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小儿尿崩症

尿崩症(diabetes insipidus)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少年为多见。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比例2:1。
别名: 小儿尿崩  
英文名: pediatric diabetes insipidus
发病部位: 腰部  
就诊科室: 儿科  
症状: 多饮   烦渴   多尿   夜尿增多  
多发人群: 好发于任何人,头颅肿瘤患者,多是中枢性尿崩症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支持治疗
并发疾病: 发热性惊厥   肾功能不全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小儿尿崩症大多起病急,以多饮、多尿为主要临床特点,患儿如不能适当饮水,可并发发热、便秘、体重下降等疾病,严重者甚至出现惊厥或昏迷。

病因

尿崩症主要病因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类,前者多见于颅脑外伤、颅内肿瘤、颅内感梁以及全身性或脑血管病变,而后者在原因未证实之前称为 特发性。

检查

①尿比重 尿比重常低于1.005,尿渗透压降低,常低于血浆渗透压。血钠增高,严重时血钠可高达160mmol/L。 垂体性尿崩症:血浆为正常高限或增高,尿渗透压为低渗。肾性尿崩症:血渗透压正常,尿渗透压为低渗。 精神性多饮:血和尿渗透压均为低渗。
②血浆ADH测定 中枢性尿崩症:ADH水平降低。肾性尿崩症:ADH正常。SIADH:ADH水平增高。 部分性尿崩症和精神性烦渴患者因长期多尿,肾髓质因洗脱引起渗透梯度降低,影响肾脏对内源性ADH的反应性,故不易于部分性肾性尿崩症相鉴别,此时在做禁水试验同时,应做血浆ADH测定,血、尿渗透压测定有助于鉴别诊断。

诊断

对于有多饮多尿的患儿,夜间起尿时是否饮水在病史中很重要。应记录出入量,多饮多尿每天>2L/m²时为病理现象。了解其他疾病史、家族史、生长史,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等,以提示疾病的可能原因。
 病理性多饮多尿应测血浆渗透压和血Na、K、Cl,Cr及BUN和尿液分析,尿渗透压,尿比重,尿糖。血浆渗透压>300mOsm/kg,尿渗透压<300mOsm/kg,可诊断为尿崩症。当血浆渗透压为>270mOsm/kg时应进行限水试验。如血浆渗透压>300mOsm/kg,尿渗透压在10h以上一直<600mOsm/kg应考虑患有尿崩症。如尿渗透压>600mOsm/kg并稳定1h以上时可以排除尿崩症。在限水试验中如体重减轻超过5%,血Na>150mmol/ L,有明显脱水及血容量减低和血压下降时应终止限水试验,并及时皮下注射垂体加压素(pitressin ) 1U/m²(1 ml=5U后,每15分钟排尿一次,可见尿量明显减少,尿比重和尿渗透压上升,在1h可上升一倍以上,可诊断为中枢性尿崩症。
 诊断中枢性尿崩症后应进一步查找病因,必要做MRI检查下丘脑和垂体以排除颅内病变。
 对于部分性AVP缺乏时对限水时的耐受较好、尿渗透压虽能上升多不能600mOsm/kg,尿渗透压/血浆渗透压仍>1。当与肾性尿崩症的鉴别时,后者对垂体加压素无反应,还可测血浆AVP浓度,部分性中枢性尿崩症时低,肾性尿崩症时高。

治疗

鞣酸加压素:又称长效尿崩停,药品呈混悬液,使用前要对药品轻微加热,均匀摇晃后对患者进行深部机肉注射给药治疗。建议剂量,使用初期0.1~0.2ml,药品作用可持续3~7天。一般情况下再次进行给药要在患儿的病症重复出现之后。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来调整用药剂量,同时注意对患儿的饮水量进行控制,以免水中毒情况的发生。

预后

患儿经过临床治疗后,均可痊愈,患儿尿量均恢复到了正常范围内,临床症状消失,预后较好。

预防

建议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长期的精神刺激,饮食方面宜清淡,忌高蛋白、高脂肪、高盐以及刺激性食物。

健康问答

  • 小儿尿崩症有哪些症状?
    医生头像
    常少超 住院医师 大名县妇幼保健院 - 儿科
    早期症状: 多尿或遗尿、多饮 晚期症状: 婴儿如不能适当饮水,常烦躁、夜眠不安、发热、便秘、体重下降、皮肤干燥等

参考资料

沈际皋. 小儿尿崩症[J]. 中华儿科杂志, 1958, 9(1):61-61..

词条标签

儿科  多饮  多尿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常少超

大名县妇幼保健院 儿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2521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3月14日 16:48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