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小儿疱疹性口炎

疱疹性口炎为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所致。是由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也可能单独发生在唇及口周皮肤。有自限性。多见于1~3岁小儿,在卫生条件差的家庭和托儿所中感染容易传染。
别名: 小儿疱疹性口腔炎  
英文名:
发病部位: 口周皮肤  
就诊科室: 儿科  
症状: 拒食   烦躁   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压痛  
多发人群: 6个月-2岁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本病常发生于颊粘膜,齿龈,舍,唇内及邻近的口周皮肤。骑兵时发热可达38-40℃,1-2天后,上述各部位口腔粘膜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直径约2mm,周围有红晕,迅速破溃后形成溃疡,有黄白色纤维素性分泌物覆盖,多个溃疡可融合成不规则的大溃疡,有时累及软腭,舌和咽部。由于疼痛剧烈,患儿可表现为拒食,烦躁,常因拒食啼哭而发现。所属淋巴结常有肿大和压痛。

病因

1.和常见的感冒一样,此病有一定的传染性,通常是通过直接接触或飞沫感染,也就是这种病毒的携带者通过咳嗽或喷嚏将病毒播散到空气中,造成其他人感染。 
2.疱疹性口炎好发于冬春季节,婴儿出生后,身体内有来自母体的抗体存在,起到了保护婴儿的作用,而这种来自母体的抗体一般在6个月左右消失,2岁前,婴幼儿体内还没能充分产生新的抗单纯疱疹病毒的抗体,所以孩子没有抵抗力,感染病毒后就很容易发病。

检查

1.病毒培养:单纯疱疹病毒分离培养较易成功,许多组织培养方法均可应用,宜取新鲜疱液接种。
2.血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少数患儿可有外周血白细胞增高。
3.测定血清抗体 :用中和补体结合或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患者血清中多有抗体。
4.细胞学检查 取皮肤黏膜疱疹刮取物作涂片,检查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嗜酸性包涵体。

诊断

诊断依据:
1.多见于6个月-2岁的儿童,亦可见于青少年,发病前有高热史。 
2.口腔黏膜出现单个或成簇的疱疹,龈缘和附着龈充血水肿,口周皮肤,鼻翼等处也可出现成簇的疱疹。 
3.取皮肤黏膜疱疹刮取物作涂片,检查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嗜酸性包涵体,有助诊断。

治疗

患本病后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多喝水,不要用刺激性的药物和食物,否则加重疼痛。局部可涂疱疹净抑制病毒,也可喷撒西瓜霜,锡类散等。为预防继发感染可涂2.5%~5%的金霉素鱼肝油,1~2小时一次。疼痛严重者可在食前用2%利多卡因涂布局部,以减轻疼痛,患病期间最好吃微温或凉的流质食物为好。发烧时用退热计,如果继发细菌感染应使用抗菌素。

预后

本病经积极治疗后,一般预后都较为良好。患儿体温常在3-5天后恢复正常,病程约1-2周。

预防

1.做好孕期保健,提倡母乳喂养,改善环境,避免或减少污染,避免被动吸烟。 
2.经常户外活动和晒太阳,气候变化时及时增减衣服,起居室定期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与病人隔离,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4.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饮食(每天婴儿4g/kg,幼儿3g/kg,儿童2.5g/kg)及丰富维生素的食物。

健康问答

  • 小儿疱疹性口炎需要怎样治疗?
    医生头像
    宫雪 医师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 - 内科
    局部可喷洒西瓜霜,锡类散等。疼痛严重者可在餐前用2%利多卡因局部涂抹。发热时可用退热剂,可行全身的抗病毒治疗,抗生素不能缩短病程,仅...适用于有继发感染者。下拉查看详情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宫雪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 内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推荐词条

淋巴结肿大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056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5月08日 14:10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