮肤、粘膜、肌腱等广泛变黑   腰脊疼痛  
多发人群: 成年人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是否遗传: 不确定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本病在婴儿至儿童期仅表现为黑尿酸病,并无其他不适感。尿布和衣物染黑成为发现本病的线索。皮肤损害在成年后(一般30~40岁)才出现,皮肤呈淡灰褐色或淡黑色,可泛发,但尤以颊、额、腋、生殖器为甚,耳软骨呈蓝黑或灰蓝色增厚,耵聍也呈褐色或黑色,影响听觉可致耳聋;巩膜见三角形棕色斑,角膜的边缘与内眦之间出现褐色或灰色素沉着,口腔粘膜也见色素沉着;甲呈淡蓝色,指关节出现蓝色斑,握拳时最清楚;骨关节受累时出现腰背痛,椎关节强硬,脊柱强直或弯曲,脊柱X 线显示椎间盘有特征性钙化现象;汗液带色将衣服染为褐色;色素沉积于肾和前列腺则形成色素性结石。病变明显,影响劳动力,但一般不危及生命。

病因

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正常情况下,酪氨酸转化为对羟苯酮酸(P hydorx yphenylpyruvic Acid),再经对羟苯丙酮酸氧化酶转化为尿黑酸。由于患者先天性缺乏黑尿酸氧化酶,从而使酪氨酸酶代谢终止于尿黑酸水平,不能进一步转化为乙酰乙酸(Acetoacetic Acid),使尿黑酸的量过剩。过量的尿黑酸由小便排出后经空气氧化成黑素,故有黑尿现象。尿黑酸在体内的软骨、肌腱、韧带、巩膜等组织中沉积,亦使之变黑。某些化学物和药物如酚、雷琐辛、盐酸阿的平等可抑制尿黑酸氧化酶中巯基(SH 基)的活性,故可引起获得性褐黄病。外用氢醌类的皮肤漂白剂可引起外源性褐黄病。

检查

1 .实验室检查:患者尿液在空气中放置渐变黑,加入NaOH 也使之变黑,而加入三氯化铁后尿液暂时呈蓝色;尿及血的尿黑酸定性、定量测定,可排除获得性褐黄病,获得性黄褐病检测不出尿黑酸。
2 .组织病理显示:在组织中和巨噬细胞内有黄至淡褐色细小色素颗粒沉着,真皮内色素淡褐,对硝酸银不着色,而对甲酚紫及甲苯蓝染则呈黑色,椎间盘和关节软骨也有色素沉着,色素为褐色,但光线散射使患部皮肤呈蓝色。
3 .脊柱X 线显示椎间盘有特征性钙化。

诊断

1﹒婴幼儿时尿布或衣裤黑染,提示有黑尿酸症的可能。 
2﹒成年后皮肤、粘膜、肌腱等广泛变黑。 
3﹒骨关节受累及椎关节强硬,脊椎强直弯曲,腰脊疼痛。 
4﹒尿液色谱法查尿黑酸帮助诊断,脊柱X 线显示椎间盘有特征性钙化。
5﹒组织病理学检查亦有助于诊断。
6  .本病应与黄褐斑、烟酸缺乏病、皮肤卟啉病、艾迪生病等进行鉴别。

治疗

1 .一般采取对症处理的办法,
2 .针对关节炎采用休息、理疗、对症止痛等,
3 .褐黄病对健康无大碍,不影响寿命。

预后

本病呈慢性进行性发展,最早于出生后数天起即可见尿液颜色改变,20~30岁出现皮肤色变,30~40岁起出现关节症状,50岁左右出现肾脏病变等并发症。关节病可以致残,存活期可以很长,死因多为心血管病和尿毒症。

预防

避免近亲结婚,进行婚前咨询检查,生育咨询与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健康问答

  • 褐黄病怎么预防
    医生头像
    牛国伟 主治医师 永济市皮肤病专科医院 - 皮肤科
    避免近亲结婚,进行婚前咨询检查,生育咨询与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牛国伟

永济市皮肤病专科医院 皮肤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892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3月26日 17:22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