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贝克痣

色素性毛表皮痣(pigmented hairy epider mal nevus)是一种不规则色素沉着斑,中心部皮肤粗厚,上有粗毛,又称Becker 痣。
别名: Becker痣   贝克尔痣   Becker色素性毛痣  
英文名: Becker
发病部位: 肩部或胸部的一侧  
就诊科室: 皮肤科  
症状: 斑片   皮肤肥厚  
多发人群: 10~20岁男性  
治疗手段: 手术治疗
是否遗传: 不确定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常见于20岁左右的青年人,皮损好发于肩胛、三角肌到上肢的近端及胸部等部位,多为单发。皮损为褐色、咖啡色或黑褐色斑。大小不等,界限清楚,但边缘不整齐,数月或数年后黑长的毛从褐色斑上生出。一般无自觉症状,不会恶变为黑色素瘤。

病因

目前病因尚不明。 


检查

1、临床表征检查:皮损好发于肩胛、三角肌到上肢的近端及胸部等部位,多为单发。皮损为褐色、咖啡色或黑褐色斑。大小不等,界限清楚,但边缘不整齐,数月或数年后黑长的毛从褐色斑上生出。一般无自觉症状,不会恶变为黑色素瘤。
2、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轻度角化过度和棘层肥厚,表皮突不规则下延,基底细胞层内色素增多,为增生性斑片,一般单发,边缘清楚而不规则,偶或多发,或可融合成网状,皮损内一般有粗大的黑色毛发,有时也无毛发,本病可伴发立毛肌平滑肌瘤。实验室检查真皮上部见噬黑素细胞,毛发结构正常。如伴发平滑肌瘤,则真皮内平滑肌纤维明显增多,肌纤维束增粗,排列不规则。

诊断

1、好发于10~20岁男性肩部或胸部的一侧、
2、损害为色素增生性斑片,一般单发,边缘清楚而不规则,偶或多发
3、本病可伴发立毛肌平滑肌瘤。
鉴别诊断:
1、蓝痣:蓝灰色或蓝黑色丘疹或小结节,色素细胞位于皮肤层次较深(真皮中下层或皮下组织),可恶性变。 
2、黑毛痣:棕黑色或黑色,略高出皮面的斑块,常有毛发,较正常毛发 粗黑,皮损随年龄而增长。 
3、贝克痣:又称色素性毛发上皮痣,多发于青年男性肩部,前胸或肩胛部的不规则褐色斑,皮损内一般有粗大的黑色毛发。 
4、疣状表皮痣:呈线状,带状或斑片状,黄棕色疣状或乳头状隆起性损害; 在一定时间内增长,一般成年后稳定,常持续存在,部分病例可伴瘙痒。 
5、色素痣 
(1)交界痣:一般米粒大,表面光滑,无毛,扁平,棕褐色斑。 
(2)混合痣:外观似交界痣,略高出皮面。 
(3)皮内痣:数毫米至数厘米大小,高出皮面的乳头状丘疹,可含有毛发。

治疗

1、本病可不治疗,如出于美容需求,可考虑冷冻,或手术切除后植皮。
2、如并发平滑肌瘤时的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主。单个肿瘤者应完整切除,否则易复发。
3、多发性肿瘤手术切除并植皮,对于多发性损害不便手术时为缓解疼痛可服用硝苯地平。其他如冷冻透热疗法也可应用。

预后

单个肿瘤者应完整切除,否则易复发。多发性肿瘤手术切除并植皮,对于多发性损害不便手术时为缓解疼痛可服用硝苯地平。

预防

1、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   
2、饮食方面要做到规律、合理,即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

健康问答

  • 贝克痣预防
    医生头像
    牛国伟 主治医师 永济市皮肤病专科医院 - 皮肤科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牛国伟

永济市皮肤病专科医院 皮肤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推荐词条

杨育成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3534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4月21日 14:20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