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副伤寒

副伤寒是由副伤寒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副伤寒的临床表现与伤寒相似,但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病死率较低。副伤寒丙尚可表现为急性胃肠炎或脓毒血症。
别名: paratyphoid  
英文名:
发病部位: 肠  
就诊科室: 感染科  
症状: 玫瑰疹  
多发人群: 儿童   青壮年  
治疗手段: 内科治疗
并发疾病: 肠出血   肠穿孔(非创伤性)   脓肿   腹膜炎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副伤寒甲、乙:起病时可有急性胃肠炎症状,如腹痛、呕吐、腹 泻等,2~3日后出现发热、相对缓脉,玫瑰疹,脾肿大等伤寒临床表现。弛张热多见,毒血症状 较轻,但胃肠症状明显。玫瑰疹出现较早、较多、较大,颜色较深。 肠道病变较少且较表浅,肠出血与穿孔均少见。病死率低。副伤寒 甲复发率较伤寒高。
2.副伤寒丙:起病急,体温上升快,热型不规则,常伴寒战。主 要表现为败血症型,其次为伤寒或胃肠炎型。热程一般约2~3周, 败血症型并发症多,最常见为肺部合并症、骨及关节的局限性化脓 性病灶。偶可并发化脓性脑膜炎、中毒性脑病、心内膜炎、肾盂炎、 胆囊炎、皮下脓肿、肝脓肿等。肠出血、肠穿孔少见。

病因

致病菌为副伤寒杆菌,传染源为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主要为消化道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发病以儿童、青壮年居多。副伤寒沙门菌不产生外毒素,但具有毒力较强的内毒素,病菌经口进入肠 腔,侵入肠壁淋巴系,再进入血流引起菌血症、出血、坏死并形成溃疡。

检查

1.常规检查:     血白细胞大多为3× 10^9/L~4×10^9/L,伴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嗜酸粒细胞消失,后 者随病情的好转逐渐回升。高热时可有轻度蛋白尿。粪便隐血试验阳性。
2.血及骨髓培养可培养出副伤寒杆菌。
3.肥达氏反应阳性。

诊断

1.类似伤寒表现:如发热、腹痛、腹泻、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玫瑰疹等。
2.化验:白细胞减少,肥达氏反应阳性,血及骨髓培养出副伤寒杆菌可确诊。
3.鉴别诊断:(1)慢性肠炎:临床上表现为发烧,黏液便,类似痢疾。此病多见于幼儿和老年人。(2)败血症:多由猪霍乱沙门氏菌引起,病人有高烧、寒战、厌食和贫血等症状, 常伴有局部病灶(如胆囊炎等),一般可从血液中分离出病原菌。

治疗

1、一般治疗:病人应按肠道传染病隔离,严格卧床休息,给予易消 化、少渣的营养丰富的饮食,多饮水,高热宜用物理降温,不宜用大量退热药 物。便秘时可用生理盐水低压灌肠,禁用泻药。注意口腔、眼睛和皮肤的清 浩,防止发生褥疮。
2、病原治疗:可选用喹诺酮类、氯霉素及头孢菌素类抗菌素。
3、对症治疗 :毒血症症状严重时,可在足量有效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强的松 口服,每次5~10毫克,3次/天;或氢化可的松100~200毫克加于5%葡萄糖 溶液内静脉滴注,1次/天,连续1~3天。
4.如出现肠出血、肠穿孔、体腔脓肿等并发症,应掌握时机,及时手术。

预后

症状较伤寒为轻,预后一般较好。但脓毒血症型病情较重,治疗困难,预后较差。

预防

(1)控制传染源,及早隔离治疗病人,体温正常后15天或每隔5天作大 便培养1次,连续2次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2)切断传播途径,管理好粪便、水源和食品卫生、消灭苍蝇。
(3)提高人群免疫力,易感人群注射副伤寒菌苗,成 人每周注射1次,连续3次,分别用0.5毫升、1.0毫升、1.0毫升菌苗皮下 注射。

健康问答

  • 副伤寒是伤寒吗?
    医生头像
    韩顺利 副主任医师 焦煤集团中央医院 - 肺科
    副伤寒不是伤寒。伤寒由伤寒杆菌引起,副伤寒由副伤寒杆菌引起。但二者临床表现相似,诊断及治疗原则基本相同,相较于伤寒,副伤寒临床症状较...轻,病程相对较短,预后更好。下拉查看详情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韩顺利

焦煤集团中央医院 肺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2780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9月20日 18:44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