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巴特综合征

Bartter 综合征是一种家族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以血压正常的,低钾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及高肾素血症为特征的临床疾病。
别名: 巴特综合症   肾小球旁器增生综合征   巴特尔综合征   慢性特发性低钾血症   先天性醛固酮增多症  
英文名: Bartter syndrome
发病部位: 肾小管  
就诊科室: 肾内科  
症状: 乏力  
多发人群: 儿童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本病临床表现呈多样化,临床类型不一,发病以青少年多见,性别无显著性差异,无种族差异。
1.水盐代谢失常型 
最多见,突出表现为低血钾性碱中毒。其临床表现为:疲乏无力,下肢或周身软瘫呈周期性瘫痪现象;感觉迟钝,心律失常,腹胀,肠麻痹,肠梗阻,恶心,呕吐,排尿困难,晕厥,神智障碍,反射迟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低血钾症状,早期病人尿量增多,可达每天5000毫升以上,患者有抽搐。由于脱水失盐,患者经常口干、口渴、嗜盐、多饮、多尿、夜尿多、消瘦、体重减轻、便秘、皮肤弹性差、眼窝深陷,脱水较严重时尿少,每天仅300~400ml,可发生虚脱、神志障碍或昏迷。
2.肾脏病变型 
本病可常有肾功能减退表现。巴特综合征病人合并痛风症大大增加,痛风症也可成为巴特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之一。 巴特综合征合并肾钙化,肾结石,高尿钙症并不少见。
3.其他临床表现 
儿童时期发病者常有生长发育障碍,生长停滞或缓慢,智力落后及性腺功能低下,但未见垂体侏儒症表现。巴特综合征病人肾功能减退时可合并贫血。

病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揭示Bartter综合征是由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的离子转运蛋白基因突变所引起。先天性或后天性巴特综合征病人都可有肾小球旁器中的颗粒细胞增生,可达正常人的10~17倍。胞浆中含有肾素颗粒。在后天性巴特综合征中还有肾脏原发性疾病的病理改变。在病理生理方面主要是血管壁对AT-Ⅱ和醛固酮无反应。
1.婴儿型Batter综合征存在Na-K-2Cl-基因突变,该基因位于15q12-21,有16个外显子,编码1099个氨基酸,为Na-K-2Cl-通道,已发现20多种突变。
2.经典型Bartter综合征系由CICNKB基因突变所致,该基因位于1q38,编码含687个氨基酸的细胞基底侧的Cl-通道,现已发现约20种突变类型。氯通道有因突变而致功能失活,肾小管重吸收氯减少,因此,分流到远端肾单位的尿流量增加,尿排钾增多而导致丢钾。低钾血症使肾脏释放前列腺素增多,刺激肾素和醛固酮释放,醛固酮释放增多,加重了尿钾丢失,从而引起低钾血症和碱血症。前列腺素还可激活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使血管扩张,因此患者虽有血浆醛固酮中水平增高,但无高血压。前列腺素增多可能为继发性病理生理现象而不是病因。
3.成人型Bartter综合征,系由噻嗪敏感的Na-K通道基因(SCI12A3)突变所致,该基因定位于16q913,编码1021个氨基酸,已发现多达40种突变。Na+、Cl-及水排出增多,使血容量缩减,血钠降低,二者均刺激肾素-醛固酮系统,使醛固酮增多而导致钠重吸收增加和尿钾排泄增多而引起低钾血症和碱血症。低血钾使肾脏前列腺素分泌增加,故无血压升高。
4.产前型巴特综合征在宫内即发病,其病因为编码Na-K-2Cl(NKCC2)或内向性钾通道调控蛋白的基因有突变。其中内向性钾通道控蛋白(KIR1.1亚型)的主要功能是促进肾小管K+的分泌,调节NaCl的重吸收。细胞内pH为中性时,KIR1.1开放,如KIR1.1发生突变即可引起产前型巴特综合征。
5.此外还有一些病人中发现钾通道基因(ROWK)突变。

检查

1.钾、氯降低,钠、磷、镁可正常或偏低 
2.尿钾、氯及钠增高
3.代谢性碱中毒 
4.早期肾小球滤过功能正常(BUN、Cr、Ccr),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 
5.血尿酸、地诺前列酮(PGE2)水平增高。 
6.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II增高,血醛固酮水平增高,输注血管紧张素II不能使血压升高,24小时尿醛固酮排泄量增加或正常,尿地诺前列酮增加 
7.尿多呈碱性,尿比重低 
8.X线示骨龄落后及肾钙化,静脉肾盂造影可见非特殊性肾盂积水和输尿管积水。 
9.心电图可发现低血钾表现。 脑电图检查可见各种脑波节律紊乱。
10.肾活检肾小球旁器增生肥大可在肾活检时发现,有球旁细胞、致密斑细胞、极周细胞及球外系膜细胞的数量增多,或细胞呈肥大分泌现象。95%肾素由球旁细胞分泌,1%~5%可由致密斑细胞、间质细胞或出球小动脉内皮细胞产生肾素

诊断

1.低氯、低钾性碱中毒; 
2.血浆肾素活性增高; 
3. 继发性高醛固酮血症; 
4.血和尿中前列腺素水平增高;
5.血管对内外源性血管紧张素II反应低下;
6. 血压正常或偏低 
7.无组织水肿; 
8.肾活检证实肾小球旁器增生肥大

治疗

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主要目的是纠正持续的顽固性低血钾、低血氯性碱中毒,根据肾脏疾病的临床表现对症治疗。
1.口服氯化钾,3g/d,但单纯补钾效果欠佳 
2.服保钾药物(①螺内酯 10-15mg/(kg·d)(注意补钠);②氨苯喋啶4-10mg mg/(kg·d); 当血钾达4mmol/l时可停服。 
3.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 ①吲哚美辛(消炎痛)2-5 mg/(kg·d) 能加速患儿生长速度,并能减轻智力创伤及身材矮小,使体重增加,尿中钠和钾的排泄减少,血浆肾素和醛固酮水平降低,还能改善对血管紧张素II的反应性,其副作用有头痛、恶心、食欲不振、消化性溃疡、血肌酐升高及造血功能障碍 ②布洛芬30 mg/(kg·d),能使血钾高于治疗前水平 
4.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1 mg/(kg·d)可抑制肾素合成,单用效果欠佳,可与氯化钾口服

预后

本病的预后取决于病人的肾功能不全和早期发病患儿所发生的智力低下。生长缓慢并非永久性的,大部分患儿仍可见迟发的生长高峰。本病可死于电解质紊乱、感染和肾衰竭。

预防

本病无有效预防措施,主要应预防慢性肾炎、间质性肾炎、肾盂肾炎等疾病,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并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健康问答

  • 巴特综合征患者都有智力低下吗?
    医生头像
    陈添 副主任医师 乐清市人民医院 - 内分泌内科
    本病临床表现呈多样化,临床类型不一。婴儿型巴特患者症状重,预后较差,大多数患儿身材矮小,1/3有智力障碍,成人型的症状相对较轻。

词条标签

低钾血症  乏力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陈添

乐清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内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2996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7年12月04日 21:09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